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中醫藥大學畢業生宋珍醫技援疆無怨無悔
宋珍(右一)為退休老黨員送教上門
本網訊 回想起自己從一名普通大學生成長為一名援疆干部,宋珍笑著表示“有時候也會覺得像做夢一般。”
七載青春吐芳華。2016年,河南中醫藥大學針灸推拿學院畢業生宋珍響應祖國號召,踏上了援疆之路。她情系西北,逆風飛翔,用青春踐行使命,以醫技守護群眾健康,在最邊遠、最艱苦的地方,書寫了絢爛無悔的青春篇章。
赴疆,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
“跨越4000公里遠赴新疆服務基層,親戚朋友聽到這個消息時都很驚訝,也有質疑,去那么遠的地方圖啥呢?”宋珍表示,其實我自己當時也做了很大的思想斗爭,但我的父母很支持,這給了我很大的動力,再遠再難也不怕了。
雖然做好了吃苦的準備,但初到新疆的艱苦還是給了宋珍“當頭一棒”。
到疆報到后的宋珍被分配到洛浦縣開展扶貧工作。洛浦縣位于昆侖山北麓,緊挨著中國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瑪干沙漠,綠洲面積僅占全縣土地面積的5.6%,是全國“三區三州”深度貧困縣之一,基礎弱、底子薄一直困擾著全縣經濟社會發展,這也導致大量的扶貧工作需要去做。
“這里自然條件極其惡劣,風沙污染司空見慣,走在室外,不戴口罩的話,嘴里一會兒就會有泥沙樣的感覺。”宋珍坦言,剛到這里的時候對工作還不太熟悉,熬夜加班是工作常態,高負荷的工作加上惡劣的天氣環境、一時難以克服的語言溝通障礙和較大的飲食文化差異,這些都使我有很大的挫敗感,我也曾向家人抱怨過這里的工作太辛苦,很難堅持。
“人生本來就沒有那么容易,實在堅持不住就回家吧”,家人的話深深刺痛了我,這也讓我更加堅定了扎根新疆的初心。“既然選擇了就必須堅持住,不能當逃兵”宋珍心里暗暗較勁。
她身上這種不服輸的“勁”一直在。初次接觸扶貧工作,宋珍從最基礎的工作做起,整理資料、填寫表格、張貼海報、打掃衛生,冒著風沙訪村情、走家入戶問訴求……這些基礎工作瑣碎、單調,但堅持一段時間后,宋珍逐漸找準了努力方向,工作也越來越得心應手。
堅守,把青春汗水灑在基層一線的廣闊天地
基層苦,但成長也快。2021年,宋珍擔任洛浦縣布亞鄉衛生院黨支部書記。
“組織相信我,我不能給組織丟臉。”為盡快扛起新崗位的工作擔子,到任后的宋珍迅速俯下身子從頭干起,從辦公室到院感辦、從門診到中醫館、從婦幼科到財務室、從體檢中心到公共衛生科,十多個科室里遍布著她的足跡,“三更燈火五更雞”是她每天最真實的寫照。
“提高診療水平需要群策群力”。為建設一直專業能力強、作風素質好的醫療隊伍,宋珍組織全體醫護人員開展常態化培訓學習,從思想上、技術上、能力上加強隊伍建設。經過她的不懈努力,村民享受到了更加安全、有效、方便、價廉的基本醫療服務,“有溫度診療”也已成為全體醫護人員的共識。“她為人低調,做事負責、任勞任怨,是我們的好領導、好榜樣”提起宋珍,她的同事脫口而出地夸贊道。
有責任有擔當,青春才會閃光。如何做到“小病不出村,慢病不出鄉,就近就地看病買藥”是宋珍一直思考的問題。
“2021年冬季的一個夜晚,我在值夜班的時候遇到一位老人騎電車冒著嚴寒跑十多公里來鄉衛生院買藥,到院里后老人手臉凍得通紅,胡子眉毛都結冰了,這給我了很大的觸動。”由于當地惡劣的自然環境以及醫療資源不足,使得當地百姓小病、慢性病頻發,村民需要跑很遠才能買到藥。為改變現狀,宋珍暗下決心,立即行動。
“打通村民看病難‘最后一公里’等不得”。次日開始,宋珍便逐村調研衛生室運轉情況,走村入戶了解群眾對衛生室的改進訴求,詳細的調研情況密密麻麻寫滿了3個記錄本。為推動全鄉30個村衛生室“提質升級”工作順利完成,兩個月內,宋珍利用休息時間下村現場指導并與村第一書記及相關后盾單位對接350余次,配備全新醫療設施360套,每個衛生室補足常用藥品不少于130余種,組織醫療志愿服務隊開展宣傳560余場,受益群眾達38000余人次。
燈亮窗明、整潔干凈、藥品充足、物美價廉,優化后的就醫環境,受到廣大農牧民群眾的高度認可。“大變樣了!衛生室環境好了,設施齊全了,就醫就在家門口,真是太方便了。”布亞鄉的村民紛紛點贊。
熱愛,在服務人民中綻放青春光彩
基層是沃土,扎根才能長成參天大樹。近年來,宋珍帶領全體醫護人員大力開展慢病隨訪、健康知識預防宣傳、免費體檢等系列“雷鋒義診”志愿服務活動。2年里解決看病就醫困難訴求13200余件,隨訪老年慢病患者3269人、孕產婦204人、血液透析患者6人、腫瘤患者53人,免費為6000余名流動人口體檢。通過為鰥寡孤獨群體上門解決看病難、就醫難、用藥難等實際問題,讓早發現、早治療、早康復不再是停留在本子上的口號。她的行動獲得了當地政府和群眾的一致認可,先后獲得鄉鎮黨委換屆“先進個人”、洛浦縣“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個人”榮譽稱號,連續四年考核優秀、榮獲個人三等功1次。
“萬里遙遠來到這,我就想為群眾干點實事。”宋珍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回顧在疆的工作經歷,宋珍不由地感嘆道,“7年的新疆基層服務工作,讓我對新疆充滿了深深的感情。祖國的需要就是我前進的動力,我要像胡楊一樣扎根邊疆、奉獻邊疆,把守護群眾生命健康作為一生的信條。”這是宋珍不變的人生理想。(魏豪 趙會杰)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