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鼓勵“京西稻作文化系統”等申報世界重要農業文化遺產
中新網北京8月12日電 (記者 陳杭)北京市鼓勵“京西稻作文化系統”等申報世界重要農業文化遺產,支持各區開展農業文化遺產挖掘、闡釋和利用,開展農耕文化博物館等再現鄉村文明發展歷程的設施建設。
北京12日發布的《北京市“十四五”時期鄉村振興戰略實施規劃》(下稱《規劃》)提到以上內容。
《規劃》提出,要以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核心,推動城鄉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均衡發展,增加優秀鄉村文化產品和服務供給,提振農民精神面貌。立足京郊鄉村文明,在保護傳承的基礎上,實現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鼓勵申報世界重要農業文化遺產
《規劃》提到,鼓勵“京西稻作文化系統”和平谷“四座樓麻核桃生產系統”等申報世界重要農業文化遺產,支持各區開展農業文化遺產挖掘、闡釋和利用。開展鄉情村史陳列室、農耕文化博物館、博覽園、文化館、遺址公園等再現鄉村文明發展歷程的設施建設。瞄準大城市鄉村休閑需求,支持各區充分挖掘和創新利用農耕文化,強化教育、康養、景觀和休閑功能。
開展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記錄工作
《規劃》提到,要推動鄉村地區傳統工藝振興。進一步發掘、整理、保護與傳承傳統地名、戲曲、技藝、飲食、廟會等各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發現保護一批新的非遺項目,推動非遺資源數據庫建設。支持農村非物質文化遺產創意創新發展,促進活態利用。開展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記錄工作,深入實施非遺傳承人研修研習培訓計劃,完善非遺代際傳承發展機制。
對市級傳統村落實施掛牌保護
《規劃》明確,要落實《北京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貫徹《關于加強傳統村落保護發展的指導意見》。對市級傳統村落實施掛牌保護,設立保護標識,完成市級傳統村落保護規劃編制與審批。按照規劃和市傳統村落修繕技術導則,因地制宜開展修繕試點。開展傳統村落志編纂,傳承鄉愁記憶。
農村周邊閑置土地建設健身場地設施
《規劃》還要求健全農村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增加優秀鄉村文化產品和服務供給,活躍農村文化生活,為廣大農民提供高質量的精神營養,不斷提高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水平。充分利用鄉鎮、村周邊閑置土地資源,建設全民健身場地設施。繼續推動鄉鎮文化體育活動中心及市民文化休閑中心建設。
鼓勵有鄉土特色的文藝創作
《規劃》提出,支持基層舉辦中國農民豐收節等節慶活動,打造城鄉居民共享的鄉村文化旅游融合新品牌。引導和支持鄉村自辦文化,鼓勵并扶持具有鄉土特色的文藝創作。開展廣場舞、農民劇團演出、書畫攝影創作等鄉村文化活動。持續開展北京農民藝術節活動。繼續舉辦好北京市農民體育健身運動展示周活動,傳承、創新和發展民間傳統體育。(完)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