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中醫藥大學:堅持“五聚焦五提升”推進學校高質量發展
本網訊 “能力作風建設年”活動第二個階段開展以來,河南中醫藥大學黨委按照省委部署要求,堅持“五聚焦五提升”,突出能力大提升、作風大轉變,全力破解高質量發展難題,彰顯特色優勢,提高辦學水平,各項事業取得了新進展,開創了新局面。
一、聚焦組織建設,提升黨建工作質量
學校黨委立足學校轉型發展需求和工作實際,堅持以黨建為引領,推動學校黨建工作創新發展,為學校各項事業高質量發展提供強有力的組織保證。
黨建“雙創”工作實施以來,學校深入實施“兩化一創”強基引領工程,以提升基層黨組織組織力為重點,樹典型、立標桿、創樣板,不斷夯實基層基礎,加強黨支部內涵建設,努力建設上下貫通、執行有力的基層組織體系,學校黨建“雙創”工作再邁新臺階。日前,學校外語學院英語專業教研室黨支部和第三附屬醫院、針灸推拿學院推拿科一病區黨支部獲批“第三批全國黨建工作樣板支部”培育創建單位。截止目前,學校已有5個“全國黨建工作樣板支部”、12個“省級樣板黨支部”、4個“校級標桿院系”、92個“校級樣板支部”。學校以黨建“雙創”工作取得顯著成績為契機,深入基層黨組織開展調研座談,全力支持支部培育創建工作,在黨建制度機制建設、特色品牌打造、黨建立項、社會服務等方面細致指導,總結推廣經驗,推動創建工作和創建成效全覆蓋,努力開創黨建工作和學校事業發展融合共促的良好局面,為學校各項事業的高質量發展提供強有力的組織保證。
在學校黨委的示范引領下,尚真書院、外語學院、一附院、中醫藥科學院等基層黨組織廣泛開展交流座談、互學互鑒,通過舉辦黨建工作匯報會、黨建知識競賽,特聘黨建組織員等多種舉措,壓實黨建責任、創新活動載體、凝聚組織力量,蹄疾步穩提升黨建工作質量。
二、聚焦學科發展,提升內涵建設水平
學校積極投身人才強省戰略,全力推進一流學科創建工作,在優化學科結構、加強資源整合、加大引培力度等方面主動擔當作為。各部門各單位在廣泛開展調研、研討的基礎上,堅持“學與干”并重、“查與改”貫通、“建與治”結合,集中優勢資源,突破瓶頸,在加壓奮進中開創新局。
圍繞國家“雙一流”及河南省“雙一流”創建工作要求,結合學校“十四五”發展規劃,制定《河南中醫藥大學關于“雙一流”創建的意見》,提出十個方面的重點建設任務,成立由校長任組長的“雙一流”創建領導小組和由學科帶頭人任組長的中醫學學科建設工作小組,在組織管理、考核機制、成員培養和經費管理等方面對學校“雙一流”創建工作提供制度保障。為深入推進“雙一流”創建工作,加大學科人才引育力度,學校召開“雙一流”創建學科中醫學人才引進工作推進會。學校特邀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中醫藥大學名譽校長張伯禮,中國工程院院士王琦,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人事教育司司長盧國慧等10位專家,通過線上線下結合的形式,對“雙一流”創建學科——中醫學學科建設規劃進行科學論證,提出意見和建議,學校一流學科建設規劃的實施取得實質性進展。
學校主動適應教育教學改革趨勢,校領導多次帶隊深入學院、書院,針對人才培養方案的修訂工作開展調研座談,對學院如何結合專業,以學生為中心,開出具有中醫藥特色和專業特色的課程進行指導。藥學院、醫學院、第五臨床醫學院等分別召開人才培養方案修訂研討會、專家論證會等,科學論證各專業的國家標準要求、人才培養目標設定、專業定位、課程設置等,推動人才培養方案修訂工作順利開展。教師工作部、人事處以一流學科隊伍建設為重點,通過樹立人才需求導向、建設引才聚才平臺、規范有關制度管理等務實舉措,確保高層次人才“用得起來”“留得下來”。
三、聚焦人才培養,提升協同育人實效
學校緊緊圍繞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聚焦人才培養,把握工作重點,扎實推進課程思政建設,優化專業分流方案,強化育人合力,提升協同育人實效。
深入推進課程思政建設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舉措。學校高度重視課程思政建設工作,召開課程思政建設工作推進會,狠抓頂層設計,突出組織領導,勇于實踐探索。推出“達共識 抓落實 樹品牌”課程思政行動計劃和思政課教師與專業課教師“結對子”工程,深入研究專業課程與思政元素有機融合、專業教育和思政教育緊密結合、第一課堂和第二課堂密切配合、教學和科研有效結合的途徑,為完善全員育人長效機制,提高人才培育質量打下堅實基礎。教務處、教學評價與教師發展中心聯合馬克思主義學完、藥學院、醫學院、中醫學院(仲景學院)、第三臨床醫學院、護理學院已開展6期課程思政工作坊,努力提高專業課教師的育人意識和育人能力,進一步彰顯課程思政教學效果。
專業分流是學校大類招生育人模式改革的重要環節,針對學校首次開展的專業分流工作,本草書院、尚真書院分別與外語學院、信息技術學院、管理學院、藥學院等聯動,依托調研數據分析,針對專業分流、協同育人召開雙院協同育人專題會、討論會,形成融合學科特點與學生需求、符合書院實際的專業分流方案。研工部、研究生院開展綜合調研,制定重點任務清單,積極推進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改革,實施導師能力提升計劃。招生就業處、創新創業學院扎實開展吸引優質生源、促進高質量就業、提升創新創業活動水平等工作。藥學院積極投身和服務我省鄉村振興戰略,發揮博士、碩士研究生專業優勢,創辦“藥”彩中原——碩博鄉村振興服務團,全方位助力研究生成長成才,目前服務團已經開展講座和中醫藥文化知識宣講10余場,累積受眾人群達3000余人次。
四、聚焦學生需求,提升管理服務能力
學校全面踐行以學生為中心的工作理念,校領導躬身入局,立足學生長遠發展,了解學生訴求,解決實際問題。各部門各單位積極擔當作為,用心用情解決難點問題,不斷提升學生的獲得感、幸福感。
為全面掌握常態化疫情防控形勢下學生思想狀況、學習生活情況,進一步做好教學管理、學生管理和服務等工作,學校召開學生座談會,校領導對同學們統籌好疫情防控和學習生活給與關心和指導,并對保障好學校正常的教學管理服務運行秩序、提供好后勤服務保障、學生黨員和班干部如何發揮好模范帶頭作用提出明確要求。學校深入落實高校就業工作“一把手”工程,帶動學校全員深度參與做好畢業生就業工作,全面深化校企合作、供需對接。目前,校領導帶隊走訪11家企業、醫院,簽署就業協議,加強校企融合,進一步拓寬了畢業生的就業渠道,促進畢業生高質量就業。為豐富疫情防控期間在校學生的日常生活,增強身體素質,學校統籌各院部為各校區230個班級學生發放了1150副羽毛球拍、460筒羽毛球、1150個跳繩等體育器材,把關心關愛學生落到實處。
書院堅持“以學生為本”的辦院理念。考慮到疫情環境下在校學生的不同需求,本草書院慕荷居社區“愛心小屋”不斷擴大使用功能,增設各種生活小電器,配備醫藥箱、血壓儀、工具箱等急需物品,為學生提供貼心服務。后勤服務中心全面保障疫情封校期間廣大師生的飲食需求,開設經濟套餐窗口,僅需5元就可吃上一頓營養均衡的午餐,僅需3元就可吃上一份干凈衛生的晚餐,受到學生點贊。
五、聚焦疫情防控,提升社會責任意識
在抗擊疫情的關鍵時刻,學校積極響應中央與省委的號召,克服人手不足、時間緊、任務重等困難,組建三支醫療隊,共計派出255名醫務人員奔赴上海浦東、寶山區定點醫院與方艙醫院,承擔中醫藥的守“滬”重任。在上海寶山區吳淞口國際郵輪港方艙醫院、金勺路健康醫學觀察點,由校二附院、三附院等75名中青年專家組成的中醫醫療隊,充分發揮中醫藥抗擊疫情的優勢,結合病人的實際臨床癥候,開展了耳穴壓豆、中藥貼敷、中藥熏洗、香薰療法、八段錦、按摩等中醫特色技術,同時對病人進行了情緒疏導心理康復,成為寶山區抗疫路上一支有力的中醫力量。學校一附院接管的張江方艙醫院5號樓,中藥、中醫特色技術使用率已達到100%,一附院援滬醫療隊分發揮中醫藥的優勢及黨員的模范帶頭作用,有力、有序、有效展開醫療救治工作。4月14日,在達到出艙健康標準并完成出艙手續后,一附院援滬醫療隊治愈的145位首批患者平安順利出艙。
學校駐皮沖村工作隊干部胡斌、馬運鋒始終站在村疫情防控最前線,帶頭參與防控卡點值班,積極向村民開展疫情防控相關知識宣傳,于春茶采摘時節,助力村民疫情防控與農業生產兩不誤。校園疫情防控各“陣地”,隨處可見師生志愿者的身影。在校內各出入口及電梯等候處,學生志愿者提醒同學們佩戴口罩、保持間距;在餐廳出入口及人流量多的地方,學生志愿者協助食堂工作人員做好就餐人員的引導工作;在核酸檢測現場,師生志愿者助力核酸檢測及疫苗接種工作。“志愿紅”是校園里的一道靚麗“風景線”。
又乘春風浩蕩時。全校上下在“大學習大培訓大練兵大提升”中不斷鍛造作風、提升能力,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和一往無前的奮斗姿態,篤行致遠、勠力同心,為傳承創新發展中醫藥事業主動擔當作為,奮力書寫學校高質量發展新篇章。(賈姝)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