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地結對助脫貧,產教融合促發展
本網訊 為落實河南省委、省政府“校地結對幫扶”精準扶貧行動,河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把脫貧攻堅作為職教報國的一項重大政治任務,強化科技服務能力,實施科技精準幫扶,服務區域經濟發展。
一、搭平臺,加強科技創新,促進成果轉化
“雙高”建設期內,學校新增1個國家教育部科研平臺(智能制造應用技術協同創新中心)、1個全國機械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協同創新基地(機械行業職業教育軍民融合協同創新基地)、1個河南省工程研究中心(河南省材料成形裝備智能技術工程研究中心)、2個河南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河南省工業機器人應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河南省工業物聯網應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在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平臺方面,學校已經實現了跨越式發展,為科技工作的進一步發展打下了基礎。經過多年的探索和努力,學校已經建立了以重點實驗室為基礎、重點專業為依托、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為載體的科技創新平臺體系。
二、建團隊,發揮科技優勢,助力脫貧攻堅
針對南陽市方城縣鄉鎮企業技術人才短缺現狀,學校充分發揮科技優勢,與南陽市方城縣開展“校地結對幫扶”活動,組建跨學科、全領域、中青年結合的博士服務團隊和科技特派員團隊,建立幫扶聯系機制、激勵機制和考評機制,依托學校的智能制造省部市級科研平臺,服務團隊與鄉鎮企業結對子。
1.走進田間地頭,把脈問診開處方
為提高技術服務效率,以余東滿、任寧寧、季祥等青年博士為核心組建博士服務團隊,依托機電一體化技術雙高專業群平臺,發揮人才優勢,助力脫貧攻堅,深入學校定點扶貧和文明單位結對幫扶村——方城縣河坡村田間地頭,了解農民農業所急所需,圍繞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和改進農業機械自動化水平,研制了花生剝殼機破殼機構、滾筒式花生剝殼篩分機構、電動農藥噴施裝置、機械傳動雙向自鎖裝置和物料分裝傳輸花生脫果機等產品,委托合作企業河南省躬耕農業機械制造有限公司生產制造,用農機現代化減輕農民勞動量、提高生產效率、增加農民增收。
2.對接產業集群,精準扶貧獻良策
博士服務團以科技和產業為精準扶貧的抓手,對癥下藥、靶向治療,通過實地參觀考察方城產業集聚區,與方城縣科技局主動對接,了解企業技術和人才需求,推進校地精準扶貧深度合作。博士服務團先后向河南翰瑞特軸承有限公司、中硬合金有限公司等5家企業,提供數控磨床自動上下料系統改造、小微軸承生產裝備自動化提升、滾動軸承磨床主傳動系統的技術改造和引進焊接機器人等技術改造方案,幫助企業累計提升效益700余萬元。
3.組建“三團一隊”,結對幫扶育碩果
2018年7月開展結對幫扶工作以來,學校組建了以科技特派員為主體的“縣長領航指導團”“科技人才助力團”“線上線下互助團”“科技駐村幫扶隊”“三團一隊”幫扶隊伍,彰顯了職業教育的魅力和風采。
縣長領航指導團 開展校地結對幫扶,構建“學校、二級院系、技術骨干、科技特派員”四位一體、協調聯動工作機制,學校一名副校長全職兼任方城縣副縣長,成立“縣長領航指導團”,幫助方城縣制定脫貧攻堅領域方案10余部,開展調研論證和項目對接80余次,形成了“一(縣)長幫三鎮、三鎮帶百村、百村扶千戶、千戶助萬人”扶貧工作新模式,指導幫助6個鄉鎮5萬多個貧困家庭成功走上脫貧致富道路。
科技人才助力團 抽調85名骨干教師組建“科技人才助力團”,實施科技專家“聯百村、幫千戶、助萬人”計劃,開展技術服務、科技攻關和技能培訓。依托學校33個省市級科研平臺和12個骨干專業,對全縣58家企業和15個鄉鎮進行重點幫扶。其間,學校無償轉讓專利75項,為企業開展技術改造62項,幫助企業扭虧增盈8000多萬元,舉辦南水北調庫區移民技能培訓班18期、電商培訓15期、專項技術培訓200多場次,受訓人員9萬余人,指導農民網售小辣椒、丹參等特色農副產品1億多元,帶動300多個困難家庭成功脫貧。
線上線下互助團 成立“線上線下互助團”,開展線上培訓、技術指導、政策咨詢等,24小時解決企業和農戶需求。學校利用軍工科技和軍民融合技術,開展軍工特色職教扶貧,依托“高分”和“北斗”等應用技術平臺,通過線下勘測、線上會診,為該縣四里店鄉劉莊村設計了特色小鎮、文化廣場、沙灘公園等特色景觀30多處,為該縣產業規劃、國土資源、公共安全、生態保護、社會管理等重要領域,提供及時精準的決策支持和信息服務500多項。河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在方城縣舉行“校地結對幫扶”農產品購銷項目簽約儀式,與8家企業簽訂了800多萬元的糧油、林果及蔬菜購銷協議。
科技駐村幫扶隊 抽調18名青年骨干成立科技駐村幫扶工作隊,常駐5個重點幫扶村和6個重點幫扶企業,為周邊10個鄉鎮的150多家企業開展“精準幫扶”,“一對一”“零距離”進行指導幫扶。被企業譽為“蹲點教授”的陸劍在駐村幫扶期間,為固德威機械裝備有限公司研發的“曲網擠壓型薯類制粉機傳輸自動糾偏系統”,解決了困擾企業多年的技術難題,節約企業研發資金1800多萬元,已累計為企業實現增收9000多萬元。
學校在脫貧攻堅“校地結對幫扶”工作中,連續三年被河南省脫貧攻堅領導小組確定為“綜合評價好”的高等院校。
三、揚優勢,瞄準重點領域,服務區域發展
充分發揮人才、技術、資源等方面優勢,瞄準地方、企業需求,積極開展社會服務和技術培訓,深化校地、校企合作,助力地方、企業經濟社會發展。
1.校地結合,攻克技術難題
作為全國唯一一所同時建有高分遙感分中心和北斗導航分中心的高等院校,學校依托高分遙感衛星系統和北斗導航衛星系統,為方城縣城鄉規劃、產業規劃、民居設計、國土資源、公共安全、水資源利用、生態保護、社會管理等重要領域,提供及時精準的決策支持和信息服務,產生直接經濟效益650萬元,間接經濟效益4500萬元。
2018年以來,根據河南省國防科技關鍵核心技術“卡脖子”問題攻關領導小組有關部署,機械工程學院科技特派員團隊與南京理工大學、河南北方星光機電有限公司合作開展“多次沖擊試驗臺”等項目的研究,實現了從單次沖擊到高幅值多次連續沖擊的突破,成功研發“沖擊模擬試驗系統”樣機,為硬目標侵徹彈的模擬試驗提供解決方案,彌補了采用靶場試驗成本高、周期長、數據回收危險性大等缺陷,打破了半實物仿真試驗無法對侵徹彈的動態性能進行考核的瓶頸,填補了國內外連續多次沖擊模擬實驗的空白,具有科學的理論價值和顯著的軍事實踐意義。
2.校企融合,培育技能人才
學校主動服務地方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深入落實國家職業技能提升行動計劃,按照政府引導、校企深度合作的原則,積極開展企業新型學徒制培訓工作,全面推行以“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企校雙師聯合培養”為主要內容的創新培養企業青年技能人才的制度,為企業發展注入新動能。
作為南陽市首家企業新型學徒制培訓單位,學校自2019年以來連續兩年與中南鉆石有限公司和河南中南工業有限責任公司聯合開展3個工種的企業新型學徒制培訓,目前已完成第一批455人的維修電工和機修鉗工培訓和第二批739人的磨料制造工培訓。
作為河南省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基地,學校已連續三年全面承擔南陽市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培訓工作,創建的南陽市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培訓平臺和河南省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專業科目培訓平臺,累計完成了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培訓40萬人次。
學校依托教學資源和功能完善的網絡培訓平臺,為南陽市專業技術人員提供多元化的學習支持服務,打造出“互聯網+職業教育(技能培訓)”的培訓新模式,選派優秀教師和技能鑒定團隊主動上門,送教入企,為提高南陽市專業技術人才隊伍綜合素質做出積極貢獻。
新的發展階段,學校將以建設“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和專業”為契機,進一步發揮科技、人才、平臺優勢,不斷增強服務軍工行業和軍民融合深度發展的能力,努力為區域經濟發展和軍民融合事業作出新的更大貢獻!(河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供稿)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