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网站|欧美福利小视频|国产亚洲一区二区在线|wwwproncom|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一线天视频

九十三歲老教師為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捐贈三十九萬元—— “這一生為教育而來”

來源:中國教育報 時間:2022-05-22  閱讀:次   |
42.9K

  “我是一名有著68年黨齡的黨員,一生教書育人,我這一生就是為教育而來的。”在四川省廣元市蒼溪縣近日舉行的關心下一代工作會上,93歲退休教師、蒼溪縣原師范學校校長趙棟賢成為眾人關注的焦點。去年以來,他兩次累計向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捐款39萬余元,設立“良才獎”。

  趙棟賢說,自己是從放牛娃成長起來的,沒有共產黨就沒有自己的今天。“最好的投資是教育,我捐出畢生積蓄,就是為了幫助孩子通過讀書改變命運,讓更多有識之士關注、支持教育。”

  蒼溪縣城嘉陵路老河街有一處建于上世紀90年代的老舊小區,由于年久失修,墻面很難看出本色。敲開3樓一間油漆斑駁的門,一位滿頭銀發的老人把記者迎進屋。室內少有家具、家電,整整一面墻壁被書架占據。

  趙棟賢腳蹬一雙布鞋,身著褐色襯衣,雖顯陳舊,但干凈整潔。記者伸手向他致意問好,發現他的袖口處已經毛邊,滿是線頭。

  記者在交談中得知,趙棟賢的兩個兒子和一個女兒都已退休,老伴已去世20多年。他不愿跟子女同住,“習慣一人獨處,吃得簡單清淡,能寫字看書,做自己喜歡的事”。

  老人的孫子趙全民也是一名教師,他說爺爺生活非常節儉,最大的愛好就是書法,最大的開支就是買紙墨。

  “每月的退休金、各級的獎勵、撰寫稿件的稿費……”趙棟賢向記者細數“巨款”的來歷,“我對兒孫講,自己的命運是因為黨的教育政策改變的,也希望更多孩子的命運因教育而改變。”

  趙棟賢年幼時家庭十分貧困,上世紀50年代初,被選送就讀重慶西南革命大學政治教育系,畢業后便開始了教書育人的事業。在趙全民印象中,爺爺總是舍不得吃、舍不得穿,但幫助學生卻不遺余力。

  “我沒有房產,現在住的這個房子已經租了20多年。我是真正的無產者,我感到光榮!”趙棟賢樂呵呵地講述著自己的生活,一旁的趙全民幾度哽咽。

  “小楊,農村娃兒上大學不容易,一定不能放棄!有困難我們一起想辦法。”想到當年趙棟賢慷慨解囊資助自己完成學業,如今已是中山大學教授的楊奇林都會熱淚盈眶。他說,趙老師的鼓勵是他一生中聽過的“最動聽的聲音”。

  學生時代的楊奇林,因為家庭困境,幾近輟學。“趙老師和蒼溪縣關工委及時伸出援手,從蘭州大學、北京大學、中科院到清華大學、中山大學,我走到哪兒,就幫到哪兒。我今天的成績離不開他們的幫助和付出。”

  1991年,已退休的趙棟賢來到蒼溪縣關工委,繼續發揮余熱。看到不少學生因家庭經濟困難,和讀書成才失之交臂,他便提出關心下一代工作“科學理論領在前”“調研工作走在前”“關愛工作干在前”“特困學生幫在前”工作思路,并發起成立“救助特困學生基金”,帶頭拿出自己省吃儉用的3萬元作為啟動資金。

  他還上廣元、下南充、去成都、到北京募資,無數愛心人士被他的執著感動,當年便籌集善款200多萬元,幫助100余名殘疾、生病、特困學生繼續學業。

  趙棟賢告訴記者,他正在寫自己的回憶錄《奮斗,永遠奮斗!》“如果能活到100歲,我希望自己的書能寫到100萬字。”

  奮斗,永遠奮斗!這是趙棟賢一生的真實寫照。他輾轉多所城鄉學校擔任教師、副校長兼黨支部書記、校長兼黨總支書記,總結出首抓思想政治、狠抓教學質量、必抓勞動教育的“三抓”辦學思想,每到一所學校,就辦“紅”一所學校。

  2013年,84歲的趙棟賢離開關愛工作一線崗位,卻做起了“五老”志愿者,走進縣內中小學,給師生們講述“紅色蒼溪”故事。

  為了給青少年思想培根鑄魂,趙棟賢堅持每年寫一本小冊子,內容包含紅色故事、教育智慧、家教經驗等方面。他說,良好的教育不能單純依賴學校,要做到“三結合”:“家庭教育打基礎,社會教育優環境,學校教育育新人。”

  雖然年事已高,但趙棟賢的談吐思路非常清晰:“人要活得有精神,我之所以能基本正常讀書寫作,應該同信仰有關、同學習有關。”他說,黨的二十大就要召開了,到時候,我要積極學習,爭取成為黨的二十大精神宣講員。


  (正文結束)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