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經貿學院智慧制造學院組織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
本網訊 為體驗感悟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取得的歷史性成就、發生的歷史性變革,探尋薄壁特色發展之路。2023年7月4日-7月7日,鄭州經貿學院智慧制造學院“‘智’造創新,‘鄉’遇未來”發展成就觀察團前往河南省新鄉市輝縣市薄壁鎮開展社會實踐活動。
聚焦特色產業,鄉村振興注新能
7月4日,實踐團順利到達實踐地點,薄壁鎮團委書記張子謙對團隊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隨即,共同召開了座談會,就4天的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做工作部署與安全提示工作。會上,張書記向實踐團介紹了薄壁鎮的基本情況;農業發展辦公室李主任介紹了薄壁鎮農業種植情況、種植優勢、農業發展規劃;薄壁鎮人大代表、圪針莊梁書記介紹了本村的發展狀況與建設理念。
實踐活動部署會
座談會結束后,實踐團成員參觀藍天衛士——中國移動千里眼、農藥殘留檢測儀。了解當地的數字鄉村建設成就,領會到科學技術對鄉村振興的推動作用。
學習參觀藍天衛士
實踐團一行前往國有林場——輝縣林場、聚宏萬畝高效農業生態園、豫飛生態園實地參觀學習。實踐團成員初見千年銀杏,便被眼前的參天大樹所震驚,抬頭仰望,每棵樹高數十米,干如巨柱,枝如巨龍。現存的千年銀杏成為當地的一大景觀和研究太行山植被的活化石。
參觀國有林場
在聚宏萬畝高效農業生態園實踐團了解到科學的套種養殖技術,一片荷塘可以同時種蓮藕、養黃鱔、河蟹;在玫瑰園養鵝,鵝幫助玫瑰園清除雜草、產生的糞便作為有機肥為玫瑰的生長提供能量。采摘后的玫瑰花可以在生態園的烘干房、蒸餾室等無菌車間加工成為玫瑰細胞液、玫瑰純露等衍生品。在豫飛生態園,實踐團參觀了葡萄、桃子、核桃等種植園與叢林越野基地等戶外項目,感受到了生態旅游與戶外游玩的融合發展。在走訪觀察中實踐團成員感受到特色產業對當地生態旅游、鄉村振興的推動作用。
走訪生態園
挖掘資源稟賦,造紅色旅游亮點
尋訪歷史足跡,實踐團來到地理位置優越、歷史悠久的平甸村,實地參觀了陳賡指揮部舊址、八路軍后方醫院舊址,了解抗戰時期的作戰思路、艱苦歲月,體會黨愛民系民為民的初心。重走了寬不足兩米的白陘古道,古道上當年的馬蹄車轍依舊清晰可辨,仿佛當眼戰爭的場景還歷歷在目。
通過拜訪當地的白陘古道、紅色遺址、依存完整的供銷社,走當年的路途、觀老物件,回顧當時的抗戰歷程,學習當地紅色文化。實踐團成員將繼承陳賡等老一輩革命家艱苦奮斗的革命精神,沿著革命前輩的足跡繼續前行,把紅色江山世世代代傳下去。
實地學習
重溫入黨誓詞
實地學習
播種希望種子,夢想助航逐新夢
科教興國,人才強國。教育是培養人才的關鍵,實踐團一行來到薄壁鎮圪針莊的合眾人壽希望小學。同希望小學的領導進行座談部署會議,了解目前學校教育設施情況與發展瓶頸問題,開展安全教育課、美術手工課、趣味體育課、科技教育課等教育活動,為希望小學捐贈了文具禮包,鼓勵學生“走出去、看世界”。
實踐團到訪時正值暑期,實踐團引導小朋友們一同學習和掌握普法教育、避災防災知識以及小學生急救知識,增強小朋友們安全意識,提高應對突發狀況的能力。在美術手工課上,團隊成員通過猜謎語的方式引出手工課的主要內容:紅星月亮船。紅星月亮船代表著童真,也代表著美好的期盼。組合起來的黃色月亮船和紅色五星,呼應著五星紅旗上的星星,通過趣味手工引導學生愛國愛黨。
學生手工制作
“野蠻其體魄 文明其精神”趣味體育課,加強學生的身體素質,也是當代教育的重大要務之一,實踐團通過趣味游戲的方式,帶著小朋友們動起來,通過圍圈做游戲等趣味活動,在放松壓力的同時與他們進行談心,融入小朋友們當中并建立堅固情誼。
開展趣味體育課
談心談話
科技教育課上,實踐團將課堂內容與專業相結合,講解中國的大國重器、工匠精神,展示優秀學生在校期間的智能車等科技制作作品,展現大學實踐創新與自主創造能力。讓小朋友感受科技制造力量,培養其認真鉆研的能力,呼吁大家熱愛發明創造、用科技改變生活。
開展科技教育課
探尋基層現狀,學基層發展成就
為深入感受基層觀察社會變化、提升奉獻意識,實踐團在便民服務中心參與政務服務志愿工作,配合工作人員做好戶口遷移工作整合、協助鎮政府對整理會議文件等。在工作過程中,團委書記張書記向實踐團講解各個部門的工作職能,以及在開展工作時可能遇到的困難,強調良好的溝通協調能力是做好基層工作的基礎。
深入基層學習服務
隨后,實踐團深入河南省“鄉村旅游特色村”、輝縣市“文明村”圪針莊,對村莊的黨建工作、特色產業等進行了深入調研,并對村支書梁三平進行了專訪。梁書記向團隊成員介紹到:通過聚焦黨建引領、產業發展等工作,村里建立鄉村振興亭、豐富鄉村文化建設,依托寶泉風景區,以養殖業、種植業、旅游業為契機,拓展休閑農業功能,建設特色民宿,打造品牌化旅游示范區,讓群眾過上更舒心的日子,帶領村民集體致富,目前村民基本在家務工、許多優秀青年返鄉創業。
開展座談會
實地學習參觀
合影留念
七月雨季頻發,防汛是重點工作,專訪結束后,實踐團在村民活動廣場講解防溺水、防汛知識,向村民分發自主設計的宣傳頁,并參與當地巡河志愿服務工作。
發放四防宣傳頁
為期4天的實踐活動,“‘智’造創新,‘鄉’遇未來”發展成就觀察團成員感悟到鄉村振興新發展、新變化,立志用自己所學的知識助力鄉村發展,向往未來為家鄉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鄭州經貿學院供稿)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