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嶺市母親教育中心:用中華文化滋養(yǎng)人心
過完暑假,田萍(化名)的兒子小昌將迎來他的大學生活——他已被上海某高校哲學專業(yè)錄取。談及教育孩子的心得,田萍說:“孩子需要榜樣,鐵嶺市母親教育中心用中華文化滋養(yǎng)了我的內心,讓我為孩子樹立了好榜樣。”
8年前,田萍離婚了,那段時期成了她與兒子的低谷期,小昌變得內向、不愛說話。2015年,憂心忡忡的田萍走進鐵嶺市母親教育中心。在這里,她通過對中華文化的學習,懂得了“孝”是一切美好品德的芽兒,也是一個人生命成長的基礎。
之后,她常帶小昌回到孩子爺爺奶奶身邊盡孝。慢慢地,小昌變得體貼懂事,并考上理想的大學。田萍很感謝母親教育中心在她低谷時期給予的鼓勵和幫助。
2013年,曾有20年從教和20多年從政經(jīng)歷的王淑榮,在退休后創(chuàng)辦了這一非營利性社會公益組織——鐵嶺市母親教育中心,通過課堂培訓及到社區(qū)、學校、企業(yè)和機關單位舉辦講座,增強母親的教育意識,促進家庭和諧。
談及創(chuàng)辦該中心的初衷,王淑榮說:“在教師生涯中,我遇到很多孩子因家庭教育缺失而誤入歧途。我認為,要想改變孩子,必須首先改變家長,建設家庭、建立家教、端正家風。而在整個家庭或家族中,母親是核心,有教育家曾經(jīng)說‘教育了母親,就是教育了整個家庭’。”
鐵嶺市母親教育中心有家庭建設文化走廊、青芽兒讀書會、幸福自習室、黨建閱覽室、文化大課堂等。通過多年實踐,該中心已探索出系統(tǒng)性課程體系,包括原生家庭的根本教育、童蒙養(yǎng)正的筑基教育、兒童少年的美德教育、青年學子的勵志教育等。課程以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為教學主旨,并融合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即用中華文化的智慧和力量實現(xiàn)化育人心和喚醒生命的教育目標。
6年前,本科生張亮(化名)因沉迷游戲導致多門考試掛科,其母親帶他來該中心尋求幫助。在這里,他重溫了《了凡四訓》等經(jīng)典內容。培訓過程中,老師的授課、學員的狀態(tài),特別是該中心志愿者的奉獻精神,讓他重拾學習信心、戒掉游戲癮,后來考研成功。
目前正在讀博士的張亮感概:“回憶這段經(jīng)歷,很感謝母親教育中心這個平臺。在這里,我在中華文化的智慧中篤定了志向、撐起了格局、放大了心量。”
“母親教育作為以傳承中華文化為使命的公益組織,正在以民間助手的身份參與政府的基層社會治理工作,期待發(fā)揮更大的社會效應和公益價值。”母親教育中心負責人柴智介紹,從2019年開始,該中心不斷走進機關單位、社區(qū)、學校、企業(yè)等,通過擴大公益服務范圍,努力探索一條公益組織輔助政府解決基層實際問題的模式與路徑。
目前,該中心是團遼寧省委、省婦聯(lián)、團鐵嶺市委、市檢察院等單位的掛牌志愿服務基地,也是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教育基地”和“家庭文化建設基地”。柴智表示,母親教育中心通過創(chuàng)新與轉化,將凝聚更多的社會力量,成為政府有力的好幫手。(記者 王晨)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