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周年校慶系列報道②】堅持需求導向 做好“四個持續” 推動人才培養高質量發展
本網訊 獲批3個國家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1個國家級特色專業、15個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獲批省級一流本科課程、精品在線開放課程58門,4人入選省級教學名師,6名教師獲全省教學創新大賽特等獎,獲省級教育教學成果獎50項(其中特等獎2項),師范生教學技能大賽連續15年獲全省團體一等獎,獲批河南省首批教師教學發展示范中心、師德師風建設基地、課程思政教學研究示范中心,入選省本科高校公共藝術教育一類學校、首批學校體育美育浸潤行動計劃……
篳路藍縷啟山林,櫛風沐雨砥礪行。
周口師范學院建校50年來,始終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堅守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初心使命,認真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堅持人才培養中心地位不動搖,持續推進專業內涵建設,持續提升教師育人能力,持續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持續完善教學質量保障體系,推動人才培養高質量發展,取得了顯著成效。
對接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求,持續推進專業內涵建設
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是地方院校的重要責任。近年來,學校堅持“基礎堅守、應用放活、特色沖高”的指導思想,持續優化專業布局,在做精做強師范類專業的同時,鞏固提升改造文、理、藝專業,形成了師范類和非師范類協調發展的專業建設格局。
經過持續發展,學校現開設65個本科專業,涵蓋文學、理學、工學、法學、歷史學、教育學、管理學、經濟學、藝術學、農學等10大學科門類,其中師范專業15個,逐步覆蓋基礎教育所有學科。明確專業調整“撤、增、鍛、塑”的相關舉措,重點打造了與國家新興產業、河南和周口支柱產業對接的經濟管理類、機械電子類、食品化工類、教師教育類、文化藝術類、信息工程類、生物工程類7大專業集群,專業布局與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的適應度不斷提高。
師范專業認證專家反饋會
創建一流、挖掘特色、打造精品、建設樣板……學校緊緊抓住專業建設質量提升的“牛鼻子”,加快推進專業內涵建設。獲批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3個、國家級特色專業1個、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15個、省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9個、省級特色專業建設點6個,2個專業通過教育部師范類專業第二級認證、3個專業完成進校考查。
課程思政建設研討會
作為專業建設的重要內容之一,學校高度重視課程建設,牢固樹立“價值塑造、知識傳授、能力培養、智慧啟迪”四位一體的育人理念,聚焦課堂教學改革,以教學模式創新為手段,以現代信息技術為支撐,充分發揮基層教學組織的基礎性功能,大力推進一流課程、精品課程、樣板課程、基層教學組織建設和課程思政建設。建成省級一流本科課程42門、省級精品在線開放課程16門,省級課程思政教學研究示范中心1個,省級課程思政樣板課10門,省級課程思政教學團隊2個,省級優秀基層教學組織21個。
聚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需求,持續提升教師育人能力
2014年9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與北京師范大學師生座談時提出,“全國廣大教師要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好老師”。近年來,學校全面貫徹落實師德建設長效機制、師德教育培訓等文件要求,按照“四有”好老師標準,堅持把師德師風作為教師素質評價的第一標準,把師德師風教育作為教師入職培訓第一課,強化典型示范引領,健全師德考核制度,推動師德建設常態化長效化,引導廣大教師認真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將教書育人和自我修養相結合,熱愛教育、熱愛教學、熱愛學生。2021年,學校獲批河南省師德師風建設基地。
校長臧振春為新入職教師上“師德師風第一課”
構建了線上線下、校內校外有機結合的教師培訓模式,逐步健全“內外互通、上下聯動”教育教學能力提升機制。持續加強教師教學發展示范中心建設,充分發揮“中心”作用,大力培養在省內具有一定影響的教學名師。近五年,4名教師榮獲“河南省高等學校教學名師”稱號,24名教師入選河南省高等學校中青年骨干教師培養對象。
實施分層分類培訓。每年舉辦新入職教師教育教學能力提升研修班,近五年受益教師400余人。通過省、校兩級培訓,持續提升中青年骨干教師教學能力,在全國全省高校教師教學競賽中成績顯著。每三年開展一輪全體教師教學能力提升培訓,覆蓋全校1000余名教師。同時著眼于課堂教學改革創新,開展教師智慧教育教學能力等專項培訓,受益教師2000余人次。
教師課堂教學創新大賽
堅持以賽促教、以賽促改,通過組織教師參加教學創新大賽,提升教師教學創新能力,推動課堂教學革新,促進課堂教學“以教為中心”向“以學為中心”轉變。1名教師獲全國本科高校教師課堂教學創新大賽三等獎,6名教師獲省本科高校教師課堂教學創新大賽特等獎,另有8名教師分獲一、二等獎。
定期舉辦學校教師課堂教學大獎賽、微型課教學比賽、教學設計比賽等,全面檢驗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激發教師創優爭先的意識。在近三屆的學校課堂教學大獎賽中,共有127名中青年教師獲獎。
瞄準提高人才培養質量需求,持續深化教育教學改革
周口師范學院由師范起家,因師范發展壯大。一直以來,學校始終堅守初心使命,不斷擦亮師范教育底色,持續深化教師教育改革,不斷提升師范專業人才培養質量,致力于培養適應新時代要求的卓越教師和未來教育家型教師。先后獲批河南省教師教育改革創新實驗區、河南省豫東片區教師教育聯動發展共同體和中小學學科教育教學研究基地。
“卓越教師”培養班開班典禮
以公費師范生培養為抓手,以點帶面,推動高等教育與基礎教育有機融合,促進高等師范教育與基礎教育協同創新,構建了“高校—地方政府—中小學”三位一體教師教育發展新機制。以卓越教師培養為引領,深入實施卓越師范生培養計劃,加強師德養成教育,強化校院兩級聯動管理,持續舉辦“卓越教師培養班”,為中小學持續輸送基礎教育優秀師資。
面向應用型人才培養新需求,持續深化“校企合作”“產學一體”“工學交替”教育教學改革,構建了校校、校企協同育人的人才培養模式。注重學生實踐能力培養,積極拓展實踐教學平臺,建設了600余個校內實驗室、實訓場所和校外實習基地,實踐教學質量穩步提升。發揮專業優勢,挖掘專業特色,找準聯合培養結合點,打造了“音樂聆聽、美術感悟”“為地方而設計”“讀、寫、誦、演、講五位一體育人模式”“鯤鵬生態體系高素質信息技術人才培養”“昌建設計創意學院”“達內人工智能學院”等一系列實踐教學品牌項目。
積極開展教學研究,堅持以研促教、以研促學,實現教研相長。近年來,獲批省級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239項、教育部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33項、省虛擬仿真實驗教學項目7項、省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基地建設項目4項、省基礎教育教師發展研究創新團隊1個,獲省級教學成果獎50項,其中特等獎2項,一等獎21項,二等獎27項。積極開展研究成果推廣工作,教育教學改革成果推廣范圍和受益群體不斷擴大,社會影響力逐年提高。
堅持以賽促學,通過健全激勵機制,鼓勵支持學生參加課外競賽活動,實現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融通、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的融通,全面推動學生綜合素養提升,不斷提高人才培養質量。近五年來,學生獲省級以上專業技能競賽獎勵2000余項,尤其是在省高等學校師范畢業生教學技能大賽中連續15年獲團體一等獎;體育學院學生李錦豪獲全國大學生散打比賽冠軍。
榮獲全國第六屆大學生藝術展演活動一等獎
堅持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持續加強育人環境和環境育人建設,努力打造良好的校園育人氛圍。在省本科高校第六輪公共藝術教育評估中獲評一類學校,成功入選省首批學校體育美育浸潤行動計劃;在省第六屆大學生藝術展演活動藝術表演、藝術作品、優秀藝術實踐工作坊、高校美育改革創新優秀案例四類比賽中獲創作獎7項、一等獎40項、二等獎30項、三等獎19項,在全國第六屆大學生藝術展演活動中獲一等獎1項、二等獎6項和優秀組織獎。
緊跟教學質量文化建設需求,持續完善質量保障體系
利用教務管理系統、教學狀態數據填報系統、質量監控系統、教學督導系統,推動多系統融合對接,打通信息孤島,多平臺采集質量信息,多途徑反饋質量信息,多維度分析質量數據,信息反饋時效性顯著提高,質量問題解決率顯著提高,質量改進效果有據可查,實現質量信息全過程追溯和線上線下教學質量監控全覆蓋。
學生代表座談會
明確校院兩級質量管理職責,健全二級教學單位學生教學信息站,通過教學檢查、教學督導、教學巡視、師生座談會多途徑收集質量信息,通過教學工作會、督導報告、質量簡報全方位反饋質量信息,定期開展質量改進專項督導了解質量改進效果,實現“評價—反饋—改進”質量管理閉環。
健全校院兩級教學督導組織,定期開展教學督導員培訓,提高督導專業水平,上下聯動的校院兩級教學督導工作局面逐步形成。教學督導員深度參與日常教學檢查和專項教學檢查,不定期巡視教學秩序,組織座談會傾聽師生心聲,深入開展聽課評課,針對教學中出現的問題開展專題研究,校院協同做好青年教師指導。
認真落實“學生中心、產出導向、持續改進”理念,圍繞“五個度”全面改進內部評價體系。優化評教評學制度,以課程評價為基礎,以專業評價為主干,促進二級教學單位教學質量整體提升。積極參與外部評價,以專業認證為抓手,全面推進師范專業和工科專業改進人才培養體系;積極參加河南省本科專業評價,查找差距、對標建設,形成了較為完整的教學質量評價體系。
質量文化周活動
堅持以立德樹人為根本標準,把教學質量標準落實到教育教學各環節,將質量要求內化為全校師生的共同價值追求和自覺行為,逐步形成“自覺、自省、自律、自查、自糾”的教學質量文化氛圍。每年舉辦質量文化周,通過微信公眾號、網站等多途徑宣傳質量文化,邀請專家進行輔導強化師生質量意識。組織“學生中心”“產出導向”大討論,圍繞“激發學生課堂學習動力”等主題開展教研活動,廣泛開展調查研究,不斷凝聚質量共識。
奮楫揚帆啟新程,繼往開來譜新篇。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學校將認真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關于高等教育的部署要求,圍繞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一教育的根本問題,面向國家重大戰略需求,以專業建設為抓手,以深化改革為手段,以夯實師資為基礎,以質量監控為保障,在教育教學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持續發力,穩步推進一流學科、一流專業、一流師資、一流課程、一流教材“五個一”工程,奮力譜寫新時代人才培養新篇章。(武暾)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