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网站|欧美福利小视频|国产亚洲一区二区在线|wwwproncom|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一线天视频

數智引領 承古出新 ——浙江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傾力打造數字古橋館

來源:中國教育報 時間:2023-04-08  閱讀:次   |
42.9K

  中國素有“橋梁大國”之稱,古橋的歷史底蘊、建造智慧承載著中華文明與文化自信。浙江水道縱橫,橋梁眾多,更是享有“傳統橋梁博物館”的美譽。然而,由于年久失修、人為破壞等,現存古橋正面臨著消亡的危機。為此,浙江交通職業技術學院秉持“傳承中國古橋文化,增強民族文化自信”的建設理念,打造了別出心裁的數字古橋館,走出了一條“傳承+創新”的專業文化育人新路子。

  數字驅動

  賦能古橋文化發展新生

  通過調研走訪、實地考察、設計布局、制作安裝,學校規劃建設了極具特色的浙江古橋館,并同步打造了數字古橋館,開展古橋數字化保護創新實踐。采用三維掃描和逆向建模技術,采集古橋點云數據構建三維模型,借助“互聯網+”實現古橋數據共享,使得古橋可見、可感、可親,也使古橋的建筑信息能夠得到更為全面、完善的留存。數據庫將古橋分為拱式、梁式、組合三大體系和懸鏈線、編梁木拱等十大類型,覆蓋浙江省11個地市不同文保等級的各類古橋。經過3年的積累,現已入庫全國121座古橋,涵蓋懸鏈線拱古橋群等10類橋型,初步實現古橋文化數字化。未來學校還將利用構造柵格和擬合曲面構建更精細化的古橋數字模型,對大體量模型進行點云數據降噪,通過全景網格模型切片進行模型輕量化處理,同時將實地拍攝古橋視頻用于日常教學與網絡課程講解,力爭為全國古橋保護提供可復制、可推廣的浙江樣板。

  十四載尋訪

  夯實古橋文化傳承之基

  學校從2009年開始策劃打造“千名學生尋訪千座古橋講述千個故事”的“三千行動”品牌活動。該活動結合浙江地域橋梁分布特點,組建師生團隊調查古橋現狀,采集古橋影像,調研文獻資料,走訪古橋管養單位,完善古橋數字檔案,并為當地居民現場講解古橋歷史,宣傳古橋保護知識。經過14年持續開展,萬余名學子的足跡已延伸至11個地市,尋訪古橋1027座,采訪古橋周邊居民2403戶,調研圖書館、檔案館113個,查閱地方志等歷史文獻948份;總結梳理古橋歷史文化故事1063個,投稿古橋研究論文3篇,精編古橋匯編資料11本。由此,浙江交通職業技術學院與古橋文化傳承結下了不解之緣。

  匠師協同

  打造古橋文化育人載體

  2011年,學校結合專業課改開發了古橋技藝系列課程,承古出新推動非遺傳承創新發展;2013年,學校開設工匠班并成立古橋模型制作室,聘請省級非遺技藝傳承人常駐學校,通過橋模制作鍛煉學生動手能力,強化專業課程理論,提升獨立思維、團隊協作能力,被評為“國家技能大師工作室”。迄今已開設工匠班29期,2115人獲頒“匠士證”,該證書已被百余家合作企業認同,成為學生高質量就業的一張名片。每年全校近千名學生參與社會實踐并受益,學生自主研發的橋梁施工技術“柔芯”產品獲大學生“互聯網+”創新創業大賽金獎。

  交流共享

  提升古橋文化社會關注度

  學校打造的線下實體古橋館與線上數字古橋館同步對外開放,吸引各界社會人士關注參與古橋傳承與保護,線上訪問量破10萬,線下年均接待在校學生和社區居民萬余人。為了讓更多的人得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浸潤,學校還通過騰訊視頻等直播手段實況展示師生團隊橋模制作全過程,在線觀看人數突破35萬人次。學校師生以“弘揚古橋文化,提振民族自信”為己任,走進45所中小學及高校舉辦“古橋大講堂”。學校積極響應“一帶一路”倡議,先后10次赴“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開展古橋文化交流活動,將古橋文化推向世界,獲得各界人士高度評價與認可。

  (顧曉波 吳穎峰)


  (正文結束)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