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网站|欧美福利小视频|国产亚洲一区二区在线|wwwproncom|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一线天视频

走進家鄉非遺,感悟黃河魅力

來源:河南高校資訊網 時間:2022-07-02  閱讀:次   |
42.9K

  本網訊 “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詩人王之渙曾在《涼州詞》中這樣描寫黃河。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搖籃,它源遠流長,一瀉千里。在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奔騰不息的黃河哺育著中華民族,養育了世世代代生活在黃河兩岸的人們。黃河流域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和創新弘揚是黃河文化的重要支撐。

圖為河南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黃河澄泥硯展覽館作品展示。

  在今年6月我加入鄭州財經學院智能工程學院“豫見非遺”暑期社會實踐團以孟州“河小文”的身份沿著黃河尋找非物質文化遺產,認真聆聽中華母親河講述的故事。

  黃河流域昌盛的黃河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其中黃河澄泥硯早在唐代就與端硯、歙硯、洮河硯并稱為中國“四大名硯”,具有十分久遠的歷史。而我十分榮幸在黃河之濱、韓愈故里——焦作孟州市聯系到黃河澄泥硯河南省省級代表性傳承人李偉老師,通過和李偉老師深入交流更加全面的了解了黃河澄泥硯這一項民族瑰寶。

圖為孟州“河小文”在河南省省級代表性傳承人李偉老師帶領下挑選打磨黃河澄泥硯原料。

  走在黃河岸邊耳邊傳來李偉老師的講解“黃河澄泥硯的制作過程嚴謹而繁瑣,包括選泥、采泥、沉溺、澄泥、晾曬、和泥、雕刻、燒制等20多道工序。單是在選泥上就頗為嚴格,選泥要選取孟州黃河岸邊斷面兩米以下的品質細膩、柔滑、可塑性強的泥,所以我們每次尋找合適的原材料就要尋找很長時間”。隨后在李偉老師的指導下我親自動手實踐制作澄泥硯,“我做黃河澄泥硯已經40多年了”李偉老師對黃河澄泥硯的專一、熱情、永不放棄的信念深深的觸動了我的內心,他在介紹黃河澄泥硯非遺作品時洋溢的自豪、工作時的一絲不茍在我腦海中揮之不去在我看來,或許這就是非遺文化的魅力所在吧。

圖為孟州“河小文”在黃河澄泥硯河南省省級代表性傳承人李偉老師講解下進一步了解黃河澄泥硯的制作過程。

  夕陽西下,微風攜帶著黃河泥土的清香撲面而來,通過對黃河澄泥硯這一黃河流域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深入研究,我對中華母親河蘊含的文化故事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通過和傳承人簡單的交流,我深切體會到了傳承人們對當代青年學生寄予的厚望,那句真的很希望你們能夠將民族瑰寶傳承下去,深深觸動了我的心。黃河流域非遺文化的振興之路,不能僅僅只靠我們少數人的力量,更重要的是發動群眾,多方配合,才能讓黃河流域非物質文化遺產真真正正活躍在每一個中國公民的心頭,讓中華母親河講述的故事流傳在每一個華夏兒女的心中。

  此次黃河之濱的調研,讓我充分領略了黃河流域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獨特魅力,一切的一切無不讓我明白,非遺匠人的偉大功績在于他們十年如一日的堅持在非遺文化傳承的一線,將蘊含中華民族偉大精神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至今,讓我們當代青年學生在參觀非遺作品時可以身臨其境的感受那段美妙的時光、清晰的感悟流傳已久的優秀傳統文化。

圖為孟州“河小文”與河南省省級代表性傳承人李偉老師合影。

  在未來的日子里,孟州“河小文”也會更加努力,讓當代大學生更加了解黃河澄泥硯這一項非物質文化遺產,激勵廣大青年學生為講好黃河故事,推進黃河文化的保護貢獻青春力量;號召廣大青年學生為深入挖掘黃河文化蘊含的時代價值,延續歷史文脈付出磅礴力量,進一步樹立堅定文化自信,讓黃河文化煥發出新的光彩。(圖/文趙孟龍)


  (正文結束)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