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通遼:鹽堿灘變身豐產田
10月29日,在內蒙古通遼市科爾沁左翼中旗花吐古拉鎮三家子村的鹽堿化耕地改良試點示范區,農機手駕駛收割機收割玉米。
2020年以來,內蒙古通遼市科爾沁左翼中旗啟動實施2萬畝鹽堿化耕地改良試點工作,引入科研機構參與試驗示范、科技攻關,因地制宜應用改良措施,重點推廣增施有機肥、深翻淺旋、秸稈還田、種植耐鹽堿作物等綠色改良模式,使得昔日的鹽堿灘變身豐產田。2022年,被納入鹽堿地改良項目的耕地迎來玉米豐收,平均畝產從之前的800斤左右提高到1500斤左右,有效帶動種糧戶增產增收。
新華社記者 連振 攝
10月29日,在內蒙古通遼市科爾沁左翼中旗花吐古拉鎮三家子村的鹽堿化耕地改良試點示范區,農機手駕駛收割機收割玉米。
新華社記者 連振 攝
10月29日,在內蒙古通遼市科爾沁左翼中旗花吐古拉鎮三家子村,一位村民晾曬玉米。
新華社記者 連振 攝
10月29日,在內蒙古通遼市科爾沁左翼中旗花吐古拉鎮三家子村,村民在晾曬玉米。
新華社記者 連振 攝
10月29日,在內蒙古通遼市科爾沁左翼中旗花吐古拉鎮三家子村的鹽堿地改良項目示范基地內,工作人員王偉介紹鹽堿地分類。
新華社記者 連振 攝
在內蒙古通遼市科爾沁左翼中旗花吐古拉鎮三家子村,農機手駕駛播種機在鹽堿化耕地改良試點示范區種玉米(2022年5月攝,無人機照片)。
新華社發(司鳳祥 攝)
在內蒙古通遼市科爾沁左翼中旗花吐古拉鎮三家子村,農技推廣人員測量玉米株距(2022年6月攝)。
新華社發(司鳳祥 攝)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