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网站|欧美福利小视频|国产亚洲一区二区在线|wwwproncom|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一线天视频

專訪中國大學生體育代表團及教育部學生體協聯合秘書處有關負責人

來源:中國教育報 時間:2023-08-09  閱讀:次   |
42.9K

中國為國際學生體育運動作出新貢獻 ——專訪中國大學生體育代表團及教育部學生體協聯合秘書處有關負責人

8月7日,中國隊選手黃子淦在比賽中。當日,黃子淦在成都大運會跳水男子跳臺決賽中獲得金牌。本報記者 張學軍 攝

  ■成都第31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特別報道

  在成都大運會接近尾聲之際,中國大學生體育代表團及教育部學生體協聯合秘書處有關負責人接受本報記者專訪,就相關問題進行解答。

  問:從北京大運會、深圳大運會到成都大運會,20多年來中國對國際大學生體育運動的發(fā)展起到了怎樣的作用?

  答:20多年來,我們始終秉承“開放、合作、發(fā)展、創(chuàng)新”理念,緊跟國際體育運動發(fā)展趨勢,積極對接全球學生體育賽事發(fā)展體系,為推動國際學生體育運動發(fā)展注入中國力量、貢獻中國智慧、提出中國方案。

  我們舉辦過3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1屆世界大學生冬季運動會,還舉辦過3人制籃球、足球等10余項國際學生體育單項賽事。疫情前,我們每年會派出60余個團組參加國際學生體育賽事、會議及交流活動。2015年,我們發(fā)起將每年9月20日定為國際大學體育日的倡議,并獲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準。

  目前,我國是亞洲大體聯、亞洲中體聯的主席單位,我們學生體協承擔著亞洲大體聯、亞洲中體聯秘書處職能,是推動亞洲大學生、中學生體育交流的組織者。我們將以這次大運會為契機,積極開展多邊雙邊學生體育交流活動,為國際學生體育運動發(fā)展作出新貢獻。

  問:從2005年教育部牽頭世界大學生運動會中國代表團組團任務以來,我們取得了哪些方面的成就?

  答:自2005年第22屆世界大學生冬季運動會起,中國代表團組團參賽工作由教育部牽頭。至今,我們共完成9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和9屆世界大學生冬季運動會的組團參賽任務。

  我們更加突出以體育人。參加大運會是一個重要的育人和展示交流機會。因此,大運會組團參賽工作必須全方位全過程體現“立德樹人”理念,推動學校體育發(fā)展,服務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我們更加突出面向人人。我們在大運會組隊選拔工作中,希望有更多的普通大學生可以參加大運會,以此引領學校體育發(fā)展,推動體育運動推廣普及。今年,我們面向全體大學生,組織了11個項目超過1700場選拔賽,這是我們首次大規(guī)模舉辦選拔賽,涌現出不少優(yōu)秀的普通大學生運動員。

  我們努力深化體教融合。教育部門和體育部門始終堅持深化體教融合,協同配合,持續(xù)推進高水平運動員培養(yǎng)體系建設。本屆大運會上,涌現出女子萬米冠軍夏雨雨、男子400米欄季軍謝智宇等典型代表,他們在體育訓練的同時,也從未放棄過文化課學習,成長為德才兼?zhèn)洹⑵穼W兼優(yōu)的優(yōu)秀學生運動員。

  問:本屆大運會中,中國代表團取得優(yōu)異成績。哪些項目是多年來體教融合取得的成果?

  答:籃球是典型案例。中國女籃獲得了本屆大運會女子籃球項目冠軍,創(chuàng)造了20年以來中國女子籃球在大運會上取得的最好成績。中國男籃最終排名第10,表現雖然不如女籃搶眼,但也取得了20年以來的最好成績。

  多年來,我們持續(xù)加強與中國籃球協會的合作,通過打通籃球教練員培訓及認證體系、聯合推廣“小籃球”項目、共建籃球青少年人才培養(yǎng)平臺等方式,著力彌補師資短板,打通人才成長通道,進一步完善人才選拔和培養(yǎng)機制,籃球項目體教融合成效逐漸顯現。

  目前,我們已與20余個單項體育協會簽訂了戰(zhàn)略合作協議。我們將堅持深化體教融合,統(tǒng)籌面向人人和輸送精英后備競技人才,健全協同育人機制,打通精英人才成長通道,讓運動員在學校和職業(yè)俱樂部之間合理流動起來。

  問:國際大體聯面向各個國家地區(qū)開展各類項目活動,如健康校園、青年記者計劃等,我國將如何利用這些項目激發(fā)更多的高校、學生、教師或熱愛體育的社會人士參與其中?

  答:國際大體聯于2020年啟動實施健康校園項目,確立了100條健康校園標準,根據申請學校達標情況授予其鉑金、金、銀、銅或合格五個級別的認證。我國有10余所高校報名注冊,北京大學獲得鉑金認證,成都大學獲得銀級認證,東華大學獲得銅級認證,成都體育學院獲得合格級別認證。我們將繼續(xù)堅持健康第一教育理念,鼓勵更多高校參與健康校園項目,構建健康校園體系,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受益終身的健康習慣。

  成都大運會共有20余名中外大學生記者代表相聚成都,以媒體身份、從青年視角和語言講述大學生運動員奮發(fā)拼搏的勵志故事。未來,我們將積極參與國際大體聯青年記者計劃,推動更多大學生參與相關活動,同時借鑒國際大體聯青年記者計劃的成功經驗,實施國內學生體育賽事的青年記者計劃,以學生視角宣傳報道學生體育賽事活動,為更多學生、教師和體育愛好者搭建舞臺,吸引更多青少年學生關注體育、參與體育、熱愛體育。


  (正文結束)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