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味原創話劇《開飯!》首演 七頓飯遍嘗人生流轉
中新網北京8月6日電 (記者 應妮)新京味原創話劇《開飯!》5日晚在首都劇場首演,兩小時濃縮七十年,用七頓飯遍嘗人生流轉。該劇是導演黃盈的第8部新京味話劇,同時也是他個人導演生涯的第50部作品,黃盈曾表示這是一部寫給父輩們的作品,是給老一輩工人階層的贊歌。
何家一共三個孩子,大哥、二哥和三妹。他們分別出生于上個世紀40年代至50年代間。他們經歷了建國之后最為困難的一段時期,經歷了變革,經歷了動蕩,經歷了趨好,在時代的大浪翻卷間,他們漸漸老去了。從第一幕的1959年,到第七幕的2021年,130分鐘的演出濃縮了北京一部普通人家70年的變化,同時也得以窺見北京城七十年間的飛速變化。
如何在首都劇場的舞臺上呈現七十年的時代風貌變遷是一道“難題”。在和導演經過了幾輪討論之后,舞美設計李彪決定采用改變舞臺“遮幅”方式,給七場戲七個不同的“景別”。如果把舞臺比作一個鏡框,七場戲擁有不同的邊界大小,尺寸變化間,是視覺與心理的節奏轉換,也是時代與人情的變化。觀眾將在每一幕的換景中,親見“遮幅”開合的過程。
因為遮幅與舞美的變化需要一些時間,所以在幕與幕間的換場時,觀眾還將看到一系列多媒體影像呈現,這些畫面中堆疊著豐富的時代影像素材,無論觀眾處于怎樣的年齡階段,都會看到記憶中熟悉的印記。
時代變遷也給了道具設計孫亞樂不少的挑戰,其中最難的部分就是導演在進入劇場合成后,還在調整道具細節,就在首演前48小時,他還在加班加點制作一樣需要新替換的重要道具。據他統計,整出戲大大小小的道具大約一共有300余件。除了道具,近20位演員在七場戲中一共飾演了近百個角色,服裝設計姚曼準備了超過200件服裝。
事實上,該劇主演邵澤輝也是一名導演,此次應邀出演,于他而言是在舞臺上體驗父親的人生。“我的父親就是一位鋼鐵工人,他的性格、行事習慣,跟劇中我的角色有很多相似,這應該是我和這個角色最大的關聯。”經歷一個多月的緊張排練之后,他越發真切體驗到了父輩一路走來的不易與他們身上肩負的時代烙印。對于表演,他坦言不需要給自己更多的心理暗示,進入角色,平常心登臺。黃盈選擇邵澤輝很大程度上正是因為他身上的氣息就是角色本人,可以沒有障礙地理解角色與時代變遷。
從《馬前馬前!》到《棗樹》,再到三度合作的《開飯!》,在制作人李東看來,黃盈對于北京是有著“鄉愁”一般的情感,出生、成長自北京的黃盈骨子里就有這座城市文化的基因密碼,“藝術的一個價值就是要把消失的東西展示給你,《開飯!》這兩個小時在舞臺上的一切,就是鄉愁的標記。每一個想要了解北京這個城市和北京人的觀眾,都應該來看《開飯!》。”
導演黃盈說,在他看來,一個好的戲劇創作者,應該秉承著“為人民服務”的創作心態和行事原則。“什么樣的戲才是好戲?”這是一個常常被問到的問題,而落實到《開飯!》上,是生活的煙火氣,是來自普通人的樸素的感情平實故事,是整個創作團隊與生活在北京的人攜手,和北京大眾文化、藝術團體合作,打造出的一出老百姓能“看進心里”的好戲。也只有這樣的戲,才能成為一部經得住時間考驗的新京味兒精品大戲。
作為北京文化藝術基金2020年度資助項目、大戲東望·2021南鑼鼓巷戲劇展演季原創劇目、首都劇場邀約原創劇目,《開飯!》將持續演出至8月8日。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