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經貿學院“砼心攜技”助力鄉村振興實踐團在行動
本網訊 鄭州經貿學院“砼心攜技”助力鄉村振興實踐團,以蘭考縣創建“美麗庭院”為契機,以鄉村特點出發,根據鄉村生態規劃需求,為有需要的村民設計符合當地文化、生活習慣的民宅空間,推動建設生態宜居的美麗鄉村;深入“焦裕祿精神”發源地,調研蘭考縣鄉村振興成就;開展“焦裕祿精神延續”紅色文化巡演交流、科普宣講及精準關愛志愿服務等系列活動。
實踐團成員由鄭州經貿學院土木建筑學院各年級、各專業學生組成,土木建筑學院為實踐團配備教師指導團。
根據極端天氣預警,按照《實踐活動安全預案》,實踐團已暫停當地作業,團隊部分成員投身到志愿救災工作中,其他成員在全國各地繼續開展實踐工作。下面,小編帶大家走近實踐團。
前期準備
7月2日-7日,土木建筑學院組織開展了為期一周的實踐培訓。學院黨總支副書記劉自范出席培訓啟動會并發言,團總支書記劉舒、建筑學教研室主任胡靜、建筑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教研室主任王素英、團總支公益實踐委員姚倩茜、學生第一黨支部書記張歡玲作為團隊指導老師出席會議。
培訓會現場
根據學校安全工作會議、2021年大學生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工作部署會議精神,按照校團委、院領導對實踐方案的建議意見,圍繞實踐內容,就資料收集、問卷調研、意見征求、實地測量、設計元素提取、生態環境、能源應用、調研觀察等方面開展培訓。
第一站 實地走訪 學習“焦裕祿精神”
7月10日上午,實踐團在“焦裕祿紀念園”,采用“實地走訪+線上直播”的方式,帶領全院青年深入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基地。
紀念館內學習
指導團團長、校團委公益實踐委員、土木建筑學院團總支書記劉舒,在場館內開展“焦裕祿精神延續”主題團課,感召青年學子勇擔時代重任,用行動詮釋理想與信念!
館內現場直播主題團課
實踐團全體黨員館內重溫入黨誓詞
場館前“請黨放心,強國有我”的實踐團口號,鏗鏘有力,擲地有聲。
第二站基地掛牌 繪制長效實踐圖
7月10日下午,實踐團前往谷營鎮四明堂二村,村黨支部書記王珍波、副村長黃修橋、第一團支書黃萊莉和實踐團對接,開展了座談。座談會上,黃修橋為師生講述了焦裕祿故事,介紹了當地“美麗庭院”創建現狀,就鄉村振興舉措、鄉村建設現狀及如何務實有效開展好實踐活動進行了充分交流,并商定實踐活動實施方案。
實踐團與村委成員座談
座談會后,實踐團與谷營鎮四明堂二村開展大學生社會實踐基地掛牌儀式。共建大學生社會實踐基地,目的是依托學校的豐富教育、科技和人才資源長期助力谷營鎮四明堂二村鄉村振興。四明堂二村實踐基地的建立是學校扎實開展社會實踐活動的一個縮影。
第三站植綠護河 生態理念入人心
7月11日,實踐團按照規劃好的路線,開展“青蔓鄉間”、“‘綠風尚’植綠護河”主題宣傳活動。團隊成員頂著烈日,帶著綠植走進田間院壩,以通俗易懂的語言向村民宣傳“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向村民滲透“保護生態就是發展生產力”的意義。
帶著綠植走進田間院壩
實踐團結合當地的情況同村民探討如何探索一條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新路子,創新發展理念,提升生態價值。為當地小朋友發放綠色植物,與村民們一起學習綠色環保和生態應用知識,倡議垃圾分類、購物自備購物袋,讓綠色生活成為一抹流行色。
為當地小朋友發放綠植
第四站 不畏艱苦 手繪鄉村新文化
7月11日-12日,實踐團成員按照活動實施方案,通過對四明堂二村的實地考察,廣泛征求當地村民意見,結合當地武術文化,對村子里的墻壁進行現場清理,圍繞建黨一百周年以及鄉村文化元素主題,展開墻繪工作,讓村子里的墻壁因內容而變得“生動”起來。
墻體繪制
涂鴉期間,陸續有村民和孩童躍躍欲試,共同參與繪畫,增添了村子的風景、美化了村內環境,給四明堂二村帶來了新的文化氣息。
第五站 文化墻下 巡演交流助成長
實踐團在紅色主題文化墻下開展紅色教育、文化巡演活動,多才多藝的團隊成員為小朋友們講述國旗故事、教小朋友們學唱紅歌。
實踐團成員教小朋友唱紅歌
團隊成員在武術元素涂鴉墻下表演軍體拳、宣傳普及國防教育,孩童跟學并表演當地武術。活動促進文化交流,受到村民的好評,孩童的喜愛。
第六站 反詐宣傳 回顧幸福暖人心
7月13日,團隊成員分組行動,對村民家進行走訪,講解當前照片案例,宣傳反詐知識。在走訪的過程中實踐團成員了解到村內空巢老人和留守兒童的問題。
走訪調研
實踐團成員們在村內陪空巢老人聊天,在留守兒童中開展“與父母在一起的幸福瞬間”系列活動,通過回顧幸福瞬間,感受父母濃濃愛意。
第七站精心測繪 專業技能助振興
7月13日-17日,實踐團分組行動,圍繞實踐內容:鄉村微改造、小型民居建筑設計,實地考察當地“鄉賢美麗庭院示范戶”,開展房屋設計、承重結構、建筑材料、生態規劃、能源應用、意見征求等系列調研。
走訪、調研“美麗庭院”示范戶
開展建設用地測量工作,將DS3型水準儀,DJ6型經緯儀,水準尺等測量工具擺設到位,對擬改造場地、房屋進行測量,掌握用地現狀及周邊概況;對數據及調查結果進行綜合分析整理,為繪制建筑圖、結構圖奠定基礎。
實踐團成員進行實地測量
村里食宿條件雖然艱苦,但實踐隊員們不怕苦、不怕累,發揚“不忘成長初心,勇擔青春使命”的精神,向村民展示了現代大學生艱苦奮斗,挑戰自我的精神風貌。
第八站 分析整理 繪圖制冊顯身手
7月18日-19日,根據氣象預警,按照《實踐安全預案》,實踐導師團暫緩實踐地作業,組織安排線上工作。實踐團根據前期調研材料,開展數據整理、情況分析。
建筑設計方面:根據前期走訪調研,了解當地建筑特點和風俗習慣等方面,運用所學專業知識——建筑設計、建筑構造(一)、居住建筑設計原理等課程,在專業老師指導下,運用制圖軟件——天正建筑、Revit、Sketchup,進行前期建筑測量的數據整理、繪制建筑的平立剖面圖和部分細節詳圖以及對應的模型制作,同時根據家庭人口不同,設計出不同面積段的戶型圖例供村民選用。后續將持續跟進鄉村“美麗庭院”,將設計方案實施落地。
線上繪制戶型圖例
材料整理方面:根據實際調研結果,制作電器安全使用手冊、防詐騙手冊、綠色環保知識手冊供普及學習。
宣傳視頻制作方面:在“焦裕祿精神”發源地蘭考縣錄制的微團課視頻,以及實踐活動過程中的視頻、照片等正在剪輯制作中,微視頻將在微博、微信、抖音等客戶端上進行展播宣傳,讓更多青年學習、弘揚“焦裕祿精神”。
第九站奉獻家鄉 關鍵時刻顯擔當
7月20日,因罕見持續強降雨天氣,鄭州等多個城市積水內澇,線下實踐教育活動全面暫停。
實踐團成員參與防汛志愿行動
實踐團響應學校“把災難當教材 與祖國共成長”主題活動,開展線上單體建筑設計方案研討。加入“防災減災”思考的同時,團隊成員做好安全防范并就近參與志愿救災工作,災難面前,盡其所能。
實踐團成員參與防疫志愿行動
剛剛經歷過暴雨的河南,又受到疫情的考驗。從8月1日開始,實踐團成員勇于擔當,陸續自發參與家鄉防疫工作,在做好自身防護的同時,積極參與志愿服務,用青春筑起了疫情防控的安全防線。
目前,實踐團在積極投身家鄉的志愿工作之外,仍在繼續開展“三下鄉”線上設計和宣傳工作。我們堅信,困難只是磨礪,明天會更好!(魏豪)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