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經貿學院蘭考行:傳承焦裕祿精神,助力非遺產業發展
本網訊 為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弘揚志愿服務精神,鄭州經貿學院金融與經濟學院積極組織學生開展社會實踐活動。一支由不同專業學生組成的焦桐筑夢團,圍繞“焦裕祿精神與非遺傳承”主題,深入蘭考進行實踐調研,在傳承紅色基因與振興非遺文化方面取得顯著成效。
蘭考因焦裕祿精神而聞名遐邇。焦裕祿在蘭考任職期間,帶領群眾治理風沙等災害,其一心為民、無私奉獻的事跡成為當地重要文化符號。蘭考泡桐在治理風沙過程中廣泛種植,如今成為制作樂器的優質材料,形成了蓬勃發展的焦桐樂器產業,為當地經濟發展注入強大動力。
焦桐筑夢團的實踐活動于2025年1月12日啟動。當日清晨,團隊成員懷著崇敬之情走進焦裕祿紀念館。館區入口的泡桐花墻,見證著當年焦裕祿帶領蘭考人民戰天斗地的歷史。中心廣場上的紀念碑莊嚴肅穆,焦裕祿墓碑前,學生們敬獻敬意,默哀緬懷。館內的焦裕祿雕塑,生動展現了其堅定的精神風貌,將眾人帶回那段激情燃燒的歲月。
午后,團隊來到焦裕祿文化交流中心。成員們采訪了不同年齡段的群眾。老人飽含熱淚講述焦裕祿的奉獻,孩子們分享從焦裕祿書記事跡中學到的精神,這些聲音共同匯聚成對焦裕祿精神的深情禮贊,彰顯其在新時代的鮮活生命力。隨后,團隊前往焦桐廣場,仰望焦裕祿親手種下的枝繁葉茂的泡桐樹。樹旁,飄揚的旗幟與干部學院的焦裕祿雕像遙相呼應,激勵著蘭考人傳承精神、不懈奮斗,同學們在此合影留念,銘記傳承之志。
1月13日,焦桐筑夢團聚焦蘭考焦桐樂器產業發展。在蘭考焦桐樂器股份有限公司,專業講解員詳細介紹了古箏制造全流程,從原材料篩選到精湛工藝,再到精美的成品展示,令同學們大開眼界。負責人在交流中強調,焦裕祿精神是企業發展的核心動力,激勵著員工在每道工序上追求卓越,打造高品質樂器,加深了同學們對焦裕祿精神產業引領作用的理解。
之后,團隊抵達中國民族樂器村——蘭考縣堌陽鎮徐場村。村內制作聲與彈奏聲交織,家家戶戶的古箏廠房展現出產業的繁榮。伯韻古箏產業廠長夫人和小朋友的精彩古箏演奏,以嫻熟指法和優美旋律贏得熱烈掌聲,堅定了同學們助力產業發展的決心。
此次寒假實踐活動意義深遠。學生們通過實地調研、宣傳等方式,為紅色非遺古箏樂器項目注入新活力,傳播了焦裕祿精神。實踐將校園文化傳承理論與實際緊密結合,有效鍛煉了學生溝通、調研、組織等綜合能力,助力其樹立正確價值觀與社會責任感,促進了焦裕祿精神與非遺文化的深度融合,吸引社會關注,為蘭考文化產業發展貢獻智慧與力量,在傳承紅色文化與推動地方發展的道路上留下堅實足跡。(鄭州經貿學院供稿)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