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网站|欧美福利小视频|国产亚洲一区二区在线|wwwproncom|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一线天视频

英國學校讓家長做“合伙人”

來源:中國教育報 時間:2021-09-24  閱讀:次   |
42.9K

  孩子的成長需要家長與教師的協同作用,這是不爭的事實。如何厘清家長與教師的責任邊界,使家長、教師、學校形成良性的共同育人關系,是學校教育的重點與難點問題。在長期辦學過程中,英國學校形成了比較獨特的家校共育機制,最大程度發揮家長的協同育人作用。

  簽訂協議,明確家校雙方的責權邊界

  1998年,英國出臺《學校標準和框架法》,要求英格蘭和威爾士所有義務教育階段學校自1999年9月起與家長簽署家校協議。2013年,英國教育部出臺《地方當局和管理機構的家校協議指南》(以下簡稱《指南》),明確提出家校協議需包括學校的目標和價值觀、學校對義務教育階段適齡學生的責任、每位學生家長的責任以及學校對學生的期望等內容。再具體一些,《指南》還包括準時出勤、遵守紀律、對家庭作業的期望等內容。學校必須采取合理措施,確保所有注冊學生的家長理解并接受家校協議的內容,并在家長聲明上簽字。同時,《指南》也提出,學校不得強制家長簽署家校協議,協議中不得包括任何非法或不合理的條款,如要求家長向學校捐款等,也不得以簽署協議作為孩子入學的條件,學生不應因家長未簽署家校協議而受到任何影響。學校必須定期審查協議,但在修訂協議之前,學校必須咨詢所有學生家長的意見。

  2015年,英國出臺《放松管制法》,該法規定,自2016年1月起取消學校與家長簽訂家校協議的法定義務。這一舉措的目的是“減少繁文縟節”,避免“一刀切”,鼓勵學校探索更具創造性的家校合作方式。當然,如果學校愿意,仍然可以與家長簽訂家校協議。當前英國很多學校仍然在簽訂家校協議,而且在家校協議中同時明確了學校、家長或者看護人和學生三方的權利與義務,如學校要提供精心規劃的課程、課外活動、家庭作業等;家長要保障學生按時到校、合理作息,支持學生完成家庭作業;學生要遵守學校紀律,正確穿戴校服等。疫情期間,家校協議規定,學校加強全面風險管理,為學生提供安全的學習環境;家長必須關注學生的健康狀況,做好安全指導;學生必須遵守學校的安全管理規定等。

  此外,也有學校通過其他形式來明確家校雙方的責任與義務,如北愛爾蘭地區的埃爾姆格羅夫小學出臺了學校層面的家校合作政策;德文郡達丁頓小學每年為家長發放家長手冊,詳細介紹學校概況、學校價值觀、課程表、校歷、家長職責、課程安排、學校規章制度等內容,方便家長了解學校。此外,一些學校網站還專門開辟了家長專欄,每周以班級為單位發布時事通訊,告知家長學生的學習情況,預告下周學習內容并給出家庭輔導建議。

  不管是簽訂家校協議還是其他形式,其目的都在于明確學校與家長雙方的責任及對孩子的教育期望,避免家校雙方在學校教育方面產生問題與誤解,使家校之間形成互通有無的合作伙伴關系。

  借助第三方,搭建家校合作的橋梁

  盡管家長和教師普遍認可家校合作的重要性,但現實中仍然存在許多障礙和挑戰,如缺乏時間、缺乏相關培訓與指導、溝通機制欠缺等。面對這些障礙,一些家校合作組織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比如,“家長共同體”(Parentkind)是英國全國性的慈善機構,其前身為1956年成立的全國家長教師協會(NCPTA)。作為一家第三方機構,它通過各學校的家長教師協會(PTA)來鼓勵家庭和學校之間建立更緊密的聯系,并發揮籌款功能。此外,2016年,該協會合并了英國家長委員會(ParentCouncilsUK),進一步加強了家長與學校的聯系。

  需要說明的是,家長委員會與家長教師協會存在差異。家長委員會的主要作用在于搜集家長對學校的意見,使家長在學校決策中有發言權。家長委員會的會員主要是家長,家長可以自愿加入,也可以根據學校的規模提名家長代表參加。值得一提的是,家長委員會要確保會員有一定的代表性,不同地理區域、不同年級組和特定父母群體都要有相應代表。而家長教師協會致力于與學校社區建立聯系并籌集資金,為學校提供額外的資源,進而使學生受益。家長教師協會的成員一般是家長和教師。家長委員會與家長教師協會的最終目標都是改善學生的教育。

  “家長共同體”認為,要建立良好的家校合作關系,學校必須將家長視為合作伙伴,把家長參與納入學校的整體戰略規劃,此外,要建立有效的、定期的雙向溝通機制,為家長和教師提供家校共育相關指導與培訓,還要鼓勵家長參與學校生活。“家長共同體”開展的活動包括開展年度家長調查和相關研究;舉辦家校合作相關的研討會和定制培訓,并制訂針對不同學校的家長參與計劃;支持學校設立家長委員會,參與學校政策制定并鼓勵家長發表意見;利用家長教師協會為學生設計有趣的活動,同時籌集資金以使學校能夠購買原本無法負擔的額外資源等。具體的一些活動包括與學校一起開展針對家長的“閱讀合作伙伴”培訓,鼓勵家長幫助學生提高閱讀能力;幫助學校面向家長開設家庭學習課程,使家長了解課堂上發生的事情和學生正在學習的內容;鼓勵學校為家長提供校園志愿服務機會,如發起“語言大使項目”,為來自不同種族背景的小學生提供語言服務等。

  類似的組織還有非營利性組織“家長參與網絡”(ParentalEngagementNetwork,PEN),其主要工作是為學校和家長提供培訓、信息、資源、咨詢和支持,并通過網站、出版物、培訓課程、媒體等渠道促進家校溝通。

  加強監管,將家校共育納入學校評估

  英國學校的家校合作要接受第三方評估機構的監督與評價。英國教育標準局(Ofsted)是獨立于教育部并直接對議會負責的評估機構,負責對英國所有中小學校進行督查與評估。英國教育標準局2019年推出的《教育審查框架》(Theeducationinspectionframework)明確提出,教育質量、行為與態度、個體發展、領導與管理是學校的四個審查維度,而家長與學校的有效互動和家長對學校的評價是教育標準局要搜集的重要評價依據。其中,家長與學校的有效互動是評估學校領導和管理有效性的重要指標,其評價內容包括學校是否將學校的目標、愿景有效地傳達給了家長等利益相關者,是否使家長和社區參與進來以更好地支持教育。此外,英國教育標準局在官網上開通了“家長視角”專區,搜集家長對學校的意見或建議,作為學校審查的依據。家長需要從學生在學校是否開心、感到安全,學校是否確保學生行為端正,家長是否會把這所學校推薦給別的家長等角度進行打分。一般來說,與家長積極溝通的學校,家長的回應率更高,評價結果也更好。

  總體來說,家校合作是英國教育標準局衡量學校教育情況的重要指標,而英國教育標準局對學校的評級結果也是家長擇校的重要參考因素。因此,學校為了提高自身競爭力,必須將家校共育作為提升學校教育質量的重要抓手。這也就從政策層面為家校共育創造了有利土壤。在實踐層面,家校協議明確了家庭、學校與學生三方的權利與義務,相對厘清了家長與教師之間的權責邊界,為家校共育奠定了基礎;而第三方機構主導下的家長教師協會和家長委員會不僅為家校溝通提供了渠道,也為合作共贏提供了機制保障,使得家校共育得以落地。

  (作者系上海外國語大學全球教育研究中心 董麗麗 王全麗 陸程圓)


  (正文結束)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