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网站|欧美福利小视频|国产亚洲一区二区在线|wwwproncom|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一线天视频

保留“海味”文化基因 浙江海上花園唱響“文藝復興”曲目

來源:中國新聞網 時間:2021-11-05  閱讀:次   |
42.9K

  中新網舟山11月4日電(林波 尹倩倩 王勝 樂思卉)“我的阿姐囝,我的阿姐囝。”伴隨著一聲聲曲調高亢嘹亮、活潑跳躍的漁歌號子,浙江舟山風漁民號子隊又開始排練節目。此刻,隊員們正在編排的是新漁歌號子《我的阿姐囝》,通過歌舞秀和漁歌配唱相結合的形式,既保留了作品原有的“海味”,又讓人有耳目一新之感。

  這是舟山深耕海洋基因,在深厚的文化土壤中精耕細作,創作優秀作品的縮影。

  地處中國東部黃金海岸和長江黃金水道交匯點的舟山系中國首個國家級群島新區,由1390個島嶼組成,構成了“千島之城”獨特的山海風光。

  自唐開元二十六年設立縣治以來,舟山市定海區至今已有1200多年的歷史,被稱為“千年古城”,形成了獨特的“海上花園”風采。

  山海為衣,文化為核,在藍色海洋的“背景板”中,該區正以人文風情為創意畫筆,唱響“文藝復興”曲目。

  “我們不斷修改和完善這個節目,就是想搬上國內外大型演出的舞臺。”舟山風漁民號子隊隊長洪國壯表示,隨著漁業機械化作業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工打漁時代漸漸遠去,為了將漁歌號子更好地傳承下去,唯有不斷挖掘整理,對原有作品進行大膽創新。

  經過重新編排,《阿家里格啰》《十二道海鮮》《四汛漁歌》等一首首傳統漁歌號子,更加貼近時代、貼近群眾、貼近生活,作品的精神高度、文化內涵和藝術價值不斷升華。

  舟山風漁民號子隊隨之走進了國家大劇院,登上“星光大道”的舞臺。其中,由洪國壯編創的《漁歌號子》還獲得了第四十六屆中華文藝交流大賽第一名。

  無獨有偶,以非遺項目為基礎的文藝精品,如原創翁洲走書新作《兩只紅膏蟹》、新編《太后見狄青》等作品也先后登上了各類舞臺,舟山鑼鼓、跳蚤舞在首屆浙江民間藝術精品展演暨第七屆浙江民間文藝“映山紅”獎·優秀民間藝術表演評選活動中獲獎。

  作為海島歷史文化名城,定海在數千年的歷史沿革中形成了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淀和特色海洋元素優勢。

  審視當下,該區廣大專業和業余文藝工作者依托定海地域文化和深厚的群眾基礎,從海風海韻中取材,還原、傳承、弘揚海洋文化元素,創作出了一批批海味濃烈的文藝精品。

  在定海區文化館的排練廳,文藝工作者正在排練《數幸福》。

  《數幸福》是一首男女聲表演唱,在創作上吸收了舟山民間說唱元素,展現了一群飯后休憩時相聚一起的農民,相互之間“曬”出好日子,數起一樁樁、一件件的幸福事,展現了農民暢享“鄉村振興”建設成果的鮮活場景。

  “我們去海島采風,看到村口圍坐在一起聊天的老人,那場景歷歷在目,便有了這個創作靈感。”定海區文化館副館長韓侃凱說,群眾的真實生活才是文藝精品創作的源頭活水,他們通過不斷的采風和細致觀察,耗時5個多月,作品曲譜才有了雛形,經過無數次的修改、排練,不斷打磨作品、力求精益求精。

  “唯有到群眾的生活中去感受生活本真,體悟生活本質,吃透生活底蘊,才能為創作文藝精品奠定扎實的根基。”韓侃凱表示,他們還將通過深入群眾和實際,收集更多關于新農村變化的鮮活素材,對《數幸福》這一作品進行修改和完善,使之成為能夠反映人民群眾愿望和美好情感、深受喜愛的文藝作品。

  聚焦“海味”文化,擁有諸多文化基因的“千年古城”正激活詩畫漣漪,一展“海上花園”別樣風采。(完)


  (正文結束)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