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工程技術學院:熱議“兩會”教育話題
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和政協第十三屆全國委員會第五次會議分別于2022年3月5日和3月4日在北京開幕。鄭州工程技術學院師生熱切關注“兩會”的召開,通過網絡、電視等平臺,認真收聽并學習政府工作報告,圍繞“兩會”教育話題展開討論。
教師熱議“兩會”教育話題
去年一年我們取得的成績,充分彰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道路、制度、文化的無比正確,彰顯黨的堅定從容、民族的團結自信、國家的創新圖強。今年“兩會”工作報告中指出,“促進教育公平與質量提升”“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推進高等學校內涵式發展,分類建設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加快培養理工農醫類專業緊缺人才,支持中西部高等教育發展”,這充分體現了黨和國家對高等教育事業的高度重視和殷切盼望。作為高校團委書記,我將以強烈的歷史使命感和職業責任感,教育引導青年學子在新時代保持學習的熱情,不斷掌握真才實學,保持奮斗的姿態,做胸懷家國砥礪奮進的傳承者,做腳踏實地扎根奉獻的擔當者,做勇立潮頭敢為人先的開創者。讓青春在為國家、為人民奉獻中煥發出絢麗光彩,以實際行動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團委書記 孫江虹
“兩會” 中提及殘疾人等群體的社會福利和權益保障,指出要“做好殘疾人康復、教育、就業等工作,……堅決杜絕欺凌虐待婦女兒童、老年人、殘疾人等違法行為。”鄭州工程技術學院作為我國中西部地區第一所公辦特殊教育的高校,迄今已有20多年的辦學歷史,針對新時代社會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我們更應該做好特殊教育的學科專業建設工作,滿足殘疾人和社會的就業和崗位需要;進一步加強殘疾人就業教育工作,增加崗位信息,幫助殘疾人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加強殘疾人教育事業發展科學研究,為政府部門制定政策提供智力支持。——特殊教育學院黨總支書記 譚笑風
作為中部大省河南應用型本科高校的一名教師,我倍感振奮。因為中西部發展事關國家發展整體水平,事關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總體進程。作為鄭州市唯一一所公辦應用型本科高校,我校以“一二三四”工程為抓手,始終圍繞“建設對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有一定支撐作用、在省內外有一定影響力的應用型本科院校”這一戰略目標,在建校40余年時間里為社會培養了一大批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各類優秀人才。在歷史的關鍵節點上,我們應以更為飽滿的熱情,履職盡責,勇于擔當,為黨育人、為國育才!
——馬克思主義學院思想道德與法治教研室主任曹占偉
“兩會”召開是國內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全國密切關注。我們2021年打贏脫貧攻堅戰,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了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交出了舉世矚目的答卷。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進一步加強了對教育工作任務的部署,強調要推進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分類建設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作為高校思政課教師,在今后的學習工作中,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站位,以強烈的責任感、昂揚的精神狀態、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用實際行動將“兩會”精神落實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及時準確傳達黨和政府的聲音,立足本職,乘勢而進,把握新機遇,迎接新挑戰,進一步加強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
——馬克思主義學院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教研室主任林紹貴
2022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對高等教育提出 “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推進內涵式發展”。作為一名大學思政課教師,深感擔子沉、責任重。我們將努力把“立德樹人”貫穿到教育教學全過程、融入到人才培養各環節,充分發揮思政課課堂教學主渠道的作用。我們要將中國共產黨的百年輝煌歷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脫貧攻堅、鄉村振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取得的重大成就,結合學生的專業特點與關切問題融入到形勢與政策課程的教學中。同時,在教學實踐中,探索和實踐新的教學理念,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使學生們自主探索、思考、增強合作意識、探究能力,真正讓黨的理論、路線、方針、政策進課堂,進頭腦,努力培養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馬克思主義學院形勢與政策教研室主任 李琳
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過去一年,面對復雜多變的國內外形勢,黨和政府以實際行動踐行“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不斷推動教育改革發展邁出新的步伐,取得了令人民滿意的成績。今年政府工作報告進一步加強了對教育工作的部署,并將其作為事關千家萬戶和中華民族未來的“大事”來抓,充分彰顯了黨和國家對教育的高度關注和關懷。作為高校思政課教師,要肩負起立德樹人、教書育人的使命,努力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不斷增強思政課教學的思想性、理論性、針對性和親和力,引導青年學生自覺把個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國家和民族的事業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奮斗之中。
——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師張培
教育是關系到國家民族未來發展和千家萬戶切實利益的大事。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充分體現了黨和國家對教育的高度關注。與會代表們提出了許多切實關乎教育民生的各種議案和意見,李克強總理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更是著重提出了教育領域的重點工作是“促進教育公平與質量提升”,發展更加公平更高質量的教育,昭示著我國的教育改革發展到了新的階段,邁出了新的步伐,這些都使我備受鼓舞和振奮。作為一名高校思想政治課教師,我將認真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政策,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把“兩會”教育精神融入到實際教學過程中,堅守思想教育主陣地,踏實做好教書育人的本職工作,為黨和國家的教育事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師李春霞
當我們還沉浸在“成功舉辦冬奧”“女足重返亞洲杯之巔”的興奮和喜悅中,為中國人的體育精神、愛國之情、國之強大等贊嘆不已的時候,“兩會”如期而至。認真聽了李克強總理作的《政府工作報告》后,我為我國2021年在各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感到驕傲。盡管新冠在全球肆虐、盡管我們也同樣遭遇了許多全球性問題所帶來的災難和阻礙,但無論是世界盛事還是民生家常,我們都處理得從容有序,這充分顯示了在黨的領導下,困難只會讓我們政府的社會治理能力更加卓越。“聽黨話、跟黨走”不僅是信心和決心的表達,更是生活中、工作上的行為表現。作為思政課教師,我們不僅要了解政府工作歷史總結和全面部署,也要重點關注教育領域的重點工作,努力讓自己的教學更加貼合國家和社會的現實需求以及學生實際發展的需要,也要讓自己的科研能力在“想國家所想”的過程中進一步提升,從而最大化地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力量。
——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師劉娜
作為高校思政工作者,自己深切感受到責任重大、使命光榮。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們要不斷教育引導廣大青年落實好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并將“兩會”精神融入思政課教學,確保“兩會”精神入腦入心。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積極引導大學生把愛國情、強國志、報國行自覺融入到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奮斗之中。全力當好學生成長成才路上的“大先生”和“引路人”。
——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師 呂映輝
作為一名思政課教師,在備受鼓舞的同時有深感責任重大。在今后的學習工作中,要始終站在“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的政治高度,及時準確傳達黨和政府聲音,切實把全國“兩會”精神融入到思政課課堂中去。緊扣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引導學生將個人理想融入到黨和國家的事業中去,不斷奮發有為、開拓進取,用實際行動彰顯中國青年力量!
——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師張衛娜
“高質量教育”是今年“兩會”十大熱詞之一,教育話題依舊備受關注。“百年大計,教育為本”,黨的十八大以來,每一個教育工作者都能深切感受到我國教育事業的新發展、新變化。這體現了黨對教育事業的高度重視,彰顯了黨中央為實現民族偉大復興謀篇布局的戰略智慧。作為肩負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使命的高校工作者,我們應該積極主動宣傳好“兩會”精神,按照“兩會”形成的共識和制定的發展規劃,主動作為、敢于擔當、求實創新、扎實工作,為國家在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征途上培育出更多優秀的追夢人。
——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師 王宇浩
學生熱議“兩會”教育話題
全國“兩會”召開之際,聆聽李克強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后,內心倍感振奮。政府工作報告回望過去、描繪藍圖、鼓舞人心、提振信心。作為一名新時代大學生,我深知自己的時代使命,要把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質追求轉化為具體行動,錘煉本領,讓青春故事書寫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征程上,以實際行動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化工食品學院 21級應用化學二班 劉欣萍
今年全國“兩會”教育話題讓我再次深刻體會到中國教育精神、中國高質量教育體系和中國教育界蓬勃的新生力量。作為中國人,每時每刻都體會到強大的國家帶給我們的自豪感與幸福感。作為在校大學生,我對祖國社會發展取得的成就倍感振奮。我們要緊跟新時代的步伐,充分利用學校的優勢資源,謀劃個人的目標和追求,提高自身綜合素質;在今后更加沉下心來,致力學習、探索創新、學以致用。我一定要學好專業知識,把個人理想融入為實現中國夢而努力奮斗的偉大實踐中,真正做一個有擔當、有責任感的社會主義接班人。
——管理學院 21級財務管理一班 姚旭丹
教育能帶給我們知識,但更重要的是一種持續學習的能力,一種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過去所學的東西,長時間不用都可能會忘掉。但你記憶、分析、思考的能力,你看問題的視角,解決問題的思路,這些卻是終生受益的。作為新時代的青年,我們要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分秒必爭,追求心無旁騖的學習境界,要自覺把學習融入到工作實踐當中,勤奮敬業潛心干事,深入群眾的生活,努力在基層的大平臺中、社會的大學校中,掌握專業知識,練就高強本領。
——傳媒學院 20級網新二班 鄒騰鈺
李克強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和汪洋主席的全國政協常務委員會工作報告,令人深受鼓舞、倍感振奮。報告向全社會傳遞了強烈的信心和堅定的決心,中國將持續為全球共克時艱、發展繁榮作出重要貢獻。我們要積極響應國家號召,投身到社會發展的洪流中。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將人民群眾的利益放在首位,爭做螺絲釘,在黨最需要的時候,用自己堅實的力量來建設我們的家園。
——化工食品學院20級高分子三班 豆鵬飛
國家正努力提高教育質量,平衡教育差距,減輕中小學生負擔,提高學生全面發展的質量。處在這樣一個教育發展背景下,大學生應該積極提升自己的能力,課本的知識要學好,課外的實踐也不能落下。我們要積極完成我們的任務,合理規劃我們的學習,并著手實施,做到今日事今日畢。
——機電與車輛工程學院 21級機械設計制造及自動化一班 金家旭
我為國家在2021年取得的成就感到驕傲和自豪,同時也為國家在2022年的部署感到期待。其中,“教育”這一話題使我感悟頗深。作為一名新時代大學生,我們如初春朝陽般生氣勃勃,正是努力學習、提升自己的大好時期。目前,國家為青年施展抱負提供了廣闊的平臺,我們也要不斷開闊自己的眼界和胸懷,懷揣鴻鵠之志,持續創新,以更好的姿態投入國家建設中去。青年人是祖國的希望、時代的未來。我們也會堅定理想信念,牢記初心使命,將青春韶華與時代同頻共振,為祖國和我們的美好未來貢獻自己的青春力量。
——特殊教育學院 21級特殊教育一班 鄭曉婕
隨著今天的社會的發展,教育變得比以前更重要,因為人們需要學習更多的知識來適應社會。教育能夠使人們更好地了解世界,在未來找到一份很好的工作。教育提高了我們的學習能力,使我們更多地了解世界。只有通過學習知識,我們才可以擁有更多了解社會的機會,也才可能實現自己的目標。
——傳媒學院 20級網新二班 張雪玲
作為一名大學生,在學習生活中,更應該努力學習,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修養。同時,一定要懷揣理想,在現實生活中實踐好“兩會”精神,在思想上和行動上積極向黨組織靠攏;認真思考“兩會”精神的內涵,將其內化為自己的東西并轉換為自身前進的動力,為了自己心中的理想而奮斗!
——中德學院 20級物聯網工程三班 王培宇
全國“兩會”的勝利召開,可以看出國家對教育事業的重視。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不只是知識的傳遞,更是品德的培養。在現在這個飛速發展、信息多元化的時代,充滿著許多的機遇與挑戰,作為新時代的新青年,我們應用自己接受的教育快速地掌握新知,讓自己更好地抓住機遇、迎接挑戰,同時積極貫徹落實“兩會”精神,為了自己的夢想不懈努力。
——信息工程學院 21級電子信息工程二班 周旭輝
(鄭州工程技術學院供稿)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