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网站|欧美福利小视频|国产亚洲一区二区在线|wwwproncom|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一线天视频

百色學院 紅色文化賦能思政育人

來源:中國教育報 時間:2023-04-04  閱讀:次   |
42.9K

  百色學院扎根百色革命老區辦學育人,堅持以紅色文化為根、以紅色傳統為魂、以革命精神鑄魂育人,充分利用新一輪廣西一流學科建設項目——百色學院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資助的平臺,開展紅色文化研究,以紅色文化賦能思政教學,積極履行社會服務職能,主動擔當起傳承紅色基因的使命,用紅色文化感染人、鼓舞人,以“紅色引擎”激活思政教學,讓思政教育活起來,深耕思政教學“紅色陣地”,構筑紅色文化傳播高地。

  開發紅色精神課程群

  推動思政教學“向實”

  以統籌用好百色紅色資源為抓手,以打造精品課程、強化師資力量為重點,以馬克思主義學院、紅色文化培訓學院為陣地,組建由思政課教師組成的紅色課程開發團隊,深入挖掘百色起義紀念館、粵東會館等革命舊址、革命紀念館及其展品背后的紅色故事及所呈現的歷史價值、精神價值、時代價值,開發系列紅色課程,讓紅色故事煥發時代光芒。出版《百色起義光照千秋》《紅色基因·壇樂印記》《紅色基因·山營印記》等紅色校本教材及《百色起義與鄧小平理論研究叢書》《傳承紅色基因,鑄就百色紅魂》《挖掘紅色元素,實現課程育人》《管理育新人,服務鑄紅魂》《厚植紅色基因,文化鑄魂育人》等42部紅色文化專著;開設171門紅色經典微課,包括課堂教學、課程視頻、主題教學設計、紅色經典課件素材、紅色課程教學反思、課程練習測試、學生問卷調查及教師點評等資源,推動思政教學往“實”里走。

  深挖紅色文化“富礦”

  推動思政教學“向深”

  整合校內外力量成立“全國紅色經典藝術教育示范基地”“廣西廉政思想研究基地——百色市鄧小平早期思想研究會”“廣西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老區精神與老少邊地區發展研究中心”“中國共產黨革命精神與文化資源研究中心”“紅色文化研究院”等30多個紅色文化和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平臺,組織專家學者進行紅色文化專題研討闡釋,推出一批高水平的理論研究成果,研究提煉百色紅色精神內核,釋放紅色文化資源的“乘法效應”,加快推進研究性成果轉化,提升百色紅色資源優勢轉化成效;深化紅色文化研究,努力打造紅色文化的精神殿堂。近年來,學校先后獲批紅色文化研究項目58項,其中10項獲國家社會科學基金立項;在國內外學術期刊上發表紅色文化研究論文400余篇。同時,注重把紅色科研優勢轉化為思政教育優勢,推進研究成果進課堂;設立紅色文化研究專項課題,深挖紅色文化“富礦”,推動師生思政教學向縱深延伸。

  創設紅色教學元素

  推動思政教學“向新”

  紅色文化作為優質的教學資源,是具有普遍教育意義、內涵豐富的鮮活教材,也是紅色經典藝術作品的重要組成元素。把紅色經典有效地納入思政教學、課程教學、實踐教學等,有利于推動思政教學由單向灌輸向雙向交流轉變,用藝術打造“沉浸式”黨課。近年來,學校開設“百色起義紅色歌曲賞析”“百色起義主題作品欣賞”“紅色歌謠大家唱”等30門“紅色經典”微型黨課,師生黨員均可通過線上線下方式賞析,學生每人必修1個學分,讓學生在受到藝術熏陶的同時接受革命傳統教育。先后推出謳歌黨的十九大的《大道之行》、歌頌“一帶一路”倡議的《路朝大海》、致敬時代楷模黃大年的《追夢人》等歌曲。在校內外舉辦了200多次紅色專題展覽,《紅燈籠》等4幅作品入選“決勝全面小康”第二屆全國農民畫作品展,《歡慶黨的生日》等37幅作品被廣西書畫院收藏。通過藝術形式把思政教學工作寓于文化娛樂之中,增強思政教學的文化性、趣味性,推動思政教學“向新”。

  拓展紅色教育廣度

  推動思政教學“向心”

  著力把本地紅色資源轉化為思政教育資源,利用百色起義紀念園、右江工農民主政府舊址、紅七軍軍部舊址、那坡烈士陵園等區域性紅色主題場館開展以革命傳統和理想信念為主題的思政教育,不斷拓展紅色教育廣度,加大紅色教育深度。采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推進紅色教育新常態:一是利用各種平臺抓線上。實施“大數據+網絡紅軍”師生骨干培養工程,培養3000余名能戰斗、能創新的“網絡紅軍”,使之成為支撐學院網絡意識形態工作的骨干力量。校團委組建“青年網絡志愿者服務隊”,利用網絡互動平臺,積極宣傳黨的理論成果和紅色文化。二是利用各種活動抓線下。建設“青馬文秀”工作室,打造“文秀坊”和“紅人堂”等思政教育品牌。開展“百年百村百場百人講”活動,組織百名“青馬學員”赴邊疆民族地區開展理論宣講;立項資助35支紅色專項社會實踐活動團隊,到基層開展理論宣講和紅色文化調研,讓學生成為紅色文化的學習者、實踐者、傳播者。

  (陳瑞 黃興忠)


  (正文結束)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