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理工大學“提琴女孩”:用責任和擔當激揚絢麗青春
本網訊 “我想讓確山提琴不僅被看見,更能被選擇,讓‘提琴之鄉’出產的提琴獲得更多人認可……”河南理工大學數學與信科學學院管鋒彬在2023年第十屆“創青春”河南青年創新創業大賽頒獎典禮上說,“為了夢想,激情奮斗、頑強拼搏的青春,才能充實無悔!”她帶領的項目《琴系桑梓——青年接力譜寫提琴之鄉振興新旋律》獲得大賽鄉村振興賽道金獎。
求真務實爭上游,為青春擦亮底色
管鋒彬是一位絕不服輸、非常要強的女孩,認定的事情一定要堅持下去,并做出成績。在河南理工大學求學過程中,她勤學苦練,銳意進取,三年下來她學習成績年級第一,綜合成績年級第一,打破所在學院近幾年“雙一”的神話,受到老師同學們一致好評。她注重實際,頑強拼搏,在2022年以團隊負責人的身份將實踐轉化為成果,申請專利1項。此外,她積極投身各類學科及科技競賽并取得優異成績,獲得第八屆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銅獎、第一屆全國高校數智化商業決策創新大賽總決賽本科生組三等獎等8項國家級、14項省部級以上獎項;獲評國家獎學金、國家勵志獎學金、河南省三好學生等省部級以上榮譽稱號6項,市校級榮譽稱號30余項。
“管鋒彬非常有愛心,熱心公益,每次有志愿服務活動,她都是第一個報名參加。”認識她的人朋友都這么夸她。
作為數學與信科學學院青年志愿者協會會長,她統籌安排,積極組織系列志愿活動,打造推廣手語、鄉村教育等志愿服務品牌,得校內外一致好評,獲得市校多家媒體報道。指導大學生返鄉實踐,帶動學生全面發展,累計志愿服務時長達1300小時。受邀作為機械學院大學生科創中心副主席,以身作則,號召同學們積極參加各類科研活動和學科競賽。作為數學專業的她,無私奉獻,指導大家參加大學生數學建模比賽,多個團隊在比賽中獲得佳績。
明德任責助茶農,為青春積聚力量
“在大別山幫助茶農的那段時間,是我提升最快、成長最快的時期,積累了更多經驗,也積聚了無窮的奮進力量。”管鋒彬說,“我的家鄉駐馬店確山是一片紅色熱土、革命沃土,是中共中央中原局所在地,在我黨我軍革命歷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上大學后,她走出家鄉,卻不忘家鄉,心系老鄉。初入大學的她,在學校“互聯網+”大賽系列培訓座談會認識到河南省“送茶人”有限責任公司的負責人,他帶領茶農走向富裕的成功事跡讓管鋒彬非常有感觸。
心懷一片助農心的她便加入了該團隊。管鋒彬多次和團隊一起深入大別山革命老區,調查茶戶近百家,累計時長300小時。同時,她還負責將調研獲取的資料歸檔整理,與信陽毛尖的傳承人共同探索解決途徑,一起進行市場調研,并在2021年協助團隊研發智能一體化炒茶機,優化了茶葉生產與制造工藝,提高了炒茶質量,幫助茶農實現產量與產值的雙提升。
在長期的助農實踐中,一直掛念著家鄉那批由于疫情出口返退提琴的她,不僅開闊了視野、提升了能力,也開始萌生了想要組建團隊的想法,號召從家鄉確山走出的青年學生投身家鄉手工提琴制作產業,切實解決制琴鄉親面臨的發展難題。
心系桑梓興產業,為青春激揚風采
“鋒彬這個小姑娘,有責任心、有擔當,當初說要幫我們賣小提琴,我們都不相信,沒想到,在她的不懈努力下,我們的小提琴銷量真有了新突破。”確山縣手工提琴制作協會秘書長蔣寶林說。
管鋒彬曾在2020年高考后的暑假就嘗試幫助制琴農戶通過網絡平臺銷售提琴,但那次嘗試卻是以失敗告終。在那次實踐中,買家們不止一個曾發問“賣的是什么牌子的小提琴?”
由于家鄉的制琴農戶們原來從事的業務八成以上都是國外提琴品牌的代工,尚未打造出自己的品牌,當時面對那些發問她沒法解釋,只能牢牢記在心間。2022年暑假,她自發成立“熾忱”提琴團隊,帶領團隊成員回到家鄉,走訪近1000位制琴農民,50多家制琴工坊,探尋家鄉提琴產業發展痛點。走訪過程中,她們撰寫了近50多份企業簡介及制琴師介紹,切實解決制琴農戶面臨的自家制琴工坊缺少書面介紹的問題,團隊受到了確山縣手工提琴制作協會的充分肯定與表揚。
團隊目前與確山及駐馬店周邊38家制琴企業,49支制琴師團隊已達成長期且穩定的工藝標準應用合作,提升了制琴工坊集聚地確山縣竹溝鎮出品提琴的品質,并于今年達成自有品牌系列提琴532.5萬元的訂購意向合同。在團隊的不斷努力下,她們的創業公司即將落地,致力于“政”“產”“教”“創”資源整合,探索確山提琴生產、銷售、教培三位一體的本土提琴運營路徑,進一步推廣創業模式,助力確山提琴產業抱團發展。完善教育反哺鏈條,持續從高校喚回人才、留住人才,同時在家鄉繼續開展“拉琴、制琴、賣琴”的三維人才培養模式,不斷培養人才、發展人才。雙線并舉,切實以人才振興助力產業振興,凝心聚力帶動家鄉發展,打造鄉村振興琴鄉范本。
“青春由磨礪而出彩,人生因奮斗而升華。”管鋒彬說,“在這個人生的關鍵階段,我們要敢于拼搏,敢于想象,不斷努力,帶著激情走向未來,或許逼一下自己收獲將是指數增長,未來的我將會以更加飽滿的熱情和更加穩健的步伐,在青春的賽道上奮力奔跑,爭取跑出當代青年的最好成績。”(蘇麗敏 劉春德)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