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災難當教材 與祖國共成長】楊深:我為自己是“紅馬甲”的一員而驕傲!
本網訊 7月20日,暴雨就像新冠疫情,沒有征兆。
“航海路航海、地鐵被淹、金水河漫灌……那一天,仿佛不是真實的。看著門外一直在下的雨;看著漫天黑云密布,我彷徨、迷茫,不知如何是好。直到我看到了救援隊集結;看到“鄭州暴雨”、“河南災情”沖上熱搜;看到河南共青團“青春沖鋒”的號召!”
這是學校電力工程學院學子楊深在日記里的記錄,他在日記里寫到:
“暴雨打不垮我,也打不垮鄭州,我知道該怎么做了!”
楊深,男,漢族 ,19歲,河南鄭州人,共青團員,鄭州電力高等專科學校電力工程學院發電2002班班長兼副團支書。
在校期間,學習優異,積極參與各項技能競賽,德智體美發展全面。暴雨來臨后,雨水覆蓋了他家里的店鋪,貨物損失總額達到30萬左右。巨大的損失沒有打垮他堅韌的意志,反而愈挫愈勇。楊深說:“鄭州蒙受巨大損失,這是我生活的城市,我要做點什么!”
7月21日,雨小了,雨停了!路上一片狼藉,地面塌陷、社區停水停電、停車場、地下室被淹,亟待搶修。楊深在河南共青團的號召下,毅然決然報名參與了社區志愿服務工作,先后參與了社區災后消殺、市政清淤、交通管理、物資搬運等工作。4天的時間,先后消殺清潔三個社區,清淤兩條街道,為城市基本秩序恢復做出了豐厚貢獻。澎湃新聞和源流雜志也先后為楊深的志愿者經歷做出特別報道。
燥熱的烈陽下,他專心致志,宵衣旰食,在人流涌動中,他黝黑的臉頰上布滿汗珠。“我不覺得累,相反,我看到一個個身穿紅馬甲的身影在泥水里穿過,我看著刺眼的陽光,我感到驕傲,我為身為“紅馬甲”的一員而驕傲!”這是他的心聲!
城市的電力急需恢復!國網山東公司、天津公司、上海公司、吉林公司、洛陽公司……無數省市號召集結,帶著救援設備,向河南挺進。
7月22日,學校迅速成立志愿者服務隊,幾乎所有老師,自愿報名,為各省市同胞兄弟們聯系食宿,駐點工作;學生志愿者服務隊也開始緊急招募!目睹這一切的楊深,第一時間向輔導員、班主任聯系,表達了自己想法,并隨時待命。
災情牽動人心,楊深被緊急分到紫荊山酒店,負責協助13省市救援隊,3000多電網救援人員的后勤保障工作。每天的酒店安排、領隊協調、三餐配送,事無巨細,電話不斷。不到5天時間里,僅撥出電話一項就達到900多分鐘。表格做到凌晨是常態。從剛開始工作的懵懂,到現在的嫻熟,不變的是作為志愿者的初心和使命。
這是飽滿的,富含生命力的幾天。
27日,接到臨時通知,省公司需要核對各省市入住登記信息,為更好的做好保障服務,接到通知后,楊深與市公司孫老師立即統計表格,核查信息,最終匯總出需要前往登記的9個酒店信息。
立即動身!
“接到通知已是晚上20點,我們開始逐個前往。疲累的身軀,沉重的腳步,此時重擔匯聚到我們肩膀,但是帶給外省市的電網兄弟們的,卻是快速入住,食宿方便,無后顧之憂。不覺得累!此時我有著無窮的動力。”日記里,楊深透漏著一點小自豪。“能在汛情中為救援人員做好后勤,就不會覺得苦!”
凌晨4點30分,最后一個酒店協調完畢,縱使有幾個酒店經理電話無法接通,只能向前臺對接信息,楊深依然一絲不茍,勤勉的完成自己的工作。
第二天早上8點,慰問品需要協調運輸!楊深又忙活著尋找最省錢、最快速的配送方式,從始發地裝貨,到各個指揮部酒店卸貨,他沒有懈怠,裝車、卸貨、布置會場、裝車、卸貨,一遍又一遍一次又一次,汗流浹背,“人蒙蒙的”。但是看到電力搶險的車輛一輛輛從我們貨車旁掠過,他寫到“又不覺得累了。”
反復對賬,整合做表,發放物資,保障服務……日子就這樣過去。正如四川救援隊送給楊深所志愿的鄭州供電公司綜合服務中心的錦旗一樣:迎來送往,服務前線;披星戴月,保障后勤。
暴雨無情,但有無數大學生,無數共青團員!他們交出請戰書,奮戰在救災現場。風雨過去,耀眼的彩虹,一定到來!(魏豪 汪宇)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