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代表委員在兩會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來自清華大學的全國人大代表和全國政協委員發揮專業優勢,圍繞教育、科技、文化、經濟等熱點問題積極建言獻策。
我們選登部分代表委員的“兩會聲音”,快來聽聽清華大學代表和委員們有何精彩觀點吧!
(正文按代表委員姓氏筆畫排序)
王希勤
全國人大常委
清華大學校長
頂尖人才培養應將“頂天”“立地”相統一。
一是本科通專融合,即在本科生培養上持續加強通識教育,并將通識教育理念融入到專業教育中,在高年級階段引導學生適當接觸專業領域,通過專業課程和本科生科研,幫助學生打下扎實基礎。
二是本研貫通培養,即做好一體化設計,著重設計具有連貫性和漸進性的課程體系,鼓勵優秀學生提前統籌規劃研究生階段的科研與本科階段的學習。
三是在研究生培養中將“頂天”與“立地”相結合,加快培養一批不同學科和專業的緊缺型拔尖創新人才,特別是基礎學科拔尖人才和卓越工程人才。
四是突破功利性教育的局限,加強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意識,培養學生具有超越當下、超越本地本國、超越人類自身的視野和格局。
田軒
全國人大代表
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副院長
建議從加強頂層設計、發揮數字經濟作用、推進網格化市場建設、加速城鄉分治制度改革和支持區域科技和商業創新等方面進一步加強政策合力,系統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
推進證券交易所公司制改革,建議穩步推進交易所公司制改革,提高交易所自主權。在完善證券市場法制、自律監管機制的基礎上,將上市審核權、規則制定權、自律監管權等交給證券交易所,突出交易所的監管主體責任,充分授權證券交易所根據市場實際情況制定自律規則。
圍繞新三板政策,建議建立分層股權治理服務體系,化解掛牌公司股權高度集中問題。改善北交所做市規則,進一步降低做市商業務資格要求,鼓勵具備豐富經驗和有較強做市業務能力的中小券商參與進來。以全面注冊制為抓手,打通全市場轉板通道。
白重恩
全國政協委員
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院長
為了更好地推動相關改革,傳導減排動力,建議改革排放配額的初始發放方式,從將配額免費發放給電力企業,改為免費發放給終端用戶,特別是居民,電力企業在碳排放權市場上收購配額來滿足其需求。
為了更好地保持我國光伏產業的國際競爭力,建議將光伏硅片制備技術不列入限制出口技術目錄。同時,建議國家加強對光伏產業的宏觀指導和頂層設計,繼續支持我國光伏行業加強技術創新,掌握核心關鍵技術,鼓勵企業立足全球市場,積極開展對外布局,提升對全球光伏產業鏈的把控能力及本土化制造能力。
李景虹
全國政協委員
中國科學院院士
清華大學化學系教授
關注職業教育國際化發展話題,建議國家積極引領,制定服務“一帶一路”建設的國際化職業教育政策,促進職業教育積極參與國家重大項目。建立“一帶一路”技能人才需求預測數據庫,更好地服務職業院校技能人才培養;將留學高職院校納入“留學中國”的總體框架,以吸引“一帶一路”沿線各國留學生;緊貼“一帶一路”建設需求,有針對性地對職教教師開展培訓,加強專業教師相關小語種培訓,提高教師落實一體化教學能力、跨文化交流能力。
建議加強軟質塑料回收利用,實現廢棄塑料應收盡收。建議制定行業標準,從軟包裝制品前端設計開始就充分考慮易回收性和易再生性;完善回收體系,探索商業運作模式,加強軟塑回收利用的技術研發和創新,推動回收再生利用產業鏈各環節的聯動;加大公眾宣傳,倡導綠色消費,引導公眾對低值可回收物養成正確的收集和投放習慣,探索出適合中國國情的可復制、可推廣的市場化商業模式。
陳曄光
全國人大代表
中國科學院院士
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
建議進一步改革和完善居留政策,讓外籍人才待得住、用得好、流得動。
一是將外籍人才納入我國考評體系和保障體系,優化健全考評制度,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因地制宜建立健全針對外籍人才的社會保障制度,保障其在華的合法權益。
二是完善一體化的服務平臺。推動外籍人才在華居留許可數據芯片化。可以在外籍人才辦理居留許可時,簽發一張具有芯片數據的居留身份證件,作為其在境內工作生活時申請和享受公共服務體系的身份證件。同時提高公共服務配套設施的可及性,完善相關設施與服務的外語標識。
歐陽明高
民盟盟員,全國政協常委
中國科學院院士
清華大學車輛與運載學院教授
建議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繼續保持我國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已經取得的產業優勢地位。尤其是要發揮新能源汽車作為交通工具、儲能裝置、智能終端的多重功能和超長產業鏈與超大規模經濟效應,以及市場化、國際化、競爭性的產業特點,促進我國產業的全面升級和在全球市場的綠色品牌形象。進一步發揮市場競爭的核心作用。依托頭部企業建立國家研究機構。發揮中小企業的后備軍作用,發展壯大新能源產業創新創業隊伍。發揮政府科研機構和研究型高校在基礎研究、人才培養和技術支撐方面的重要作用,聚焦全固態電池、綠色氫能、智慧能源與V2G技術等,建立新能源交叉學科、從基礎層次進行原始創新,力爭涌現出顛覆性成果。
羅永章
全國政協委員、民進中央委員
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
建議將阿爾茨海默病防治體系上升為國家戰略,在全社會形成合力,共同應對。建議將阿爾茨海默病列入國家公共衛生優先事項,將其防治體系作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國家戰略,從預防、早診、干預、研究、支持、實施、立法和評估等方面進行部署。加強科普教育,提升全社會對阿爾茨海默病的關注度;建立早期篩查機制,做到早期干預,提高診斷普及性及治療可及性;構建針對阿爾茨海默病患者的長期保障體系,完善保險機制;增加專業的長期護理機構數量。加強對阿爾茨海默病基礎研究支持力度。不斷完善政策機制,采用更多市場手段激勵企業創新。同時,加速推動科研成果轉化,讓創新成果盡快造福患者。此外,完善相關法規,為阿爾茨海默病候選藥物研發開設綠色通道,激發藥品創新和投資者的積極性。
聶鑫
全國政協委員
清華大學法學院教授
重點關注司法公開問題,建議立足當前中國的司法公開現狀,研究制定專門的《司法公開法》。
(1)司法公開需要從法律上賦予當事人及相關利害關系人合理救濟隱私的渠道和權利。
(2)需要針對司法公開數據的使用和管理,作出明確的制度安排。
(3)從正反兩方面對司法公開提出要求,既要確保司法公開嚴守政治安全底線,又要切實防止選擇性公開或者公開流于形式。
建議完善街道層面直接有效的民主協商、民主決策、民主管理與民主監督機制。
要完善街道人大工委制度,制定、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賦予街道人大工委明確的決策、管理與監督職權;健全街道人大工委的組織機構,充實人員配備,設置獨立辦公室以保障其日常運行;大力提升區(市)人大代表履職能力,拓展人大代表了解民意的渠道。
此外,建議健全最近幾年部分地區推行的街道議政代表會這一協商民主的新平臺,充分發揮“有事好商量,眾人的事情由眾人商量”的精神,把基層協商民主落到實處。
戚益軍
全國政協委員
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
建議提高我國生物育種自主創新能力,從國家戰略高度,瞄準育種創新薄弱環節,通過提能力、強企業、搭平臺、嚴監管、促合作,加快實現種業科技自立自強。一是提升原始創新能力。推進生物育種國家實驗室建設,搭建生物育種關鍵性技術支撐平臺,對基礎性、前沿性研究給予長期、持續、穩定支持,提升育種技術原創能力。二是實施種業強企戰略。持續強化種業企業技術創新主體地位,優先支持創新型企業發展,培育一批大而強、專而精、有國際競爭力的種業企業集團。三是搭建產學研用融合平臺。四是提升全鏈條行業監管能力。五是拓寬國際交流合作渠道。
建議取消博士后申請年齡和年限限制,提高對博士后的資助強度及規模,減少對博士后“類學位”式的管理制度。
程京
全國人大常委
中國工程院院士
清華大學醫學院教授
建議鼓勵和引導開展中醫藥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設立具有戰略性全局性前瞻性的國家重大科技項目,加快中醫藥科技創新與轉化應用。注重用現代科學解讀中醫藥學原理,推進中醫藥與現代科學相結合;立項支持中醫藥科學化建設,加強數字醫療在中醫藥領域的基礎研究與應用示范,實現關鍵技術跨代際突破。鼓勵國家實驗室、國家工程研究中心、高新技術企業參與應用基礎研究,產出一批具有重大國際影響力的原創性成果。
建議逐步推進智能中醫診療設備進基層,提升基層中醫服務能力,并搭建起中西醫結合的基層診療體系。借助現代科技手段和人工智能輔助診療技術,對基層人群進行預防式健康篩查及管理,實現早發現、早干預、早治療,防止出現因病致貧因病返貧。鄉村振興、健康先行。
蔡繼明
全國人大代表
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教授
為加快推進全國統一的土地大市場建設,需全面貫徹落實中央有關土地要素配置市場化的精神,加快推進土地的計劃管理向市場化配置轉變。同時,需正確處理市場決定與政府規劃的關系,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改革現行的土地用途管制制度。
圍繞農民工進城落戶,建議加快分類放寬或取消城鎮落戶限制的步伐,有序發展城市群和都市圈,促進大中小城市協調發展。
為拓寬農民獲取財產收益的渠道,需要在以下四方面推進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賦予農村宅基地完整的用益物權,擴大農民獲取財產收益的渠道;賦予農村宅基地完整的擔保物權,擴大抵押物流轉范圍;應允許集體土地所有權人設置建設用地使用權;取消對集體土地入市不必要的限制,擴大宅基地使用權流轉范圍。
封面圖 | 霍元東
排版 | 郭熙嵐
編輯 | 孫東臨 趙姝婧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