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商都遺址博物院試開館 近千件(套)文物講述早商沉浮
中新社鄭州12月19日電 (記者 韓章云)鄭州商都遺址博物院19日試開館。館藏的近千件(套)文物向世人講述三千六百多年前巍巍商都的顯赫與沉浮。
鄭州商都遺址博物院位于河南省鄭州市管城區的商都遺址考古公園內。2021年全國“百年百大考古發現”中,商都遺址名列其中。
3600年前的鄭州,是商王朝開國之王成湯的亳都,以黃河流域為中心的商文明在這里形成與發展。鄭州商代都城是公認的商代早期王朝都城,它代表的商文明,集合了國家、城市、青銅器、文字四個文明要素,在中華文明史和世界文明史上占據重要地位。
當日試開館的鄭州商都遺址博物院,是一座講述早商文化的專題遺址博物館,展廳面積5500余平方米,陳列的珍貴文物全面展示了鄭州商都遺址七十年來的考古發掘研究成果。
記者在沙盤廳看到,大型復原沙盤結合數字投影的展示形式,直觀呈現了鄭州商代都城的整體城市布局和功能分區。主題展廳內,近千件(套)出土文物展現出商代王室貴族和城市平民的社會生活。其中包括,將中國開始燒制瓷器的時間提前了1000多年的商代原始瓷尊、商代獸面紋青銅鉞,以及戰國時期的字陶文等。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