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大學發布大橋柔性防船撞重大技術成果
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史望穎)5月7日,寧波大學舉辦大橋防船撞重大技術成果發布會暨重大工程結構健康與安全高端論壇。會上發布了由寧波大學牽頭研發的大型橋梁柔性防船撞技術與裝備,該技術成果將應用于國家重大工程項目。
“寧波大學力學學科深耕跨海大橋安全保障技術領域,以爆炸與沖擊動力學為主攻方向,聯合兄弟院校、國企央企等,‘三十年磨一劍’研發大型橋梁防船撞裝備及技術,已在國內多座大型橋梁中推廣應用。”寧波大學校長蔡榮根在致辭中表示,寧波大學將全力服務“大國重器”,貢獻“寧大力量”。
近年來,寧波大學在力學學科建設中,結合時代發展大勢和區位發展優勢,著力向“海”進軍,以服務國家海洋強國戰略和支撐寧波市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為目標,聚焦海洋安全,構建了以港口為中心,覆蓋跨海大橋、船舶、島礁、濱海、深海等要素的科學創新與技術服務體系,支撐形成了浙江省科技進步獎一等獎、技術發明獎一等獎等重大科技成果。
交通運輸部原總工程師姜明寶在致辭中說:“寧波大學積極順應時代發展大勢,憑借區位發展優勢,將一流學科建設與服務國家海洋發展戰略相結合,深耕跨海大橋安全運維與防護技術,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的理論創新與技術成果。”
寧波大學立足于“大國工程”的迫切所需,三代人深耕大橋安全防護理論和技術創新。研究團隊發明了大型橋梁通航孔剛柔匹配導向橋墩防船撞技術和工程裝置、非通航孔橋非接觸式自適應、恒阻力船舶攔阻技術與工程裝置,工程裝置可以柔性抵抗危險船舶撞擊,達到既能保護橋梁又能保護船舶和環境安全的“三保護”目標,實現了在大型橋梁防船撞關鍵技術與設施研發方面的重大突破。
這項技術的主要研發者之一、寧波大學王永剛教授介紹,針對通航孔橋,寧波大學摒棄了一貫的“剛性防護”,而是提出了“以柔克剛”設計理念,發明了剛柔匹配導向橋墩防船撞技術。在世界首次實船撞擊試驗中,船舶以不同載重量、不同速度、不同角度撞擊防撞設施12次,撞擊力減少55%-75%,實現了橋梁、船舶、防撞設施“三不壞”,達到了“四兩撥千斤”的防撞效果。
而針對非通航孔橋,寧波大學發明了自適應、恒阻力耗能船舶攔截技術,利用船撞力作用下自適應浮筒翻轉,實現攔截網從水平狀態豎起展開包裹船艏,解決“攔得住”難題;利用“拉鏈式”耗能結構消耗船舶動能,解決“停得穩”難題。還最新研發了智能潛浮式船舶攔截技術,給攔阻裝置裝上了“智慧大腦”,該技術有望服務世界最長大橋——港珠澳大橋。
據悉,目前,這項技術已成功應用于湛江海灣大橋、象山港大橋、福建平潭海峽大橋等大型橋梁,服役期間已多次避免了船撞橋事故發生,節約工程造價約7.23億元,經濟和社會效益顯著。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