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网站|欧美福利小视频|国产亚洲一区二区在线|wwwproncom|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一线天视频

“羅湖智慧教育云平臺”的建設與應用

來源:中國教育報 時間:2023-03-28  閱讀:次   |
42.9K

  以數字化賦能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是面向新時代的戰略選擇和必由之路。數字時代為教育高質量發展帶來了新機遇。深圳市羅湖區位于灣區樞紐,是中央電教館首個教育信息化實驗基地、國家教育部門“基于教學改革、融合信息技術的新型教與學模式”實驗區、廣東省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應用落地服務暨“人人通”試點區,提出了建設“智慧教育創新區”和“新一代智慧教育云平臺”助推“教育高質量發展”的任務目標,多舉措推動數字化賦能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

  頂層規劃,打造智慧教育創新區

  羅湖區高度重視數字技術對基礎教育的引領推動作用,先后與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和騰訊計算機系統有限公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將“智慧教育”納入“智慧城市”建設中,借助企業技術優勢,共建“智慧教育創新區”,為深圳“雙區”建設提供先行示范教育樣本。2021年,羅湖區先后發布《羅湖區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1—2023)》和《深圳市羅湖區教育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提出建設深圳領先、全省先進、全國前列的教育“四強區”的發展目標,其中包括“建設智慧教育創新區”,即:優化升級硬件配置,高標準建設智慧教育基礎設施,滿足未來教育發展需求;以學生發展為中心,高起點構建數字化學習資源體系,打造優質教育資源共享平臺;促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高水準打造智能化教育模式,形成以泛在、互動、協作和個性化為特征的新型教育生態。2019年以來,羅湖區先后啟動“羅湖智慧教育云平臺”建設服務項目和智慧教育環境升級改造項目,“政企結合”建設基于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5G、人工智能和新媒體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泛在學習生態。羅湖“全面建設‘智慧教育創新區’”獲2022年度“深圳教育改革創新卓越獎”。

  數字賦能,建設“羅湖智慧教育云”

  《羅湖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1—2023)》提出,以“智慧教育升級行動”建設“新一代智慧教育云平臺”。2019年,羅湖區成為廣東省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應用落地服務暨“人人通”試點區,同年啟動數字化落地服務平臺服務項目,調研區校潛在的應用需求和各級主流平臺資源,確認按照“1+N”的模式建設數字化落地服務平臺“羅湖智慧教育云”,其中“1”為共性需求,“N”為區校個性化特色需求,平臺分為“管(理)”“教(學)”“學(習)”“(教)研”“評(價)”“聯(通)”六大應用場景共107個功能模塊。按照國家和省市有關技術標準,在落地服務平臺上建立統一用戶身份認證、統一開放接口管理、統一云資源服務、統一生態資源整合、統一應用計量計費,先后對接打通“國家基礎教育公共服務平臺”“粵教翔云”“深圳教育云資源”和“羅湖區電子政務系統”等平臺資源,同時采用“依效付費”機制引入第三方優質數字資源。在全區中小學和幼兒園建立“企業微信”機構,以其自帶的管理功能為主體,將數字化落地服務平臺資源嵌入其中,實現用戶多終端跨系統使用和數據資源共建共享,目前全區全部87所中小學校、14萬余名師生和32萬余名家長都加入空間并開展應用實踐,數字化平臺助推了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五育并舉”,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

  2020年,《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提出了“改革學生評價,促進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等重點任務。羅湖區的數字化落地服務平臺建設圍繞這一主線,從“完善德育評價,強化體育評價,改進美育評價,加強勞動教育評價,嚴格學業標準”等方面,建立并引入適合羅湖學生發展的“五育”平臺系統,包括“教師發展評價”“智為心理”“體育鍛煉評價”“MO藝術素養測評”“勞動教育評價”“班小二表現評價”“班級優化大師”等。鼓勵學校使用各類終端設備,包括電腦、可管控平板電腦、高速掃描儀、智能筆、點陣筆及智能手環等可穿戴設備,多維度采集學生日常學習活動數據,加工后形成基于學生個體的精準評價數據,還鼓勵師生使用數據實現精準教學和學生的個性化學習。平臺建設以來,羅湖區聚焦新課標要求,先后構建基于數據的精準評價體系、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教師專業發展評價體系、常態學業分析評價體系、學校內涵發展評價體系和區域態勢感知評價體系等,實現“五育并舉”,促進教育提質增效。

  整體推進,提升教師數字化素養

  2022年,《教師數字素養》教育行業標準發布。為提升教師數字素養,推進數字化平臺應用,羅湖區積極構建教師數字化素養培養體系,建立實驗校信息化工作室培養機制和以賽促學創新培養機制。羅湖區以實施“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2.0工程”為契機,以數字化平臺為基礎,提升教師數字素養和應用能力,即制作數字化平臺使用手冊和教研員指導手冊,開發了30節基于數字化平臺的專項課程,其中19節提交省公共服務平臺供羅湖區教師網絡研修學習。先后舉辦多場研訓團隊和學校管理團隊培訓會,分別在10所實驗學校舉辦三期“能力提升工程2.0校本研修案例觀摩活動”,邀請“教師信息技術能力提升工程2.0”專家現場指導,全區近10萬人次教師參與了系列活動。2022年,羅湖區8786名參訓教師全部通過網絡研修和校本研修50學時考核,206所中小學和幼兒園全部通過整校推進考核驗收,教師數字化素養和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實現整體提升。

  課題引領,探索數字化“思樂課堂”

  羅湖區非常重視數字化平臺對基礎教育的引領推動作用,在數字化平臺建設的同時,主持了廣東省重點規劃課題“新時代高質量數字化‘思樂課堂’區域性推進策略研究”。該課題以數字化平臺為基礎,研究構建新時代高質量數字化“思樂課堂”教學模式體系和區域性推進策略,圍繞數字化技術所構建的泛在學習環境,利用數字化手段,突出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主動探究,讓學生從“自主學習”出發,體驗、感悟學科學習和思考帶來的快樂,在探究中學到知識、掌握技能、提高能力,構建智能時代樂學善思愉悅的高效課堂模式,提升學生核心素養,促進區域教育高質量發展。該課題以總課題的形式,先后有26所實驗校、67個子課題和247個小課題參與其中,掀起一輪課堂教學改革的熱潮,課題成果豐碩,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教育改革提供了值得借鑒的經驗。

  深度融合,形成新型教與學模式

  為深入探索基于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的內在規律和機制,切實推動教育教學組織形式和方式變革,2021年,羅湖區申報成為深圳市國家“基于教學改革、融合信息技術的新型教與學模式實驗區”,以數字化平臺為基礎,以14所實驗校工作領導小組和信息化工作室為抓手,在教育信息化專家團隊的指導下,圍繞“數據采集和應用”6個子方向開展應用實踐,各實驗學校探索形成羅湖高級中學“3+e+N”模式、濱河實驗中學“3+e”模式、水田小學“D+33”模式和布心小學“5E5S”模式等一批常態化新型教與學模式,同時建立了與這些新型教與學模式相適應的保障體系和激勵機制。模式的確立推進了應用。2021年10月,“廣東省‘人人通’網絡學習空間應用推廣培訓活動”在羅湖區舉辦,羅湖區各校的新型教與學模式得到全省各地領導專家的肯定。2020年度和2021年度濱河實驗中學和水田小學分別被評選為“全國網絡學習空間應用普及活動優秀學校”,羅湖高級中學獲評“2022年度廣東省網絡學習空間應用普及活動優秀學校”,羅湖區也成為“2022年度廣東省網絡學習空間應用普及活動”優秀區域。

  (郭玉竹 李陽 李曉嵐)


  (正文結束)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