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网站|欧美福利小视频|国产亚洲一区二区在线|wwwproncom|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一线天视频

衡水職院圍繞服務區域發展做好地方非遺保護傳承

來源:中國教育報 時間:2023-07-18  閱讀:次   |
42.9K

  非遺保護傳承的高職擔當 ——衡水職院圍繞服務區域發展做好地方非遺保護傳承

  高職院校兼具職業教育和高等教育的雙重屬性,肩負著高技術技能人才培養、文化傳承與創新等重要使命,在非遺保護傳承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來,衡水職業技術學院圍繞融入和服務區域發展,把做好地方非遺保護傳承作為重要職責和使命,優化專業結構,深化校企合作,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弘揚工匠精神和非遺文化,形成了非遺保護傳承的“衡職模式”。

  校企合作專業共建

  構建非遺教學培訓體系

  衡水職院于2010年開設工藝美術品設計專業,并在首輪《河北省高等職業教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16—2018)》項目評審中被確認為民族文化傳承與創新示范專業點。在實踐探索中,以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為主線,以培養非遺傳承人才為目標,通過優化專業結構、完善課程設置、加強教學實訓等,重構教學與培訓體系。2015年和2017年,學校先后與衡水習三內畫藝術有限公司、河北巽齋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簽約,在工美設計專業中合作開辦冀派內畫、木版年畫方向,為兩個非遺產業培養專門人才。建立基于工作過程,突出工藝品創意、制作核心能力培養,以項目包引領、實施現代學徒制為特點的專業核心課程、人才培養方案和教學標準開發,開設民族鼓、剪紙、形意拳等選修課。建立非遺教學資源庫,全面系統地錄制冀派內畫和武強木版年畫傳承人、非遺大師4K高清技法教學視頻,累計達1500多G,創造了以現代聲像技術保護傳承冀派內畫、武強年畫技藝的新方法、新形態。采用“校企互嵌”方式,將習三內畫藝術創作基地和武強木版年畫藝術創作基地引入學校,建立“校中廠”“校中校”,同時在兩家公司建立集教學實訓、社會培訓、創業就業于一體的產學研創基地,推動形成政府、學校、行業協會、企業、非遺大師“五元融合”的教學培訓體系。

  建立大師工作室

  打造非遺教學創新團隊

  遵循職業教育規律和非遺人才成長規律,衡水職院積極實施非遺大師、專業教師與現代學徒制相結合的“雙導師制”,大力推動教學創新團隊建設。2015年,首創冀派內畫大師工作室;2017年,再建武強木版年畫大師工作室;2022年,又新建剪紙、民族鼓、形意拳大師工作室。通過搭建平臺,先后引進河北省非遺冀派內畫傳承人王自勇、國家級非遺武強木版年畫傳承人馬習欽、國家級非遺深州形意拳傳承人張玉林等11位大師,作為專業帶頭人打造非遺教學創新團隊,依托大師工作室對7位工美專業骨干教師進行重點培養,指導課程設計、教材開發、教學標準建設,助其提升專業教學能力和創新能力。通過推行“雙導師制”,實現非遺大師“傳幫帶”與專業教師“教學研”協調互動,構建形成以大師工作室為核心,大師、教師和學生“三主體”共同參與的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近3年來,大師工作室主持省級課題2項,申報專利5項,創造產值上千萬元,并連續“三輪”成功申報《河北省高等職業教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項目,取得良好的辦學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以集團化辦學為依托

  創建非遺連續性文化品牌

  2018年12月,衡水職院與省輕工行業協會牽頭,聯合52家行業協會、企業和本科、高職、中職院校,成立河北省民族技藝傳承職業教育集團。集團以促進多元合作、服務區域民族文化產業發展為宗旨,積極構建“產教對接、多元立交、協同發展”的民族技藝傳承與創新機制。各院校與行業企業深度合作,以大師工作室為平臺,立足地方特色文化產業,開發“冀派內畫技法”“鐵板浮雕技藝”等課程,開設線上課堂,延伸公益培訓陣地,加強專門人才培養。成立內畫、雕塑、琺瑯等專業委員會,推進專業建設,開展學術研究,舉辦高級研修班,探索民族技藝的傳承創新路徑。組織開展工藝美術大師傳承創新基地院校創建活動,評選民族技藝中青年優秀人才,舉辦工藝設計大賽和優秀作品匯展,凝聚民族技藝傳承創新的智慧和力量,有力地促進了河北傳統工藝振興和創新發展。

  科教融匯文創賦能

  讓非遺在市場中傳承創新

  衡水職院將現代設計理念融入傳統工藝,不斷探索當代非遺推陳出新、有效進入市場的機制。學校積極開拓文創合作渠道,以工美專業為紐帶,與習三內畫公司、巽齋文傳公司等企業深度合作,建立非遺資源開發及文創產品名錄,推動文創設計團隊、技術企業與旅游景區等資源共享、合作共贏。培育文創開發主體,以大師工作室“筑巢引鳳”,支持非遺大師、專業教師、企業技術人員和學生組建文創團隊,進行非遺產品和旅游商品研發,實現文創“朋友圈”持續擴展。推動非遺傳統工藝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打造文創品牌,如創制《天下吉祥》內畫景泰藍尊、《千里江山圖》內畫琺瑯屏,復原武強年畫染料古法提取工藝,開發內畫酒瓶、內畫項鏈等服飾和旅游紀念品,學生剪紙作品《醉美衡水源遠流長》被國家博物館收藏。同時,將非遺文創與電商帶貨相結合,開辟“非遺+”跨界融合的市場化路徑,推動形成“非遺+文創+旅游”的新經濟空間,為衡水文旅產業發展注入新動能、新活力。2018年,學校打造的眾創空間被省文旅廳評為“河北省十大文化產業創業平臺”。2023年學校與合作企業聯合打造的衡水內畫非遺工坊被文化和旅游部等三部委評為“非遺工坊典型案例”。

  弘揚工匠精神非遺文化

  實現美育和勞動教育有機融合

  衡水職院將培育工匠精神、弘揚非遺文化,作為學生美育和勞動教育的重要載體,融入人才培養創新實踐。學校依托民族技藝集團組織“河北省非遺大師進校園”系列活動,聯合中國職旅打造“大國工匠·衡水大講堂”品牌,并利用豐富的非遺大師資源開展多種形式講座。成立年畫社、內畫社、剪紙社等學生社團,開辟第二課堂,在大師指導和訓練實踐中,涵養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品質。組織主題沙龍,大師和學生面對面探討非遺文化之美,引導學生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者。將文創產品設計技能比賽納入教學計劃,定期組織比賽活動,營造“學技、精技、強技”的濃厚氛圍。建立非遺研學游基地,通過提供沉浸式體驗服務,提升學生的非遺文化修養。(作者李增軍 系衡水職業技術學院黨委書記、研究員)


  (正文結束)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