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蔬菜“登山”記
這是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紅原縣邛溪鎮熱坤村的蔬菜大棚(8月13日攝,無人機照片)。
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通過科技興農,使高山蔬菜種植區從海拔1000多米上升至海拔3300多米,種植面積增至28萬余畝,年產特色蔬菜73萬噸。高原群眾不僅吃上時令蔬菜,更增加了創收致富的新途徑。
新華社記者 江宏景 攝
8月13日,在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紅原縣刷經寺鎮加當村,農業技術推廣研究員茍俊(前右)在查看收獲的萵筍生長情況。
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通過科技興農,使高山蔬菜種植區從海拔1000多米上升至海拔3300多米,種植面積增至28萬余畝,年產特色蔬菜73萬噸。高原群眾不僅吃上時令蔬菜,更增加了創收致富的新途徑。
新華社記者 江宏景 攝
這是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馬爾康市松崗鎮丹波村的蔬菜基地(8月12日攝,無人機照片)。
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通過科技興農,使高山蔬菜種植區從海拔1000多米上升至海拔3300多米,種植面積增至28萬余畝,年產特色蔬菜73萬噸。高原群眾不僅吃上時令蔬菜,更增加了創收致富的新途徑。
新華社記者 江宏景 攝
8月13日,在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紅原縣邛溪鎮熱坤村的蔬菜大棚,種植戶在收割芹菜。
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通過科技興農,使高山蔬菜種植區從海拔1000多米上升至海拔3300多米,種植面積增至28萬余畝,年產特色蔬菜73萬噸。高原群眾不僅吃上時令蔬菜,更增加了創收致富的新途徑。
新華社記者 江宏景 攝
8月13日,在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紅原縣刷經寺鎮加當村,當地群眾在收割高原萵筍。
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通過科技興農,使高山蔬菜種植區從海拔1000多米上升至海拔3300多米,種植面積增至28萬余畝,年產特色蔬菜73萬噸。高原群眾不僅吃上時令蔬菜,更增加了創收致富的新途徑。
新華社記者 江宏景 攝
8月13日,在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紅原縣刷經寺鎮加當村,當地群眾在收割高原萵筍(無人機照片)。
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通過科技興農,使高山蔬菜種植區從海拔1000多米上升至海拔3300多米,種植面積增至28萬余畝,年產特色蔬菜73萬噸。高原群眾不僅吃上時令蔬菜,更增加了創收致富的新途徑。
新華社記者 江宏景 攝
分享到:
8月13日,在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紅原縣邛溪鎮熱坤村的蔬菜大棚,農業技術推廣研究員茍俊(右)在給蔬菜種植大戶答疑解惑。
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通過科技興農,使高山蔬菜種植區從海拔1000多米上升至海拔3300多米,種植面積增至28萬余畝,年產特色蔬菜73萬噸。高原群眾不僅吃上時令蔬菜,更增加了創收致富的新途徑。
新華社記者 江宏景 攝
分享到:
8月13日,在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紅原縣刷經寺鎮加當村,當地群眾在收割高原萵筍(無人機照片)。
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通過科技興農,使高山蔬菜種植區從海拔1000多米上升至海拔3300多米,種植面積增至28萬余畝,年產特色蔬菜73萬噸。高原群眾不僅吃上時令蔬菜,更增加了創收致富的新途徑。
新華社記者 江宏景 攝
8月13日,在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紅原縣刷經寺鎮加當村,當地群眾在收割高原萵筍(無人機照片)。
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通過科技興農,使高山蔬菜種植區從海拔1000多米上升至海拔3300多米,種植面積增至28萬余畝,年產特色蔬菜73萬噸。高原群眾不僅吃上時令蔬菜,更增加了創收致富的新途徑。
新華社記者 江宏景 攝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