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网站|欧美福利小视频|国产亚洲一区二区在线|wwwproncom|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一线天视频

以生產性實訓基地建設為依托 深化產教融合 校企合作——河南質量工程職業學院特色育人模式報道

來源:河南高校資訊網 時間:2021-09-25  閱讀:次   |
42.9K

  本網訊 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職業教育的基本辦學模式,是辦好職業教育的關鍵所在。河南質量工程職業學院領導班子認真學習全國職教大會的精神實質,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立德樹人,以就業為導向,以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為抓手,加快構建現代教育體系,為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和提高國家競爭力提供有力人才和技能支撐。

  該院近年來在生產性實訓基地建設上卓有成效。食品加工技術(葡萄酒生產)生產性實訓基地2019年7月被教育部認定為“高等職業教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15-2018)”國家級生產性實訓基地;建筑材料檢測技術生產性實訓基地2020年12月被河南省教育廳認定為“河南省高等職業院校創新發展行動計劃教育教學類項目(任務)”省級生產性實訓基地;智能制造生產性實訓基地(創新中心)由學院投資近500萬元建成了院級生產性實訓基地。

  該院以此三個生產性實訓基地為代表,逐漸形成了具有高職教育特色的生產性實訓基地建設模式、運行模式、教學育人模式、科研開發模式、社會服務模式、績效評價模式等。在深度校企合作框架下,雙方互惠互利,促使學院職業教育整體實力顯著增強,人才培養更加合理、質量持續提高,服務社會經濟發展水平提高。

  生產性實訓基地建設模式

  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建設遵循先進性、生產性、綜合性、開放性四個原則。在生產性實訓基地進行選擇與規劃時堅持科學性,明確建設思路,緊密結合地方經濟與資源。基地建設方案形成政府主導、企業支持、學校為主體的三方互動、資源共享的共建模式,以提高學院育人水平為目標。

  生產性實訓基地運行模式

  按照職業教育規律和市場規則,本著優勢互補、資源共享、互惠雙贏、共同發展的原則,建立校內產教融合實訓基地運行新模式。在合作企業的選擇上,選擇熱衷于職業教育的、具有相關產業技術優勢的、愿意參與技能培訓企業。在合作過程中校方重視教育培訓功能、社會服務功能,把利潤更多地讓給合作企業,讓企業的積極性得到充分發揮。雙方建立合理的基地管理體系,按照制度管人的原則來運行。

  生產性實訓基地育人模式

  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一方面是一個教學場所,通過科學有序的指導學生實訓,達到培養社會所需的技能型人才的育人目的;另一方面也是一個企業,通過生產產品盈利和培訓社會員工盈利,達到創收的目的,運行的結果既使學生學到了技能,又使基地獲得了經濟效益,真正實現育人與盈利共贏。

  生產性實訓基地科研開發模式

  高等職業教育生產性實訓基地建設要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走教學、科研與生產實踐相結合的道路。基地鼓勵教師利用生產性實訓基地的平臺參與技術創新、技術交流和技術轉化,推動基地科研工作的發展。另一方面通過科研,教師也讓學生盡早接觸先進的儀器設備,盡早培養學生的科研意識和創新意識;通過基地全天候開放教師積極參與科研,以科研帶動教學,以教學促進科研,形成教學科研的有機結合。

  生產性實訓基地社會服務模式

  高職院校生產性實訓基地作為服務社會的硬件基礎,應緊密結合地方經濟發展,聯合“政、行、企”,建成服務區域發展的“培訓中心、研發推廣中心和學習中心”。

  生產性實訓基地績效評價模式

  學院與麥可思公司合作構建生產性實訓基地績效評價體模式,主要在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生產線的先進程度、基地與當地經濟結合的緊密程度、生產性實訓基地運行情況、生產性實訓基地育人水平等幾個方面構建績效評價體系。評價模式要考慮公正、客觀、全面,必須遵循科學性、全面性、可操作性、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動態性原則。

  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可持續性發展要有合適的合作伙伴,雙方在安排實踐教學時可利用基地的彈性時間與空間。基地建設要多功能化,適應時代技術革新的步伐,同時在運行過程中要建立評價監督機制,保障基地可持續發展。

  總之,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建設要結合地方經濟和學校專業教學需求,在運行過程中合作企業要按照市場規律來生產、按照制度管人管事來運行,育人方面要遵循職業教育的規律培養出社會需要的技能人才,適當開展科研和社會服務活動,充分發揮生產性實訓基地的作用。(徐宗華 席會平)


  (正文結束)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