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网站|欧美福利小视频|国产亚洲一区二区在线|wwwproncom|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一线天视频

服務雙區 就業育人 ——深圳大學創新舉措促進畢業生高質量就業

來源:中國教育報 時間:2022-01-20  閱讀:次   |
42.9K

  學校就業工作本質上是育人,畢業生高質量就業則是衡量學校辦學成果的關鍵指標。1983年建校伊始,深圳大學就率先對畢業生實行“不包分配”和進行“就業指導”。邁入新時期,學校緊緊圍繞國家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的重大戰略,通過改革教學培養模式、完善行業對接機制和鍛造學生創新素質等多方位舉措,打造學校就業力品牌,全力促進畢業生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

  改革教學培養模式推出“創新實驗班”和“微專業”

  高質量就業首先要解決的是學校培養的畢業生必須符合新技術、新經濟、新業態對人才素質的客觀需求,同時也符合學生個性化發展和多樣化學習的內在需要。

  深圳大學與平安銀行、騰訊、華為等行業龍頭企業合作,開設各類“創新實驗班”46個,涵蓋科研、國際合作、產業應用、創新創業等,分層分類培養復合型人才。為應對金融科技專業人才緊缺,學校于2019年與國內首家互聯網銀行——微眾銀行共建金融科技學院,采用金融學和計算機學的文理“雙”修培養模式、課程教材的“雙”語培養環境、學術導師加業界導師的“雙”導師制度,以及深大獎學金和微眾獎學金的“雙”項獎學金計劃。微眾銀行、平安銀行分別負責本科生、研究生實習實訓。學生不僅學習金融科技理論知識,還同步深度接觸金融機構的真實運行系統和創新業務,可以“跳進大海去學游泳”。這種人才培養模式深受業界認可,學生還沒畢業,已經人均接到2—3個錄用通知。學校與騰訊合作建立廣東省首個人工智能學院,雙方構建了“學習+實訓+認證+就業”四位一體的人才培養新模式,騰訊產業互聯網學堂提供線上人才庫、線下招聘會、線下技術分享會及培訓班等合作內容。

  此外,學校還開展了“微專業”項目建設工作,通過“政產學研”協同育人、學科交叉課程建設和教學內容改革,提升學生就業競爭力和適應性。目前,全校已確立31項“微專業”,包括智能會計、跨境電子商務、人才服務和國際組織人才培養等。

  完善行業對接機制校招接入“比賽模式”

  高質量就業要解決人才供求匹配的有效性和穩定性。行業協會作為企業的集合,具有整合性、長遠性和公信力的特點。深圳大學非常重視與行業協會、商會和產業園區合作,通過舉辦人才合作論壇、資源對接會、校園招聘會等方式,率先走出了國內高校與行業協會常態化合作的新路子。

  例如,學校聯合深圳市社會組織總會、廣東省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促進會主辦了以“百業匯聚,人才共營”為主題的“2018首屆中國(深圳)行業—企業—高校人才合作研討會暨就業創業資源對接展”。研討會包括主題演講、圓桌論壇、熱門行業人才專題研討以及行業人才職業規劃工作坊,主講嘉賓皆由行業協會會長、秘書長、名企高管和業內專家擔任;對接展包括校園招聘、實習就業基地和創業項目合作等。來自全國11個省份近百所高校領導同行、數百家行業協會商會和企業負責人參加,近10萬人次觀看視頻直播。

  為進一步提高學生對實習就業的關注度、參與度,解決學生怕就業、緩就業的現實問題,同時助力用人單位更有效招聘,學校創造性地將面試以大賽形式接駁校園招聘活動,對已經舉辦了九屆的校級面試大賽進行升級,更加突出實戰性、精彩性和指導性。評委全部聘任知名企業人力資源部門負責人擔任,所有環節皆參照真實的招聘要求設計。決賽新增了踢館賽、搶位賽、壓力面試等環節,邀請正在校招的企業參加觀戰選人,“面試大賽中名企直發錄用通知”的做法成功吸引了上千名學生參賽。接下來,學校還將探索依靠大數據AI智能推送、分類精準搜索和教師內推等形式,有效激活實習市場和校招市場,分階段、分年級、分專業、分層次推進學校職業規劃教育全程化和系統化建設,為學生升學、出國、創業等提供分類精準化輔導。

  鍛造學生創新素質樹立學校就業品牌

  高質量就業要求學校培養出來的人才具有“辨識度”和“美譽度”。學校以核心素養培育為中心,構建思創融合、專創融合、科創融合、賽創融合、產創融合的“五融合”創新創業教育體系,形成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深度融合、知識傳授與能力培養系統整合、教學與科研有機結合的培養體系,實現創新創業教育對所有學生的“全覆蓋”。學校整合校內外教學資源,每年開設創新創業研究短課、指導課13門以上。組建國際灣區雙創聯盟,設立“創業服務工程”留學生碩士點,創建全國首創“創新應用博士后”項目,以本校雙創教育為主體,輻射粵港澳大灣區及國際四大灣區。學校創建了全國最早的大學生創業園,為學生提供創新創業的實踐平臺,每年孵化近百家入園企業。與企業聯合共建校外實習、實訓、實踐基地300多個,與34家社會孵化器機構合作建設“深圳大學大學生創業(創客)孵化基地”。從2009年至今,學校在創新創業教育等方面的投入過億元,無償支持大學生創業資金約6000萬元,至今已孵化近450家大學生企業,銷售額或市值1億元以上的企業5家,1000萬元以上的企業超35家,提供就業崗位超過1萬個。

  建校39年來,深圳大學始終以培養學生創新創業素質為立校之本,從這里先后走出了馬化騰、陳一丹、史玉柱、周海江等杰出企業家,也走出了13.4萬名深受用人單位歡迎的全日制畢業生,而“創新創業”標簽,正是他們的共同就業名片。

  (作者陳德明系深圳大學就業中心教研室主任)


  (正文結束)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