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北水利水電大學召開紀念“3·18”講話發表三周年集體備課會
本網訊 2022年3月17日下午,華北水利水電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以視頻方式召開紀念“3·18”講話發表三周年集體備課會。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韓慶祥教授出席會議并做主旨報告,11位教師和職能部門代表發言。馬克思主義學院專兼職教師及領導班子成員,校黨委宣傳部、學工部、教務處、人事處、社科處、校團委等有關職能部門負責同志參加了集體備課會,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主持會議并總結分析三年來的工作。
韓慶祥教授在主旨報告中強調,“3·18”講話內涵豐富、博大精深。馬克思是思政課教師學習的榜樣,希望大家要認真讀書做好科研、投身社會做深入調研、增強課堂親和力,力爭像馬克思那樣或以“馬克思的精神”做好思政課教師。
韓慶祥教授的主旨報告分三部分。一是“3·18”講話的主要內容可以概括為“六三八”。六,就是“六要”,是對思政課教師的高標準要求;三,就是講話強調思政課教學科研的思想理論性、親和力和針對性;八,就是堅持“八統一”,這是思政課教師肩負的任務和使命。“八統一”是任務之鐵,“六要”是自身之硬,“打鐵必須自身硬”體現了講話的總體思路。二是馬克思是思政課教師學習的榜樣。馬克思做到了政治話語、學術話語和大眾話語的有機統一。他不僅講政治,為勞苦大眾立言,致力于解放全人類、解放無產階級,實現每個人自由而全面發展,而且重視理論研究,注重建構改變世界的理論,還深入社會底層開展調研,親自領導革命活動,實現了政治、理論和大眾的有機統一。馬克思是思政課教師學習的榜樣。三是力爭像“馬克思那樣”做好思政課教師。全國12.7萬思政課教師為做好“思政”、講好“思政”付出了艱辛努力,卓有成效。目前全國思政課教學有“內容為王”和“形式為主”兩種路徑。“內容為王”型特別重視基礎積累、集體備課、課堂講授等環節,這是主流;“形式為主”型較為重視多搞活動、花樣翻新、喜造聲勢等環節。“形式”在一定意義上是必要的,但應為“內容”服務,離開內容純粹搞形式,雖然很熱鬧,但內容膚淺,往往會曇花一現,難以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少數思政課教師學術功底不厚,理論基礎不牢,重形式輕內容,視野太窄,教學實效性不強。思政課教師要全面深入落實講話精神,向馬克思學習,認真讀書做好科研,投身社會做深入調研,增強課堂的親和力和實效性,將此作為做好“思政課”教師的三大支柱。
院長饒明奇對馬克思主義學院近三年進行了總結和分析。他指出,三年來,學校上下深入學習貫徹落實“3·18”講話精神,取得了可喜成績。校黨委堅持努力把思政課打造成第一課堂、把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打造成第一學科、把馬克思主義學院打造成第一學院“三個第一”的理念,充分發揮黨委主體責任,從各個方面提供有力的條件保障;加強頂層設計,高標準全面規劃思政課建設;落實專項經費,為思政課建設提供重點支持;抓黨建促發展,加強組織建設,選優培強馬克思主義學院領導班子;外部引進、內部調配、崗位練兵、完善評價機制等多途并舉,加強思政課師資隊伍建設;持續推動教學改革,“三講四聯動”等多項改革獲得省優秀教學成果特等、一等獎,“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被評為國家一流課程,育人效果不斷提升;大力加強科研和學科建設工作,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等高層次項目、論著、獎項等不斷取得突破性進展,學科實力持續增長。學院被評為河南省首批重點馬克思主義學院,2019年被評為全省教育系統先進集體。
學院黨委書記張梅、教務處副處長楊建坡以及教師代表朱曉鴻、彭慧敏、余佳穎、李保全、郝涵、許可、徐進、張靜、白亞梅、潘怡沖等分別作了發言,內容涉及善用“大思政課”理念、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反對歷史虛無主義、構建“聯動”教學模式、落實“六要”“八統一”、提高政治素養、教學話語轉化提升、師生情感交流、實踐教學改革等。(吳俐娟)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