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中醫(yī)藥大學王曉娜:我在金水,你在惠濟,加油,“彭先生”!
王曉娜和“彭先生”
郭倩倩和“張先生”
本網(wǎng)訊 “我在金水,你在惠濟,加油,彭先生”。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在防汛救災和疫情防控沒有硝煙的戰(zhàn)爭中,許多人舍小家為大家,他們在抗疫一線無私奉獻,還有一家都在抗災一線,夫妻齊心共上陣……
今天說的就是河南中醫(yī)藥大學第三附屬醫(yī)院,護理部副主任王曉娜和手術室醫(yī)生彭棟梁這對夫妻。平日里,王曉娜親昵地稱呼彭棟梁為“彭先生”,可能提起來王曉娜,很多人沒有印象,她總是默默在工作,掛著淡淡的笑容;病房經(jīng)常有她的身影,卻從不張揚。她就是這樣一個人。
7月20日特大暴雨,三附院也受到暴雨嚴重侵襲,她第一時間沖在前面,協(xié)助護理部主任對護理工作緊急部署,雷厲風行安排好各部門的護理工作后,她又沖鋒在前,挽起褲腿加入院區(qū)清淤清障工作,汗水濕透了衣服,換了一身又一身,干完就安靜的走開。
7月28日,接到河南省衛(wèi)健委的防汛救災緊急通知,三附院要派出救災醫(yī)療隊馳援新鄉(xiāng)衛(wèi)輝市,她聞令而動,第一時間報名。她的眼眸里透著剛毅與堅定:“我是黨員我先上”,她不敢告訴在家的父母,自己要沖向“危險”的地方保護他人的平安,她對兩個年幼的孩子也只能忍下思念,把家中的責任留給同為醫(yī)務人員—醫(yī)院麻醉科的丈夫“彭先生”。她不太愛表達思念,只言片語互相守望,在疫情猛獸之間共同守護共同的信念。
為期一周的抗洪救災任務剛剛完成,8月8日,她轉身就又投入到支援鄭州第三輪全院核酸檢測采樣的前線,而今天,“彭先生”也出征了。
王曉娜:“我去抗洪,你守著家里”。
彭先生:“你去前線,我也應聲而上,與你遙相呼應”。
疫情就是命令,每一個無眠之夜,沒有太多離愁別緒,通知緊急,需要我們,我們就上。
“我們大家都是醫(yī)務人員,我絕對相信他的實力。只是擔心他工作起來太拼,本身他胃不好,不知道他有沒有隨身帶藥。”不再是雷厲風行的王主任,更像是臨行密密縫的溫柔妻子。
無獨有偶,在第三輪核酸采集隊伍中,還有我們康復科護士郭倩倩和治未病科醫(yī)生“張先生”(張磊)這對兒夫妻,他們8月8日一批分別在金水和鄭東新區(qū)參加核酸采樣工作。也許我們中間還有像他們這樣的李護士和孫先生……都在默默地盡自己的職責和力量。
作為一對同為醫(yī)務人員的夫婦,在大災面前,他們舍小家為大家,顧不上年幼的孩子和年邁的雙親,雙雙挺身而出,站在防汛救災和疫情防控的第一線,他們是平凡的英雄,向所有最美的逆行者致敬!
目前,河南中醫(yī)藥大學第三附屬醫(yī)院已選派了6批共計420名醫(yī)護人員組成的核酸篩查采集檢測隊伍奔赴鄭州市各區(qū)各監(jiān)測點,支援鄭州全員核酸檢測任務。(魏豪 馬明睿)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