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网站|欧美福利小视频|国产亚洲一区二区在线|wwwproncom|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一线天视频

傳承軍工基因 激發報國熱情 綜合施策做好征兵工作

來源:河南高校資訊網 時間:2021-08-31  閱讀:次   |
42.9K

  本網訊 河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是河南省國防科技工業系統唯一一所高等職業院校,是“全國就業創業先進工作單位”、“全國國防教育特色學校”。近年來,學校深入踐行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及全民國防理念,站在實現中國夢強軍夢的戰略高度,弘揚軍工基因,開拓創新,綜合施策,把征兵工作與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國防教育工作緊密結合,不斷提高征兵工作實效。自2017年以來,學校有近700余名優秀學子攜筆從戎,連續2年入伍大學生在全省高校排名第一,連續四年超額完成省教育廳、省軍區國防動員局下達的大學生新兵征集任務,僅2020年該校應征入伍共計406人,其中應屆畢業生265人,在校生141人,應征入伍人數再創新高。學校先后榮獲“河南省征兵工作先進單位”、“河南省征兵工作成績突出單位”等榮譽稱號。校黨委書記溫道軍在2020屆河南省大中專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啟動儀式暨河南省第三屆校企合作就業創業項目推介會開幕式上作了題為《突出軍工特色 激發報國熱情 提升學校服務國防能力和就業創業工作質量》的典型發言。

  一、“全員參與 齊抓共管”打造高效務實管理機制

  學校高度重視大學生征兵工作,強化組織領導,不斷健全機構,通過實施“一把手”工程、建設院(系)征兵工作分站,形成“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相關部門抓具體”的二級征兵工作體制和“全員參與、齊抓共管”的征兵工作格局,做到“機構、責任、人員、保障、督查”五到位,協調保障大學生征兵工作順利開展。

  二、“三位一體”構建立體協同宣傳教育機制

  2020年,學校結合征兵工作和疫情實際,創新宣傳教育手段、優化和拓展宣傳教育內容與載體,構建模塊周期化、三課堂融合、多元化推廣 “三位一體”的立體協同宣傳教育機制,形成“常態工作有突破,特色工作有發展,重點工作有質量”的鮮明特點,全面提升征兵宣傳教育的質量和效果,更好地激發學生應征入伍報效祖國的熱情。

  一是模塊周期化機制。“一季征兵四季準備”,為確保征兵宣傳常態化,學校將征兵工作模塊化、周期化分解,疫情期間更是用好“云”端,線上線下齊發力。征兵啟動前,重點在線上傳遞國家征兵政策、青年學子的責任和國防事業對大學生的需求,普及知識,營造氛圍。征兵工作開展期間,在現場咨詢基礎上,開通線上24小時征兵咨詢專線,形成征兵宣傳處處見、征兵疑問有人答、預征對象有人管、組織活動有人搞的局面,使征兵深入人心。征兵工作結束后,定期對入伍和退伍學生進行榜樣宣傳,用榜樣力量感召在校學生。二是三課堂融合機制。學校秉承軍工辦學特色,將《軍工文化》《軍事訓練》必修課、《軍事理論》公選課作為第一課堂,用“軍工精神、軍工標準、軍工質量”培養學生,引導其樹立崇軍擁軍價值觀,激發報國熱情。融合入學教育、重大紀念日主題教育、升旗活動、主題班會等第二課堂,引導學生同祖國共命運同發展;借力校國旗護衛隊、軍訓教官團、大學生雷鋒連、軍事愛好者協會等團體開展第三課堂能力提升活動,鍛煉學生建功立業的軍事能力。三是多元化推廣機制。突來的疫情也無法阻擋征兵宣傳的步伐。學校師生拍攝征兵主題微視頻,利用釘釘直播、校園廣播、微信公眾號和手機推送等平臺進行推送報道,印發《大學生入伍明白卡》和征兵宣傳資料,舉辦國防知識興趣競賽等方式方法,進行信息共享和轉發,進一步提高征兵宣傳的廣度和質量。

  三、“精準施策 個性服務”創新激勵保障機制

  “疫情無情,學校有愛”。學校結合實際針對入伍、退伍學生精準施策,個性服務,破解影響學生入伍的現實問題和后顧之憂,保障每一位想應征、能應征的學生順利應征入伍。

  一是增發入伍補助。疫情疊加經濟下滑,在落實上級入伍補助發放政策基礎上,學校在2020年出臺配套政策,額外一次性獎勵入伍學生生活補貼2000元。二是一生一議,激勵幫扶。學校建立入伍學生個人檔案,認定入伍經歷等同畢業實習經歷,符合畢業條件即可按期畢業;出臺專業選擇、就業推薦、創業幫扶、評優評先等一系列激勵幫扶政策,在保學業、助求業、促就業的同時,激勵入伍學生為祖國建功立業。三是跟蹤服務不斷線。積極開展“思想交流定期化”“‘新兵、新兵家屬和部隊’三位一體親密化”“故鄉指導員”等形式的跟蹤服務,關心入伍學生的成長,讓學生在軍營安心,家長放心,部隊省心。四是獎勵工作先進。學校將征兵工作作為一級指標納入學生工作年度考評指標體系,實行“一票否決”;每年召開征兵工作總結表彰會,表彰先進單位和個人,并作為晉職晉級的重要參考指標。

  征兵工作是實現強軍夢的源頭工程、基礎工程。今后,學校將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把使命和責任擔在肩上,勇于探索新時代征兵工作的新方法新路子,為現代國防和軍隊建設做出更大的貢獻!(魏豪 胡雪梅)


  (正文結束)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