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林師范學院 “三全育人”視角下高校勞動教育路徑探索
高校作為大學生勞動教育的重要陣地,近年來從“全員”“全過程”“全方位”三個維度出發,加強勞動教育頂層設計、整合勞動教育課程體系、拓寬勞動教育實踐途徑,提高勞動教育的主體性、系統性、融合性,促進大學生勞動核心素養提升,打造新時代“三全育人”視角下的高校大學生勞動教育新格局。玉林師范學院秉承“以德為先,艱苦奮斗”的優良傳統,遵循“厚德博學、知行合一”的校訓精神,緊跟時代腳步,著力加強學生勞動教育,為打造新時代“三全育人”視角下高校大學生勞動教育新格局賦能。
加強頂層設計
打造全員化的勞動育人平臺
高校要堅持“全員參與、共同推進”的思路開展勞動教育,通過頂層設計,明確勞動教育管理者、勞動教育組織者、勞動教育受教對象的責任與要求,以保障勞動教育有序開展。
勞動教育貫穿于高校管理、高校教學、高校文化建設等各個環節。高校各個部門應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基礎上,形成“聯合作戰”的強大合力,推動勞動教育進一步開展。學院學工處從思想政治引領、團委從實踐育人功能發揮、教務處從勞動課程設計、后勤處從勞動實踐保障等方面聯動協作,助推高校加強勞動教育。
勞動教育工作者作為勞動教育的組織者、引導者,其能力與綜合素養影響著勞動教育成效。學院注重勞動教育師資隊伍建設,將思政課教師與輔導員、班主任隊伍融合,聘請校外“勞育導師”,組建成專、兼職勞動教育師資隊伍,并通過組織專門性的勞動教育課程活動,幫助教師形成系統的勞動理論知識和技能素養,使教師能夠以高標準的勞動素養、扎實的理論知識、高水平的勞動技能引領學生的勞動精神汲取、勞動理論知識學習、實踐技能培養。
學院發揮好學生的主體作用,根據學生對勞動的認知,組織學生主動深入社區、企業、農村,開展以“青春獻禮二十大,爭做雷鋒新傳人”為主題的志愿服務活動、以“走進社會主義新農村”“探索鄉村社會發展”等為主題的社會調研活動、以“群眾路線教育實踐”等為主題的學習培訓活動,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勞動體驗中,實現由“身”到“心”的合一,提升學生核心素養。
整合課程體系
打造全程化的勞動育人平臺
學院積極將勞動教育納入人才培養方案,加強勞動教育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專業課之間的聯系,形成系統性、進階性的勞動教育課程體系。
構建“勞動+課程”育人體系,根據不同學段學生的發展水平和個性特點開設差異化、進階式勞動課程。如大一年級注重勞動習慣和勞動意識的養成,主要開設勞動知識通識課程,為學生介紹勞動教育的意義;大二、大三年級注重勞動能力和勞動素質的全面培養,主要開設勞動理論與實訓課程,讓學生能夠在實踐過程中對理論知識進行進一步學習和驗證;大四年級注重動手能力與勞動技能的培養和提升,結合到崗實習、實訓項目、創新創業實踐等開設實踐性鮮明的課程,著力促進教育工作與就業指導的融合。
打造“勞動+思政”課程體系,將馬克思主義的勞動觀和擇業觀融入“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思想道德修養和法律基礎”“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中國近現代史綱要”等大學生思想政治課程體系的教學之中,闡明勞動價值觀的內涵、勞動價值觀的發展,以及踐行勞動價值觀的意義,使學生在思政課理論課堂中逐步形成積極的勞動觀念與勞動思維。
營造“勞動+專業”教學體系,把勞動觀念與勞動思維融入專業課程教學之中。一方面,挖掘文學、物理學、數學、體育學、教育學等專業的勞動元素,強化勞動教育與專業教學的有機融合。另一方面,在專業實習實訓中強化勞動知識和技能訓練,全面培育勞動精神;在課程建設上挖掘本專業大國工匠、勞動模范等特色資源,開展勞動教育特色專業課程。
拓展教育途徑
打造全方位的勞動育人平臺
在勞動教育實施過程中,學院著力打破課內課外、線上線下、校內校外的壁壘,豐富勞動教育形式,拓展勞動教育渠道,拓寬勞動教育載體,端正學生對勞動的態度。
整合課內課外資源,將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深度融合。鼓勵專業課教師在第一課堂的理論教學中對勞動價值、勞動法、馬克思主義勞動觀等知識點進行講授,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勞動認知,樹立積極的勞動價值觀;輔導員以一站式學生社區、勞動教育實踐基地等為依托,在第二課堂通過社會實踐、志愿服務、創新創業比賽、職業生涯教育、就業指導、耕讀課堂等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具體活動,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的勞動精神,有針對性地提升學生的勞動能力。
拓寬線上線下途徑,將線下實踐與線上宣傳有效融合。通過官網、微信公眾號、抖音等渠道,傳授勞動理論、法律,宣傳勞模事跡,弘揚勞動精神;通過購買線上勞動教育課程,或錄制勞動技能教學視頻,為學生提供網上自學平臺,讓學生不局限于學習場所,何時何地都能開展勞動學習與實踐;通過開通線上互動渠道,充分發揮朋輩教育的作用,學習其他同學具有的勞動技能,相互切磋,相互交流,激發學生的勞動熱情和主觀能動性。
整合校內校外力量,發揮社會、學校、家庭的合力,深化勞動教育。深化學院與中國電信玉林市玉州區分公司、柳星裝飾公司、廣西立創集團投資有限公司等企業的合作,以拓展學生實習基地,豐富學生實踐崗位,讓學生在具體的實踐操作中提升勞動能力。加強校社同向同行,召開明德書院勞動課堂“紅木棉5+1”行動籌備會、舉行勞動課堂第二次集中教育、開展“開學第一課”之勞動教育課堂活動、組織觀看《勤廉·初心——致敬廣西勤廉榜樣》頒獎儀式、考察大國工匠·智慧谷·中國文化管理協會傳統手工藝專業委員會藝術高校傳統手工藝創作實踐基地等,讓學生切實感受勤勉敬業的勞動精神。加強家校共育,讓學生在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雙重影響下,樹立正確的勞動價值觀,自覺傳遞勞動精神。
勞動教育是新時代高校開展“五育”的重要一環,積極探索“三全育人”視域下的勞動教育實現路徑,實現勞動教育的價值旨歸,提升勞動育人實效,引導大學生不斷成長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匯聚磅礴偉力。
(文麗)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