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网站|欧美福利小视频|国产亚洲一区二区在线|wwwproncom|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一线天视频

“天府相冊”:記錄成都社會生活百年變遷

來源:中國新聞網 時間:2021-08-11  閱讀:次   |
42.9K

  中新網成都8月10日電 題:“天府相冊”:記錄成都社會生活百年變遷

  作者 單鵬 熊斯坦

  竹靠椅、蓋碗茶、龍門陣,是茶館里成都人特有的快活。上茶的伙計手提長嘴大茶壺,端起客人的茶碗,細細的水流從壺嘴里淌出,在空中劃出一條拋物線。茶館里,有神情肅穆的老人,也有剃著板寸頭、盯著大人熱絡攀談的兒童,也有人一言不發,雙臂搭在扶手上,全身裹在竹椅中,不急不慢地向外張望。這是攝影師卡爾·麥當斯在1941年用黑白照片記錄下的成都某茶館的一幕。

  茶館里的“慢生活”,是成都人骨子里對悠閑、安逸生活向往的縮影。一張拍攝于2002年成都大慈寺茶園的彩色照片中,茶客們喝茶的講究沒有顯著改變:竹制的桌椅、陶瓷的蓋碗、紫銅的茶壺以及“噼里啪啦”的麻將。但再仔細看,他們的穿衣打扮較幾十年前時髦多了,還有人將手機貼在耳邊,低頭說話。

  社會生活的變遷,正是成都博物館“天府相冊——百年成都圖片展”(以下簡稱圖片展)背后的關鍵詞。該圖片展設在成都博物館五層、六層公共空間,長廊式的“展廳”,一側是成都博物館的玻璃外墻,從這里可憑欄俯瞰成都市中心的天府廣場;另一側,169張經過放大的照片嵌在各類藝術裝置中,在緊湊的展覽空間里生動詮釋著成都近一百年社會生活方方面面的變化。

  對成都過去一百年的歷史而言,僅169張照片難以展示其全貌。不過,該圖片展從獨特視角來回顧這段歷史,成都博物館策展人劉秋佚認為,地標性的建筑、界定城市記憶的風物以及流經成都的錦江,都是這座城市百年變遷的最好注腳。

  民國時期,由于陸上交通不發達,四川省內城際交通還十分依賴水運,本次圖片展中,幾張拍攝于上世紀30年代的老照片就記錄了幾位加拿大友人乘船8天,從樂山出發、沿岷江而上駛往成都的經歷;另一幅民國時期的老照片中,成都東門碼頭停靠著多艘烏篷船,顯示出錦江曾經的繁忙。而如今,失去“交通樞紐”功能的東門碼頭作為“夜游錦江”旅游體驗項目的游客碼頭而存在,該項目設計者夏戰戰專門用相機攝下錦江夜景:水面倒映著兩岸五顏六色的彩燈,小船駛在水面上,仿佛在一條彩色綢帶上悠然前行。

  交通的發展讓成都人擺脫了對江河的過度依賴。由于地形地貌復雜,四川曾長期面臨“蜀道難”困境。近年來,四川在公路、鐵路、航空、水路全面發力,從“蜀道難”邁向“蜀道通”“蜀道暢”,本次圖片展最新的一幅照片,便是今年6月成都天府國際機場正式開航投運當日,民航客機行駛在跑道上的場景。

  成都的新舊交替也通過各大地標和城市生活展現出來,老照片與新照片、舊日街景與現代城市風貌對比鮮明,給人一種時空交錯感。舊日的成都春熙路,長衫是最常見的穿著,街上不斷有車夫拉著黃包車疾馳而過;鹽市口的轉盤內,商販扎堆販賣布鞋。如今,成都春熙路商圈的太古里商業街是成都人氣最旺的商業街區之一,傳統川西風格的建筑與現代商業氣質并不違和、相得益彰;大慈寺前是滑板愛好者的聚集地,不時有年輕人踩著滑板一躍而起,把矯健的身影定格在照片之中。

  “‘天府相冊’保存了成都人珍貴的城市記憶,彰顯了成都獨特的氣質,是一首獻給成都的‘敘事詩’。”劉秋佚說。


  (正文結束)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