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网站|欧美福利小视频|国产亚洲一区二区在线|wwwproncom|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一线天视频

《巴黎宣言》呼吁全球投資教育的未來 為構建新的教育社會契約邁出第一步

來源:中國教育報 時間:2021-12-03  閱讀:次   |
42.9K

  11月10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布最新報告《共同重新構想我們的未來:一種新的教育社會契約》(以下簡稱“《報告》”),倡導構建新的“社會契約”,將各利益相關方納入其中,通過共同努力,實現教育作為“全球公共利益”的愿景。

  《報告》發布會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隨即召開2021全球教育大會高級別會議(GlobalEducationMeetingHigh-levelSegment),來自40多個國家的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線上線下參加會議。會上通過了《巴黎宣言》,呼吁全球對教育的未來進行投資,并正式成立了新的“2030教育可持續發展高級別指導委員會”(SDG4-Education2030High-LevelSteeringCommittee,以下簡稱“指導委員會”)。這項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法國發起的全球呼吁,是為教育未來構建新的社會契約發力的第一步,指導委員會則成為社會契約執行與推進的“監管者”。

  走出疫情、實現教育復蘇的根本

  “教育是一項投資,需要可持續的資金。”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范圍內暴發與蔓延導致世界各地的學校關閉,加劇了教育的不平等以及此前就存在的全球學習危機。面對疫情,有些國家為確保教育的連續性,繼續保持學校的正常開放;有些則關閉學校以阻止疫情的進一步擴散。

  統計數據顯示,2020年9月,全球有94個國家的學校完全開放,52個國家的學校部分開放,17個國家的學校完全關閉。截至2021年9月,因各國在疫情防控力度和成效方面的差異,上述情況有所改變,已有117個國家的學校完全開放,41個國家的學校部分開放,41個國家的學校仍完全關閉。疫情暴發以來,全世界學校關閉平均時長為18周,如果將部分關閉的學校也納入其中的話,這一數字將增至34周,幾乎覆蓋整個學年。長期和反復的停課停學造成了學生極大的學習損失,導致輟學率上升,對處于學生中的邊緣群體和易受傷害群體,女性與女童所受的影響則更大。

  針對疫情所帶來的學習危機,一些國家利用網絡、電視、廣播等技術來取代傳統面對面的教育。這些舉措在實施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也揭示出一些問題。例如,學生學習基礎配套設施欠缺,教師與教育工作者缺乏利用新技術進行教學與管理的相關技能,等等。同時,為實現疫情后經濟復蘇,各國政府都制定了振興計劃,并注入相應的投資。但調查發現,有些國家對教育的資助在經濟振興投入中占比還不足1%,低水平和中低水平發展中國家的情況尤其令人擔憂。疫情對教育各方面的影響直接威脅到2030教育可持續發展目標制定以來所取得的成績,阻礙了目標實現的進程。為教育提供可持續的資助、加大對教育的投資,成為解決這一問題的根本途徑。

  兌現懸置的國際政治承諾

  “教育是一項人權,是個人福祉的關鍵,也是社會發展的助推器。”2015年仁川宣言暨2030教育行動框架世界教育論壇所發布的“教育2030行動框架”與《仁川宣言》指出,為實現2030教育可持續發展愿景,須大幅度、有針對性地增加對教育的資助。各國依據國情,遵循國際與區域基準,應劃撥一定比例的國內生產總值或政府公共開支資助教育。

  這一倡議在2018年和2020年全球教育大會上被重復強調,敦促各國政府采取措施落實承諾。此次,《巴黎宣言》再次提出,各國政府應兌現承諾:首先,至少將國內生產總值中的4%—6%或政府公共開支的15%—20%分配給教育。其次,將國家經濟恢復激勵計劃中的適當份額用于教育,尤其是有針對性地支持邊緣化學生的入學(再入學)、學習恢復和社會情感福祉以及就業技能發展。再其次,提高國際教育援助的數量、可預測性和有效性,富裕捐助國對發展中國家的援助應達到國民收入0.7%的基準,提高教育援助在發展援助總額中的占比,確保對教育的國際援助與受援國國家的教育計劃一致,并符合援助的實效原則。

  聯合國秘書長安東尼奧·古特雷斯認為,確保所有兒童都能獲得優質的教育,是建設一個更加公正和可持續的全球秩序的基本支柱。尊重、保護和實現受教育權的義務不僅是每個國家必須承擔的,也要落在國際社會身上。《報告》和《巴黎宣言》都強調,展望未來,“教育,一種共同利益”的理念,必須成為各國增加教育投資、加強國際教育合作和國際教育融資的基礎。

  建立多渠道、多種資源融合、國內與國際聯動機制

  《巴黎宣言》指出,各國國內的資源,特別是稅收收入,是教育經費的主要來源。各國政府須制定戰略,通過優化稅收制度的設計、發展創新的融資舉措以及加強公私領域的合作,實現國家收入的增加,進而加大對教育的投入。同時,政府須提升自身治理能力,有效利用資源,投資恢復和加速實現教育可持續發展目標的關鍵政策優先事項,例如幼兒教育、教師培訓和專業發展、青年就業技能以及教育部門的數字化轉型等。

  在優先、保護和增加國內資源對教育的資助基礎上,重新思考國際教育合作的方式,重新評估國際教育援助的角色與重點。如今,只有47%的國際教育援助用于支持低收入和中低收入國家基礎教育的發展。隨著氣候危機的加深和局部地區沖突的惡化,還需確保全球的資金能部分用于支持流離失所和非自愿移民的教育需求。正如疫情所揭示的一樣,建立可持續的國際資金儲備,用于應對危機和緊急狀況以及教育的重建是必需的。《報告》再次呼吁:世界各國政府、教育利益相關方和社會公民都應該為教育構建新的社會契約,確保人們終身接受優質教育的權利,促使教育真正成為一項公共行動和一種共同利益。

  為有效監測教育資助以及成果進展,《巴黎宣言》呼吁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成員國政府和所有合作伙伴可通過指導委員會及其全球監測工具,在研究、政策分析、宣傳、知識共享和能力發展等方面開展合作。同時,《巴黎宣言》授權指導委員會,通過監測教育可持續發展的進展情況,決定優先行動事項,推進教育投入的增量、增效,促使教育更加公平,從而落實《巴黎宣言》的呼吁,為人類和地球的未來投資教育。

  (作者 卞翠 張民選 系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教師教育中心)


  (正文結束)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