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水利與環境職業學院:以“1+2+3”模式 推動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發展
本網訊 近年來,河南水利與環境職業學院在創新創業教育改革中,以就業為主線,以競賽和科創為驅動,大力推動創新創業教育與思政教育、專業教育和校企合作耦合共生,構建形成一主線、雙驅動、三結合的“1+2+3”的創新創業教育模式,不斷提升創新創業教育育人成效。
以就業為主線,搭建創新創業教育育人體系
學校以就業為主線,統籌推進創新創業工作和招生就業工作,確定“優秀生源是學校高素質人才培養的重要基礎,創新創業能力是學生核心競爭力所在,高質量就業是學校育人成效體現”的工作思路,成立創新創業教育工作領導小組,構建“學校主導、部門統籌、學院主體、學生主動、全員參與、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出臺《創新創業學院建設方案》《創新創業學院立德樹人行動方案》等工作制度。明確把創新創業能力作為人才培養重要育人目標,設立創新創業實踐學分,構建專業教育與創業教育雙向融合的創業教育實踐機制,健全課堂教學、自主學習、結合實踐、指導幫扶、文化引領融為一體的創新創業教育體系,為師生廣泛搭建創新創業平臺。
以競賽和科創為驅動,提升創新創業教育育人動力
學校堅持把師生參加創新創業競賽和開展科技創新項目作為驅動創新創業教育向前開展的軸動輪,給與資金支持,加大獎扶力度,引導帶動全校師生積極參與創新創業項目。
“競賽驅動”以參加“互聯網+”大賽、全國大學生職業規劃大賽、河南省就業創業教學技能大賽等大賽要賽為著力點,充分動員全校師生廣泛參與。2023年,在河南省第九屆“互聯網+”大賽中,學校共組織上傳1534個項目到全國大學生創業服務平臺項目庫,推薦11個創業項目至省賽;在首屆全國大學生職業規劃大賽校內選拔賽中,6477名同學報名,5804名學生通過審核,初選了31名學生參加校賽復賽;在河南省就業創業教學技能大賽中,通過多輪次校內推薦選拔優秀教師參加比賽。結合學校特色,通過構建校賽、省賽、國賽一體化選拔培養體系,提升競賽成績。近兩年學校參加省內外創新創業有關賽項成績明顯提升,在“河南省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中獲得一二三等獎項32個,并在首屆河南省就業創業教學技能大賽中獲得銀獎,在首屆全國大學生職業規劃大賽中獲得國賽銀獎。
“科創驅動”按照我省實施創新驅動、科教興省、人才強省戰略的要求,統籌科技、創新和人才工作,把提升師生科創能力作為推動創新創業工作的重要動力來源,推動科創融合發展。近年來,學校獲批國家級“環境工程技術協同創新中心”1個、“生產性水處理實訓基地”1個和河南省工程研究中心等6個省級科研平臺,立項建設國家級職業教育教師創新團隊1個、河南省職業教育教師教學創新團隊2個,獲批專利近500項,結合專業特色開展的省內外科研創新項目和社會服務項目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全校師生重視、參與、推動創新工作的熱度越來越高。
以三結合為抓手,凸顯創新創業教育育人成效
學校大力推動創業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專業教育和校企合作緊密結合起來,推動思創融合、專創融合和產創融合在學校見效出彩。
結合思政教育進行潛力激發,堅持把《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就業指導》《創業指導》《職業素養教育》貫穿培養方案始終,運用案例分析、視頻教學、路演等方式豐富課堂教學,激發學生創新創業意識和欲望。堅持與黨的創新理論宣講和形勢政策課緊密結合起來,通過領導干部上講臺、大學生講思政課、黨團干部講黨課等方式,大力宣講黨和國家的創新創業政策和最新理論成果,介紹推廣學校創新創業支持保障舉措,點燃學生的創業夢想和激情。
結合學校專業群建設進行項目孕育,把創新創業項目培育作為實踐教學成效的重要檢驗標準,鼓勵各專業在專業實踐教學中組建創新創業團隊,開發創新創業有關項目。比如環境工程系依托環境類專業開發的《中水循環廁所》和《一縣一品——用設計力量賦能鄉村振興》項目,信息工程系依托信息系專業開發的《花草之友——花草園藝智能灌溉》項目,土木工程系依托測繪類專業開發的《無人機建模實景測繪——智能測繪與應用平臺》項目等,都彰顯了專業教育和創新創業教育的融合成效。
結合校企合作拓寬創業機會,以校企合作為依托,廣泛建立校外創新創業實踐基地,主動把創新創業教育課開設在企事業單位生產實踐一線,參與企業研發和創新業務體驗,為學生創業穿針引線。通過共建大學生校園創業服務網絡,邀請企業專家到校進行專業指導,組織學生到企業開展GYB培訓、SYB培訓和網絡創業培訓等,為學生創業鋪路筑橋。近年來,學校跨境電商、物流管理、信息工程等專業學生越來越多選擇在實習就業期進行創業,編織成厚厚的校園創業故事,實現了畢業、擇業和創業的良好融合。(河南水利與環境職業學院供稿)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