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网站|欧美福利小视频|国产亚洲一区二区在线|wwwproncom|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一线天视频

鄭州輕工業大學“三個精準對接”助推區域經濟社會發展

來源:河南高校資訊網 時間:2021-11-11  閱讀:次   |
42.9K

  本網訊 11月10日,鄭州輕工業大學與漯河市人民政府正式簽訂合作協議,雙方將通過共同籌建河南省食品制造實驗室、共同建設食品技術創新研究院、共同提升漯河食品職業學院辦學層次等舉措,全力支持漯河市“河南省食品產業高質量發展示范區”建設,校地攜手打造全國一流、世界有影響力的現代化食品名城。一直以來,鄭州輕工業大學圍繞服務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高度重視服務區域經濟發展和產業技術創新,充分發揮人才與科研優勢,主動對接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通過統籌學科專業布局、培育高水平行業人才、提升科技成果轉化效能等舉措實現了高校科研教學與現實生產力的無縫對接,為國家的行業技術進步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

 學科特色與戰略需要精準對接

  近年來,學校圍繞河南省2025年建成具有世界影響力的萬億級現代食品集群這一重大戰略需求。打造了以食品科學與工程核心學科為牽引、以輕工技術與工程、制冷及低溫工程、機械制造和化學工程為保障的多個相互促進、交叉協同、集群發展的食品科學與工程學科群。相繼成立了食品生產與安全河南省協同創新中心、河南省冷鏈食品質量安全控制重點實驗室、河南省食品安全數據智能重點實驗室、河南省食品安全國際聯合實驗室、河南省食品低溫加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肉品精準加工與質量安全控制河南省工程實驗室等一大批科研平臺。組建了“食品安全檢測技術、“肉制品加工過程安全控制”、“速凍食品加工過程安全控制”和“果蔬加工過程安全控制”等8個創新團隊。

  學校以解決食品產業重大需求為導向,發起成立棗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引領棗產業技術創新;與國家速凍食品龍頭企業三全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等企業產學研緊密結合,依托學科平臺,開展聯合技術攻關,成功解決多項速凍面米食品發展技術瓶頸,推動河南省速凍食品市場占有率從45%提高到60%;聯合眾品等企業協同創新,助力肉品產業轉型升級,共同研發了冰溫精準保鮮、醬鹵肉制品標準化綠色加工等技術,形成了可工業化生產的企業標準。

人才培育與產業發展精準對接

  學校主動適應“中國制造2025”行動計劃對人才標準和需求的變化,學科與產業需求契合度高達95%。以“食品科學與工程”國家一流本科專業建設為載體,逐漸探索出了“工程應用+實踐+創新”的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和人才培養特色。學校重點打造了集“產、學、研、轉、創、用”六位一體,互利、互動、多贏的實體性教育平臺,包括河南省食品科學與工程實驗教學示范中心、河南省食品加工與安全重點學科開放實驗室、教育部食品加工與安全控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等10余個高水平實習實訓基地,與思念、好想你、大用等企業建立多個產教融合實訓基地,先后與82個地方政府、企業組織、研究單位開展合作,共建100余個產學研基地,大幅度提升了學生工程實踐和創新能力。多年來,學校培養了一大批綜合素質高、國際視野寬和創新能力強的創新型應用人才,受到了社會廣泛認可,為河南省食品行業可持續發展提供堅實的人才保障。歷屆畢業生中,有一大批成為全國知名食品企業技術骨干,十余名學生領辦創辦億元以上企業。

科技創新與行業需求精準對接

  學校以國家和地方行業發展需求為導向,以解決行業關鍵科學問題和“卡脖子”技術難題為牽引,聚焦河南省優勢食品產業,開展基礎理論和關鍵技術研究。解決了一批制約河南省肉品、速凍、果蔬加工等產業發展的重大科技瓶頸問題,攻克了速凍食品抗凍裂、免洗棗水分活度控制、低溫肉制品冰溫保鮮等26項技術,并實現科技成果轉化,產生直接經濟效益185億元,為我省肉品和速凍食品加工產業規模保持全國第一、果蔬食品產業規模全國第二的地位做出了重大貢獻,支撐了三全、雙匯等一批食品加工龍頭企業在全國的領軍地位,為我省由“中原糧倉”到“國人廚房”再到“世人餐桌”的產業鏈、創新鏈和價值鏈的提升發揮了關鍵作用。學校還大力建設面向社會開放的科研成果轉化平臺和產學研結合服務平臺,幫助企業解決產品質量的技術問題,例如針對食品加工中危害物控制關鍵技術和控制技術體系缺乏的問題,開發了肉及肉制品中獸藥殘留污染全檢測技術和果蔬農殘高效控制技術等,針對食品安全溯源與流通安全控制體系不健全的問題開發了肉品加工質量安全全程追溯體系等。此外,學校還解決了一批制約行業、產業發展的共性問題,多項技術水平處于國際先進水平并進行了產業化應用。

  剛剛閉幕的河南省第十一次黨代會全面擘畫了現代化河南建設的宏偉藍圖,明確了“兩個確保”目標,奮力全面實施“十大戰略”。在國家加快科技創新大背景下,學校將繼續加快實現政、產、學、研、用深度融合的步伐,為實現河南由食品產業大省向食品產業強省轉變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鄭州輕工業大學供稿)


  (正文結束)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