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网站|欧美福利小视频|国产亚洲一区二区在线|wwwproncom|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一线天视频

閩西職業技術學院 以學生為中心 構建“家園式”學校

來源:中國教育報 時間:2023-04-27  閱讀:次   |
42.9K

  “原來以為第一次在外過年會很孤單,但老師和同學讓我感受到了家一樣的溫暖,我對爸媽說:‘扎西德勒,很想你們,請你們放心,我在閩西職業技術學院很快樂!’”來自西藏自治區山南市洛扎縣的閩西職業技術學院醫學護理學院大一新生嘎瑪次宗,談起了學校老師和同學們為自己慶祝藏歷新年時的情景。

  這是閩西職業技術學院在落實“予生美好學校”建設中的一個剪影。

  閩西職業技術學院地處著名革命老區、原中央蘇區核心區——福建省龍巖市。學院黨委提出,要探索建立根植中央蘇區具有新時代中國特色的高等職業教育革命老區模式,打造“予生美好學校”。“予”即“給予”,“生”即“學生”,并從組織保障、人才培養機制、校園服務體系、校園文化建設四個維度全面推進,繼而推動“以學生為中心”的辦學理念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辦學目標開花結果,切實把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落實落細。

  堅持政治建設為統領,構建鑄魂組織保障體系

  學院全面加強黨的建設,以黨建引領推進思想政治與育人保障,構建培養“德技并修”的新時代陽光工匠的堅強組織堡壘。一是搭建工作機制促提效。搭建學院黨委、二級學院黨委、基層黨支部、黨員“四位一體、一貫到底”黨建工作體系,有效發揮基層黨組織政治核心作用,促進黨建與中心工作同向同力同行。二是抓品牌建設促融合。學院黨委以“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永不動搖,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永不動搖,堅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永不動搖”的“三個永不動搖”為出發點,以實施“聚核、鑄魂、清風、強基、引領、先鋒”的“六大工程”為著力點,以實現“黨對學校工作的領導全面加強,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全面提升,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全面凸顯,學生綜合發展和健康成長全面保障,學校政治生態和教書育人環境全面凈化”的“五個工作成效”為落腳點,推進“賦能型黨建:點燃高質量發展新引擎”“紅色財院”“黨建引領立德樹人構建育人新模式”“法安校園,以法護航,守護成長”“三紅三進三育人,黨建引領鑄匠才”“一院一所一中心,五融共鑄生態魂”等29個黨支部特色品牌和10個紅土先鋒黨員工作室建設,著力打造“團結渠上”黨建品牌,促進黨建、思政與育人體系的深度融合,助力學生成長成才。三是抓“三維育人”促成長。學院出臺《閩西職業技術學院全員育人訓導師制實施方案》,以輔導員、班主任、訓導師工作室建設為抓手,探索形成專業性、實效性、創新性強的工作模式和一批多元化、理論水平高的研究成果。成立了“團結渠上的好聲音”輔導員工作室、“職面青春”訓導師工作室、“石榴籽”訓導師工作室、“紅土匠心筑夢坊”訓導師工作室、“春風化雨”訓導師工作室、“匠心育生,德技雙馨”訓導師工作室、“非遺·匠心”班主任工作室、“法安校園法護成長”班主任工作室、“非遺傳承人”工作室,形成了8個德育典型案例和4個紅色文化精品項目。四是筑“青春社區”新樣板。在學生社區實施青春向黨、青春飛揚、青春如歌、青春活力、青春筑夢五大工程建設。以社區文化節為平臺,為學生提供展示風采和才華的舞臺,圍繞“愛生活、有熱情,愛學習、有進步,愛運動、有陽光,愛心靈、有能量,愛勞動、有力量”的“五愛五有”,提升育人成效。

  堅持人才培養為根本,構建賦能人才培養體系

  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根本在于適應國家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對人才的需求。學院精準對接龍巖市產業結構,不斷優化調整院系設置、專業布局等;全面落實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深化產教融合,實施“校企雙元育人”教學模式改革,開展“三教”改革攻堅行動,打造適應學院發展的人才培養新體系。

  近年來,學院與抖音集團合作共建了“抖音數字經濟產業學院”,與福龍馬集團合作共建了“福龍馬環衛裝備產業學院”,與福建省福原藥業有限公司共建了“福原藥膳產業學院”,與重慶市博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共建了“閩西博恩鄉村振興技術應用研究院”,與龍巖市經濟開發區合作建設“產教融合協同創新中心”,讓人才培養盡可能適應閩西當地產業發展的新變化、新趨勢、新需求。

  同時,學校實行“校企雙元育人”教學模式改革,讓企業的專業技術人員、高管等進入學校授課,把學生的課堂搬進企業生產一線,實現人才培養與企業實際需求的無縫對接。

  2022年,在學院與福建德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福布斯中國獨角獸企業)舉行的校企合作揭牌儀式上,德爾科技技術總監、客座教授張奎認為:這種合作模式有力推動了校企共建、協同育人等各項工作的開展,將產學研合作、校企人才戰略合作推入加速軌道。

  截至目前,參與“校企雙元育人”教學模式改革的合作企業有124家,參與的專業覆蓋了2020級以后所有專業,取得了良好效果。

  構建高質量的就業創業教育體系,為在校生提供創業實踐活動平臺,是打造“予生美好學校”的重要舉措。學院在校內設立學生創業園,2022年已有“多肉工廠化育苗與銷售”“建功立液”等6個項目通過評審和公示,正式入駐創業園。學院在2022年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中獲得銅獎1項,在第八屆福建省“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中獲1金4銅的好成績。并通過黨委書記、院長領隊訪企拓崗促就業、百企千崗進校園等舉措積極為畢業生提供就業機會、崗位,2022年學校畢業生就業率為93.71%,贏得企業一致好評。

  堅持服務保障為中心,構建“家園式”學生服務體系

  在閩西職業技術學院,“把學生當成自己的孩子來培養,把校務當成自己的家務來處理”的育人理念已深入人心。在學生管理上,以滿足學生成長發展需要為導向,學院推出了“線上+線下”、虛實一體、互為支撐、互為補充,愛心、貼心、誠心、開心、熱心、耐心、公心、細心、用心、舒心的“十心”服務保障體系。設立愛心驛站、溫馨服務站、親情驛站、談心屋等服務師生零距離的“線上+線下”一體化服務平臺,開展“愛心結對”等活動,打造給予學生“家”的服務。在學生社區建設分餐點、醫務室、快遞配送中心、智能外賣接駁點、垃圾分類亭等,營造給予學生“家”的溫馨。在學生社區設立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常駐18位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每年心理普查超1.6萬人次,并提供24小時心理咨詢熱線,全時段、全過程、全覆蓋構建“九位一體”的積極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建有安全素質教育館,打造出富有科技感、體驗感、趣味感的沉浸式互動體驗課堂;設立法律援助服務中心,以電話咨詢、現場咨詢、預約咨詢等方式,大力開展法律援助,切實解決師生、校園周邊群眾“身邊的煩心事”,為學生提供“家”的關懷。打造公共服務便捷化、高效化,相融相睦共進的“家園式”服務體系,讓校園服務更具溫情、更有溫度。

  堅持紅色文化傳承為載體,構建潤心的校園文化體系

  走進閩西職業技術學院校園,“協成樓、巖聲樓、萬源樓、辛耕樓、望云樓、古田路、中央蘇區大道”等樓宇道路名稱都與閩西紅色革命歷史建筑相對應,“紅旗不倒”雕像、“蘇區精神”等隨處可見的閩西特色紅色文化標志,與校園里的綠樹繁花相映成趣,讓莘莘學子浸潤在紅綠輝映的氛圍中。

  2020年,學院黨委書記盧偉耀以“愛國、愛鄉、愛校”為主線,以其取材于閩西“二十年紅旗不倒”優良傳統為創作背景的原創校園歌曲為主題,連續舉辦了六場原創音樂分享會,通過喜歡聽、聽得進、聽得有的方式,給在校大學生上了一堂形式新穎的沉浸式思政課,聽覺視覺的享受和思想政治教育完美融合到一起,得到師生的熱烈響應,引起青年學生的強烈共鳴。

  在打造“予生美好學校”過程中,閩西職業技術學院以蘇區精神、革命老區精神、古田會議精神為源泉,注重以美育人、以文化人,以“紅旗永不倒”的主線,推進“紅土東風”“紅土校風”“紅土清風”“紅土師風”“紅土學風”“紅土春風”“紅土香風”“紅土蕙風”“紅土晞風”等十大校園文化精品工程建設,以打造紅色文化環境育人整體氛圍、開展“團結渠上最美時光”系列活動(唱將臺、“金話筒”主持、舞蹈之星、紅色歌詠等)、全面開展“書香漫渠”主題活動及志愿服務等為抓手,打造“團結渠上最美時光”和“紅旗永不倒”校園文化品牌,持續優化立德樹人育人環境,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行百里者半九十。盧偉耀表示,下一步,學校將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全面打造“予生美好學校”。

  (鄭獻興)


  (正文結束)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