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网站|欧美福利小视频|国产亚洲一区二区在线|wwwproncom|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一线天视频

艾葉飄香 沐浴岐黃

來源:中國教育報 時間:2022-06-27  閱讀:次   |
42.9K

  江西大中小學校一體化推動中醫藥文化融入教育教學—— 艾葉飄香 沐浴岐黃 通訊員 張安然 本報記者 甘甜

  對于江西的不少中小學而言,“艾”味有點濃:包艾粽、做艾米果、種艾草、調艾香、學艾灸、上艾文化課……

  這是江西中醫藥大學推動以“艾的教育”課堂為載體的中醫藥文化進校園的生動寫照。依托江西中醫藥文化校園聯盟,江西省30余所大中小學校“一體化、聯動式”推動中醫藥文化深度融入教育教學,呈現出根深、葉茂、花香的喜人景象。

  “艾的教育”——

  成為學生喜愛的必修課

  在江西省南昌市南師附小九龍湖校區,種植、觀察、炮制和使用艾草是學生們的必修課。

  走進該校的百草園,20余種中藥植物郁郁蔥蔥。不起眼的艾草,卻最受學生們歡迎。每年4月起,學生們在艾草種植區分小組領養艾苗,每周寫觀察記錄;在同步開設的“艾文化”系列課堂上,系統學習艾知識、炮制加工技能。

  同時,學生們還有一個必學技能——江西熱敏灸技術。學生們在江西中醫藥大學醫護人員的專業指導下,認識人體經絡和穴位,學習熱敏灸保健知識和操作手法。

  熱敏灸技術是江西中醫藥大學原始創新技術,已在全國28個省份500多家醫院推廣應用,曾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艾文化課可操作性強、實用性強,實現了課堂內外、理論與實踐的貫通。”南師附小九龍湖校區執行校長胡巧玲分享了體會。

  江西中醫藥大學香療研究院是中小學生中醫藥文化研學的必經之地,也是“艾的教育”實踐基地。在科研人員的指導下,學生們使用江西中醫藥大學原創的現代化精油提取設備,將艾草轉化為淺黃精油。

  日前,江西中醫藥大學組織江西省胡家小學、鐵路一小、觀田逸夫小學等10余所中小學校3萬余人聯合開展“艾的教育”系列活動,將“艾”與端午佳節、護眼日等巧妙融合,引導學生們將精心制作的艾香囊、艾眼罩、艾條送給家人長輩,讓愛心在親朋好友間傳遞。

  創新形式——

  中醫藥文化讓課堂更多彩

  學成語、講故事、練功法、做丸劑、煮藥茶……在江西省高安市禮港小學,每周一節的中醫藥文化課堂充滿趣味和活力。

  “開放式課堂,師生都可以充分享受中醫藥文化帶來的樂趣和知識。”該校中醫藥文化課程教研團隊負責人劉華珺說。據了解,近兩年來,該校教師已經講授中醫藥文化課8個專題36個課時,包含文化課、實踐課、研學課、功法課等,覆蓋全校學生。

  “中醫藥學兼具文化性、科學性、社會性三重屬性。發揮中醫藥文化的優勢特色,協同、助力中小學育人,有助于提高教師教學能力和學生學習積極性。”江西中醫藥大學校長朱衛豐認為,中醫藥文化進校園意義重大。

  依托“雙減”興趣課程和地方特色文化課程,基地學校采用合作學習模式,運用中醫藥的多重屬性和豐富素材,構建開放式、互動式、實踐式新課堂,為中小學師生帶來了全新的“教與學”體驗。

  “推進中醫藥文化進校園,課程是關鍵。”南昌市紅谷灘區碟子湖學校已連續6年普及中醫藥文化教育。該校副校長、中醫藥文化教研團隊負責人陳艷坦言:“在不影響正常教學的前提下,我們依托興趣課程、地方課程和學生社團開設中醫藥文化課。鼓勵教師‘不拘一格’創新課堂教學。”

  江西省吉安市三錫坊前田希望小學校長王林華牽頭的小學科技創新實踐課程項目曾榮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一等獎。近年來,他又將中醫藥文化與自然科學實踐課程有機結合,帶領學生們在校園“藥”山上尋藥識藥、觀察記錄和研討學習。

  南昌市十六中還探索了中醫藥文化教育與職業教育的有機結合,形成了“學——文化課程、研——研學實踐、產——勞動教育、用——技能教育”的課程體系,并推廣應用到其他課程領域。

  “一校一策”——

  推動中醫藥文化進校園

  每年的7月份,江西中醫藥大學校園里會迎來許多“新面孔”。來自江西全省中小學校的教師骨干們將匯聚一堂,參加中醫藥文化宣傳教育培訓。

  作為江西省中醫藥文化校園聯盟的牽頭單位,江西中醫藥大學每年舉辦師資培訓班、設立宣傳教育基地、實施“游學江中”計劃、組織“艾的教育”創新課堂、推行中醫藥文化金課巡講、舉行中醫藥文化節巡展……

  據悉,自2014年以來,該校聯合江西省30余所大中小學校打造了多個“中醫藥文化進校園”品牌,在全國率先構建了“大中小學一體化”中醫藥文化教育新模式。2018年,江西中醫藥大學聯合中小學校獲批建設了國家級中小學中醫藥文化教育信息化教學應用實踐平臺,實現了各學齡階段學生及教師的“云”覆蓋。

  此外,該校還先后在中小學校設立岐黃啟蒙班(小學)、岐黃少年班(初中)、岐黃杏林班(高中),在本科設立中醫搖籃班、中藥科研實踐班,在研究生中設立求強班、求精班等,開辟國民教育體系的“貫通式”中醫藥文化人才培養“試驗田”。

  目前,該校組織編寫的九年一貫制的中醫藥文化教材,已基于“一校一策”開發了多個中小學中醫藥文化校本課程,并推出系列名醫名師網絡課程向中小學校陸續開放。


  (正文結束)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