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南理工“三全”聯動促高質量就業
本報訊(通訊員連燕純鄒浩記者劉盾)“沒想到可以找到這么滿意的工作。”近日,華南理工大學信息工程專業2018級學生韋鈺收到佳都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遞來的“橄欖枝”,她將以技術類管培生的身份上崗。
在韋鈺看來,是母校的保駕護航助她求職成功。為推動畢業生順利就業,華南理工大學邀請就業指導中心教師、企業人事經理,向學生們傳授筆試、面試技巧等,還積極組織招聘會、雙選會、宣講會,為學生與用人單位搭建“鵲橋”。
“學校黨委切實關心關注畢業生的‘急難愁盼’,堅持把促進更高質量、更高水平就業作為一大要事抓緊抓實,作為‘我為師生辦實事’專項任務著力攻堅,將黨史學習教育成效轉化為促進就業的工作動力。”華南理工大學黨委書記章熙春說,學校建立全員化聯動工作機制、全方位推進崗位供給、全程化做好就業服務,多措并舉努力實現全員就業和全程就業“雙到位”、市場性崗位和政策性崗位“雙豐收”、就業率與就業質量“雙提升”。
為建立“從上到下”壓力傳導機制,學校黨委書記、校長親自抓就業,靠前指揮,抓重點、盯節點、破難點。進一步健全校院兩級就業創業工作領導小組工作機制,實行院長書記“分片包干”制,發揮班主任、專兼職輔導員、系所負責人、專業教師、學生黨員和學生干部作用。同時,建立健全就業工作督查、通報、約談、問責機制,召開全校就業動員會、分析會,對就業進度滯后院系開展督促指導檢查。
學校就業服務緊扣精準,建立“從前到后”過程跟蹤機制、“從進到出”利益攸關機制;對畢業生數據、就業市場大數據強化統計、分析,開展日報、周報、月報,為就業工作精準施策提供更科學有效的指導和依據;此外,健全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制度,發揮畢業生就業狀況對招生、學科專業設置、人才培養的反饋作用,把就業狀況與學科專業結構調整、院系招生指標等掛鉤。
如何為學生提供更多高質量的就業崗位?華南理工大學立足“大市場”,充分利用教育部、廣東省、廣州市、學校等平臺,積極推進校地、校企、校校合作。據統計,學校線上線下聯動,面向2021屆畢業生組織了54場跨學校、跨區域招聘會,召開了88場央企宣講會等,提供了逾60萬個崗位。
對就業崗位“做加法”的同時,內部挖潛也是華南理工大學的努力方向。學校先后出臺科研經費聘用人員管理辦法、科研助理崗位招聘辦法,今年開發768個科研助理崗位,其中518個崗位面向應屆生。此外,學校還充分發揮國家“雙創”示范基地作用,與9家央企示范基地建立結對共建關系,提升基地入駐項目吸納就業能力。近年來,該校涌現出荔枝微課、音書科技等一批創業帶動就業典型。
在學校舉辦的“青春逐夢職場活動月”中,資深人事經理向學生們分享了很多實用的簡歷制作、面試等技巧,土木與交通學院2018級學生孔祥鋒受益匪淺。他憑借專業技能等方面的優異表現,已與交通運輸部廣州打撈局簽約。
“我校根據學生需求,開展了學一門生涯課程、做一次職業測評、寫一份求職簡歷等‘五個一’活動,進一步提升畢業生的就業競爭力。”華南理工大學副校長李正說,學校著力構建全面覆蓋與個性定制相結合、線上線下相結合、課內與課外相結合的“三結合”職業生涯發展體系,引導學生樹立正確就業擇業觀。學,F已面向2022屆畢業生,舉辦了100余場職業啟航活動月等職業活動,覆蓋學生2萬余人次。
2021年11月,華南理工大學機械與汽車工程學院2018級學生小何簽約了中國石油塔里木油田分公司,月薪超過1萬元。小何來自單親家庭,學校輔導員對他重點關注,不但有針對性地推薦就業崗位,還為他提供就業心理輔導等幫助。
穩就業、促就業工作如何努力實現“一個都不能少”?華南理工大學著力加強政策兜底保障,重點關注關愛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等特殊群體。目前,學校為2021屆667名家庭經濟困難畢業生等申領發放求職創業補貼200余萬元,為2022屆畢業生847人申領254余萬元求職創業補貼。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