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牧業經濟學院退伍大學生的不凡暑假
本網訊 抗洪、救援、固堤、送物資,河南牧業經濟學院動物醫藥學院共青團員、入黨積極分子孫逸冰同學在7·20防汛救災一線的先進事跡受到河南省政府網、河南省教育廳、河南高教、團省委等媒體報道,該校黨委高度重視,號召廣大青年學子學習孫逸冰同學時刻聽從黨召喚,危急時刻彰顯青春擔當的大學生本色。
軍人退伍不褪色
“拿出部隊作風,堅決完成任務。兄弟們,退伍不褪色!”孫逸冰的這條回復在淇縣退役士兵志愿救援隊群內得到一致贊同。7月20日以來,暴雨席卷河南,鄭州、新鄉、鶴壁等多地發生內澇,汛情嚴重威脅當地人民生命與財產安全。孫逸冰踴躍參加防汛救災工作,戰斗在防汛搶險的最前線。
熱血青年,就得干點有意義的事情
孫逸冰看到自己的家鄉受到洪水的沖擊,作為一名退伍大學生,他暗自下定決心做“熱血青年,主動加入淇縣退役士兵志愿救援隊進行搶險救災工作。經淇縣西崗鎮政府批準后,救援隊主動參與到了正在抗洪救災的中國人民解放軍某軍團空中突擊旅的一線駐防堤任務中,與救援官兵一起防汛駐防堤。孫逸冰與某軍團并肩作戰,拿著鐵鍬鏟沙,用手接力運輸沙袋,筑牢河道防堤。積水漫過膝蓋,雨水淋濕全身,顧不上歇息的他,又給當地轉移安置的災民卸被褥,轉運救災物資。
群眾遭難,人民受苦,豈能袖手旁觀
7月23日,因泄洪、決堤等因素,鶴壁市淇縣下屬鄉鎮水位內澇,北陽鎮部分村莊水位高達頸部,其他部分村莊水位達到腰部,情況十分緊急,多數老人、學生和兒童被困。“群眾遭難,人民受苦,作為一名退伍大學生,豈能袖手旁觀?”在災難面前,孫逸冰主動請纓,成為淇縣退役士兵志愿救援隊中的一員,在隊長臧凱的組織下,他帶上縣武裝部提供的皮劃艇、救生衣、探照燈等救援裝備,第一時間對鶴壁市淇縣北陽鎮水屯村、玖州國際物流園等多村莊進行人員搜救和轉移。“舉起幼小的嬰兒、背起白發老人、拉著困難百姓……”這是孫逸冰參與救援時的真實寫照。經過連夜數個小時的英勇奮戰,他救援和轉移物流園群眾約150人。
肩膀上扛的不僅是救援物資,更是勝利的希望
7月26日,鶴壁淇縣黃洞鄉山區的石老公村和溫坡村,因山洪暴發沖斷了村里唯一的道路,沖垮村委大隊和村民的房屋,山村里多處電線桿倒塌,導致斷水斷電沒有信號,無法和外界取得聯系,在高齡和行動不便老人居多,道路被毀,車輛無法通行情況下,眼看已經塌陷的道路隨時會出現二次塌陷,將導致物資運送嚴重受阻。“車輛無法進入,那就靠人力,肩挑背扛也要把物資送進去。”孫逸冰和其他救援隊員攜生存物資爬陡坡、走斷路、過山洞,最終將47箱牛奶,10箱面包,18箱泡面送到了受災群眾避難處。
我就是塊磚,哪里需要哪里搬
鶴壁市浚縣因承擔4個泄洪區。7月28日,孫逸冰跟隨救援隊前往鶴壁市浚縣,將抽水泵送去防汛一線,并轉運1噸的消毒水。7月29日,淇縣武裝部緊急集合民兵去鶴壁市浚縣下屬鄉鎮七股路村,同救援軍隊官兵共同加固河堤、堵泄漏。孫逸冰等退伍人員主動申請加入,經批準后,迅速編排到民兵隊伍中。村頭是共產主義橋,河道水位持續上漲,部分地方沒過房頂。孫逸兵和退役戰友們經過數夜奮戰,最終完成轉移受災群眾、加固河堤等任務。
睡在河堤上,感覺比家里的床還舒服
連夜奮戰,看到一個個沙袋筑起的河堤,孫逸冰說:“真是累的困的都直接在河堤上睡覺,但是感覺比躺家里床上還舒服,因為這份辛苦這份累更有意義,更光榮”。8月2日,在救援隊整體休息時,孫逸冰又隨山東東明縣救援隊一起到鶴壁市淇縣東關村對地勢低的儲水地區進行抽水,繼續著他的“忙碌的暑假生活”。
孫逸冰進入河南牧業經濟學院學習以來,思想進步,學習勤奮,胸懷家國,堅決聽黨話,跟黨走,第一時間遞交了入黨申請書,積極向黨組織靠攏。
他2014年參軍入伍,成為武警陜西總隊的一名士兵。當兵期間,榮獲“優秀士兵”“愛警精武好戰士”等榮譽稱號,退伍后返校學習。在校期間,他積極參與各項課外活動和大學生藝術團。孫逸冰說,像他一樣的退伍老兵,在河南防汛一線還有很多,雖然不再身著戎裝,但所有的退役軍人心中永遠鐫刻忠誠!在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受到威脅時,挺身而出是退役官兵應該做的,是向中國共產黨表決心,爭取早日加入黨組織的實際行動。“若有戰,召必回,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必勝”是他對自己的鞭策和要求,孫逸冰堅持在救援一線,義無反顧,勇往直前,用實際的行動讓青春在迎風斗雨中閃光,詮釋了“退伍不褪色”的青春擔當!踐行“請黨放心、強國有我”的青春誓言! (魏豪 李欣 秦梓龍)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