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日報》報道河南職院第三屆全國技能大賽備賽情況
《鄭州日報》(2025年09月16日第02版)
技能照亮前程——聚焦第三屆全國技能大賽
毫米之間的匠心——走進河南職業技術學院備賽現場
技能成就人才,技能照亮前程。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三屆職業技能大賽即將到來之際,記者來到河南職業技術學院,感受選手的精益求精,體驗他們的備賽狀態,探究學院的技能人才培養之道。
“大賽臨近,在感受到壓力的同時,我們也保持著緊張而有序的備賽節奏,以不變應萬變。”河南職業技術學院數字創意與設計學院副院長王斌說。此次大賽,學院共參加數字交互媒體設計和家具制作兩個世賽賽項。
在家具制作賽項訓練場地,參賽選手翟淵博正低頭練習,他以尺為“刃”,對木料尺寸“錙銖必較”,斜切鋸、木工刨、鑿子在他手中上下翻飛,看似普通的工具,已成為他鏖戰的武器。每一道木紋的走向,每一次榫卯的咬合,都凝結著翟淵博的汗水與努力。
“在備賽前期,我們組織二三十個學生來到這里集訓,優中選優,確定參加比賽的人選。”家具制作賽項的指導老師鄧兆倫參加過前兩屆大賽,取得過多項好成績。
鄧兆倫介紹,家具制作賽項要求選手具備熟練并正確識圖的能力,熟練掌握各種木材、人造板、薄木及其家具五金配件的加工與應用,通過正確和熟練應用各種加工設備與手工工具,完成一件由箱體、腳架、門和抽屜等多個部件組成的柜類家具。
家具制作賽項包含了7個制作模塊和2個輔助模塊,評分點大約200項。鄧兆倫說:“我們的尺寸精度要做到0.5毫米以內,不能用數控設備,這就需要選手在平時多用手上功夫。”
“業精于勤,我們的備賽邏輯就是‘以題帶練’,在不斷的實戰模擬中超越昨天,可以說是‘卷自己’。”數字交互媒體設計賽項指導老師楊紹清用這樣一句話,概括了團隊近半年來的備賽狀態。面對這項全新的國家級賽項,他和選手湛魏萊正以超乎尋常的努力,向最高領獎臺發起沖刺。
數字交互媒體設計賽項,聽起來頗具科技感,楊紹清將其歸結為“分析與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他解釋道:“這個項目要求選手在給定的市場背景和需求限制下,綜合運用數字媒體知識、設計常識及前沿技術,從用戶痛點出發,提出一套完整的數字產品設計方案,并最終制作出能夠帶來數智化、沉浸式交互體驗的核心內容。”這不僅考驗選手的技術實現能力,更考驗他們從0到1的策劃、創意與邏輯構建能力。
整個競賽流程環環相扣,對選手的綜合素質提出了極高要求。湛魏萊介紹,整個過程仿佛是孵化一款真正的數字產品,“我們的目標,就是運用數字和媒體技術,為真實世界中的用戶提供一套高效的數字交互產品解決方案。”
為了將這套復雜的流程內化于心,團隊付出了常人難以想象的努力。“在比賽要求的基礎上,我們的日常訓練量差不多要多兩倍。”楊紹清透露。從清晨到深夜,日復一日的高強度訓練已成為日常。他們不言苦累,只專注于每一次練習是否比上一次更強。
這種高強度的訓練,背后是一套科學而嚴謹的備賽方法論。“我們堅持‘先實踐、后總結、再融入’的螺旋式提升路徑。”楊紹清總結道。團隊先投入實戰演練,在過程中主動發現問題、暴露短板,然后集中力量尋找最優解,并將其沉淀為經驗和標準,再融入下一次的訓練中,不斷抬高要求。為了最大限度地模擬競賽壓力和團隊協作,備賽中做到了“教練”與多名陪練選手齊上陣。
自備賽開始,團隊近半年心血的結晶,則凝聚在一份文檔中——截至目前,這份文檔的字數已有58萬。“這里面有我們詳盡的訓練計劃、每次練習后形成的經驗總結、所有仿真模擬題的復盤分析,只要是對備賽有幫助的,我們都會記錄下來,方便隨時回顧和總結。”楊紹清說。這58萬字,不僅是備賽的“活字典”,更是師生們用汗水和智慧澆灌,通往夢想之路的堅實階梯。
鏈接:https://zzrb.zynews.cn/page/1/2025-09/16/02/2025091602_pdf.pdf
文章來源:鄭州日報記者 楊柳 文 徐宗福 圖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