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网站|欧美福利小视频|国产亚洲一区二区在线|wwwproncom|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一线天视频

服務區域發展 彰顯職教擔當——河南質量工程職業學院食檢中心服務區域經濟紀實

來源:河南高校資訊網 時間:2024-05-16  閱讀:次   |
42.9K

  本網訊 河南質量工程職業學院是一所以質量教育和質量服務為主要特色的全日制公辦高等職業院校。學院一直把服務國家戰略和區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作為崇高使命,努力提升學校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能力,積極服務地方、服務企業,踐行一所高職院校應有的擔當和作為。

  平頂山食品安全檢測科研中心(以下簡稱“學院食檢中心”)是該校一個以質量服務為主的二級機構,成立于2019年11月。自成立以來,以服務區域經濟發展為使命,積極承擔服務社會的各項工作,從校企合作、校地合作、服務培訓等方面踐行國家和省文件精神,解決企業發展難題,為區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

  校企協同創新,提升企業品牌

  2020年5月學院食檢中心科研人員與河南省石人山食品有限公司研發人員成立聯合科研團隊,確立了研發項目和具體方案,經過四十多次實驗和多次的實驗結果比對,于8月初研制出一款新型香基料——雞肉膏。實現了企業自主生產雞肉膏,使產品質量更具穩定性,降低了企業生產成本,大大提升了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和品牌影響力。

  2022年10月為河南佳格食品有限公司建立腐竹檢測實驗室提供技術指導,保障企業產品質量持續穩定向好。

  2023年在湛河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相關部門協調安排下,學院食檢中心與河南航天中廚食品有限公司開展合作,為其預制菜車間檢驗檢測實驗室建設規劃設計等方面提供技術支持及建議;另與湛河區晨陽食品廠開展合作,對其生產線不合規處進行現場指導,對其檢測室、檢驗方法和檢測技能等進行了指導和培訓。

  保障飲水安全,助推鄉村振興

  為助推鄉村振興,保障村民身體健康,2022年4月份學院食檢中心為平頂山市薛店鄉呂溝村村民飲用水提供免費檢驗檢測。分別檢測了村里的機井水、東井水、西井水、南井水和北井水等五種水源,檢測項目包含PH值、電導率、濁度、鉛、鎘、汞、砷、氯離子、硝酸根離子、亞硝酸根離子、硫酸根離子等11項,對檢驗檢測中發現的問題進行充分研討,認真查找存在問題的原因,并提出合理化整改方案和村民安全用水的建議。

  2023年學院食檢中心為衛東區北環辦事處竹園村提供免費檢驗檢測服務,對其送檢的飲用泉水的PH、電導率、鉛、鎘、大腸菌群和菌落總數等相關安全指標進行了檢驗檢測,為其后續安全用水提供技術保障。

  聚焦品質控制,質檢守護安全

  2022年學院與郟縣高新經濟開發區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共同構建人才共享機制、共建技術服務與創新合作平臺和共建“食品藥品檢測研究中心”。學院食檢中心的技術人員積極為河南大藥谷藥業有限公司的生產工藝參數優化、實驗室規劃建設提供建設性意見并參與該公司產品的出廠檢驗。學院的技術輸出服務為企業增加利潤100萬元。

  為保障校園食品安全,2023年食檢中心積極配合學院后勤處完成了對學院鍋爐用水、浴池水、餐廳的碗、筷和盤子等的檢驗檢測,并為學院食堂食品安全提出了合理化改進的建議。

  開展技能培訓,踐行技能河南

  2022年7月學院食檢中心與平頂山市市場監管局聯合面向當地食品企業培訓食品檢驗員71人次,有力地提升了企業質檢能力和產品質量。另與河南墨子酒業股份有限公司開展合作,在氣相色譜儀的使用及白酒的檢驗檢測等方面提供技術服務和現場培訓。

  2022年完成面向2021級食品、農產品、藥品等專業學生開展檢驗檢測類儀器認知與操作培訓260人次。2023年完成面向2022級食品、農產品、藥品等專業學生開展檢驗檢測類儀器認知與操作培訓506人次,為學院和社會培育出更多的檢驗檢測高技能人才。

  加強政校合作,服務質量發展

  2022年學院食檢中心積極參與政府的實驗室開放日活動,通過進企業、進社區、進校園、請參觀等形式,提高群眾參與度,擴大宣傳覆蓋面,為平頂山檢驗檢測高質量發展貢獻了一份力量。

  2023年6月在鷹城廣場參加平頂山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的世界認可日宣傳活動,宣傳認證認可等相關知識,并在學院內部開展相關宣傳工作。參加了平頂山市市場監督管理局舉辦的平頂山市“質量月”活動啟動、“鷹城名品”頒獎儀式暨質量強市工作推進會;參加了平頂山市湛河區2023年全國“質量月”現場宣傳暨誠信教育活動以及檢驗檢測機構實驗室開放日等宣傳活動。

  在服務社會、服務企業的同時,學院食檢中心自身也取得長足發展。學院食檢中心在2019年12月獲批“平頂山市食品安全檢測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021年12月取得“檢驗檢測機構CMA資質認證證書”和2022年10月獲批“平頂山市食品安全檢測重點實驗室”。

  面向未來發展,聚焦區域發展需求,開展創新性研究,持續提升社會服務能力,為實現科學研究和社會需求相融合做出新的應有貢獻。(馬振興 李向果)


  (正文結束)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