賡續紅色血脈 紀念廣州起義94周年活動舉行
中新網廣州12月11日電 (記者 程景偉)由廣州市文化廣電旅游局指導、廣東革命歷史博物館承辦的“1927永遠的紅色”紀念廣州起義94周年活動,11日在廣州起義紀念館舉行。廣州起義烈士后人等到場出席活動。
1927年,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廣州起義公開打出了“工農紅軍”的旗號,開創了城鄉配合、工農兵聯合舉行武裝起義的先例,建立了第一個城市蘇維埃政權,在華南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樹立起了一面鮮紅的旗幟。它與南昌起義、秋收起義以及其它許多地區的武裝起義一起,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革命戰爭、創建人民軍隊的開端。
上午9時許,烈士后人、來自廣東女子職業技術學院的師生們以及廣東革命歷史博物館工作人員,在廣州起義烈士陵園主墓向烈士默哀、敬獻花圈,表達對先烈的哀悼和緬懷之情。
廣州起義烈士楊殷的外孫女崔靜薇認為紀念活動彰顯了廣州起義精神,是對革命先輩精神的傳承與弘揚。隨著老人聲音緩緩落下,廣東華僑中學學生們的詩歌朗誦聲音響起:“我的祖國,高山巍峨,雄偉的山峰俯瞰歷史的風狂雨落。暮色蒼茫,任憑風云掠過,堅實的脊背頂住了億萬年的滄桑從容不迫……”
現場還舉行“紅色追尋”紀錄片發布儀式。該片記錄了廣東革命歷史博物館舉辦的“紅色文化輕騎兵之追尋革命足跡”活動。此外,現場進行的情景講述《請黨放心,強國有我》節目里,大學生和廣州起義人物展開了“對話”。
賡續紅色血脈,傳承紅色基因,希望不僅在舊址里、在史書上,更應該在年輕人身上。為此,在活動現場,廣東革命歷史博物館與上海大學、廣州大學美術與設計學院等高校合作,共同啟動“紅色思政大課堂”,將通過巡展、黨課、研發思政課程、聯合開展課題研究、現場教學、志愿服務等多種形式,搭建思政理論創新與思政社會實踐雙向貫通平臺,傳承共產黨人精神譜系。
當天,廣州城市旅游問詢救援服務中心(廣州文化旅游產業促進中心)聯合廣東革命歷史博物館、北京路管委會,在廣州旅游信息咨詢中心(北京路網點)戶外廣場開展了“木棉紅,永傳承,我們的紅色故事——紀念廣州起義94周年”粵語講古活動。
此次紅色講古活動以非遺語言藝術為媒介,“粵語講古”非遺傳人彭嘉志以及愛好粵語講古的少先隊員們,以鮮活的粵語方言,向觀眾講述張太雷等革命先輩的熱血故事,重現1927年12月11日那段風云變幻的起義歷史。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