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网站|欧美福利小视频|国产亚洲一区二区在线|wwwproncom|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一线天视频

抗戰精神 誓死御侮還我河山

來源:中國教育報 時間:2021-08-13  閱讀:次   |
42.9K

  ■奮斗百年路啟航新征程

  中國人民在抗日戰爭的壯闊進程中孕育出偉大抗戰精神,向世界展示了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情懷,視死如歸、寧死不屈的民族氣節,不畏強暴、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百折不撓、堅忍不拔的必勝信念。偉大抗戰精神,是中國人民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將永遠激勵中國人民克服一切艱難險阻、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

  ——習近平

  在2020年9月3日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中國人民在抗日戰爭的壯闊進程中孕育出偉大抗戰精神,向世界展示了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情懷,視死如歸、寧死不屈的民族氣節,不畏強暴、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百折不撓、堅忍不拔的必勝信念。偉大抗戰精神,是中國人民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將永遠激勵中國人民克服一切艱難險阻、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為我們學習和把握偉大抗戰精神指明了方向。

  抗戰精神的形成背景

  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偉大抗戰精神形成的文化土壤。抗日戰爭前,中國人民已進行了近百年共御外侮的英勇斗爭,在這一歷史進程中,民族精神不斷覺醒和升華,這是偉大抗戰精神形成的歷史基礎。中國共產黨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使中國人民在精神上由被動轉入主動,這是偉大抗戰精神得以形成的思想基礎。日本軍國主義的野蠻入侵,給中華民族帶來了極其深重的災難,團結御侮、抗日救亡成為中國社會的政治主題和全民族的共同要求,全中國人民空前團結起來英勇抗戰,這是抗戰精神形成的實踐基礎。

  中國共產黨在偉大抗戰精神形成和發展中發揮著關鍵作用。首先,中國共產黨凝聚了抗戰精神之魂。九一八事變后,中國共產黨率先舉起抗日救國的旗幟,推動抗日救亡運動;在長征的險惡環境中,依然以北上抗日為己任,并力主和平解決西安事變,推動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谷諔馉庍M入相持階段后,中國共產黨“堅持抗戰,反對投降,堅持團結,反對分裂,堅持進步,反對倒退”,堅持有理有利有節的斗爭原則,打退國民黨頑固派掀起的三次反共高潮,維護了團結抗戰的局面。其次,中國共產黨闡明了抗戰必勝之理。區別于國民黨的片面抗戰路線,中國共產黨提出了全面抗戰路線,即人民戰爭路線。為駁斥妨礙奪取抗戰勝利的各種錯誤論調,中國共產黨闡明了持久戰戰略總方針,以及一整套抗日游擊戰爭的戰略戰術。再其次,中國共產黨力行艱苦抗戰之實。中國共產黨代表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抗戰意志最堅定,抗戰行動最堅決。九一八事變后,中國共產黨就堅決主張“以民族革命戰爭驅逐日本帝國主義出中國”。局部抗戰階段,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東北抗聯等武裝是東北抗日的主要力量。七七事變后,抗日戰爭全面爆發,紅軍(后改編為八路軍和新四軍)將士立即通電全國,誓“為保衛國土流最后一滴血”。八路軍不待改編就緒,就東渡黃河,開赴華北前線,取得一個又一個勝利。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人民和軍隊,正如朱德同志所說,“其抵抗的極端英勇,其對所受苦難的極端堅忍,其犧牲的極端壯烈,實是代表了中華民族最浩大的正氣,寫下了中華民族在抗戰中最壯烈不朽的史詩”。

  抗戰精神的深刻內涵

  偉大抗戰精神有著深刻而豐富的內涵。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情懷。九一八事變后,擺在中國人民面前的是,“抗日則生,不抗日則死”,抗日救國成為全國人民的主要任務,成為中華民族每個同胞的神圣天職,中國人民的愛國熱情像火山一樣迸發出來。中國共產黨最早高舉全民族抗戰的旗幟,號召全國人民團結起來抗擊日本侵略者。國民黨部分愛國官兵組織的局部抗戰,也一定程度鼓舞了全國人民抗戰的信心。全國各界群眾紛紛加入抗日救亡的行列,集會游行,要求國民黨政府停止內戰,出兵抗日。海外華僑懷著赤子之心,與祖國同呼吸、共命運。

  視死如歸、寧死不屈的民族氣節?谷諔馉幹校汕先f的英雄慷慨赴死,英勇就義,彰顯了中華民族威武不屈的浩然正氣。1940年2月,東北抗聯第一路軍總司令兼政委楊靖宇孤身被圍,面對敵人的勸降,楊靖宇凜然回道:“不必多說,開槍吧。”楊靖宇犧牲后,日軍殘忍地將其割頭剖腹,發現他的胃里只有沒能消化的樹皮、草根、棉絮和青苔,沒有一粒糧食。以楊靖宇、趙尚志、左權、彭雪楓等為代表的一批抗日將領,狼牙山五壯士、劉老莊連、東北抗聯八位女戰士等眾多英雄群體,都是體現中國人民民族氣節的光輝典范。

  不畏強暴、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面對強敵,在決不妥協的血戰中,中國軍民展現了一往無前的革命英雄主義氣概。毛澤東同志指出:“不論在任何艱難困苦的場合,只要還有一個人,這個人就要繼續戰斗下去。”從七七事變后全面抗戰開始到抗戰勝利,中國軍隊進行重要戰役200余次,大小戰斗近20萬次,擊斃傷俘日軍150余萬人。中國戰場抗擊的日軍,最多時達100萬以上,日本戰敗后,向中國投降的日軍共128萬余人。同時,中國軍民傷亡3500萬人以上?谷諔馉幍膫ゴ髣倮,是中國人民前仆后繼、頑強抗爭、誓與侵略者血戰到底得來的。

  百折不撓、堅忍不拔的必勝信念?谷諔馉幨窃跇O端困難的情況下進行的,是對中國人民意志的巨大考驗。但無論條件多么艱苦,無論戰爭多么殘酷,無論犧牲多么巨大,中國人民從來都沒有動搖光復河山的決心。各抗日根據地在極端艱苦的條件下自力更生,在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方面取得了卓有成效的建設成就。大后方的人民群眾雖歷盡各種苦難,但始終同仇敵愾支援抗戰?谷諔馉幍膫ゴ髣倮,再一次雄辯地證明了毛澤東同志所說的,“我們中華民族有同自己的敵人血戰到底的氣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礎上光復舊物的決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

  抗戰精神的時代價值

  偉大抗戰精神,是中國人民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是激勵中國人民勇于面對各種斗爭、克服一切艱難險阻、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強大精神動力。

  弘揚偉大抗戰精神,擔當偉大使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中國人民進行了一百多年的持續奮斗,直到抗日戰爭,才取得近代以來反抗帝國主義侵略的第一次完全勝利?箲鹬,中國共產黨為民族生存而戰,為國家獨立而戰,贏得了廣大人民群眾的衷心擁護,民族復興有了堅定的領導力量?箲饎倮,進一步堅定了民族復興的自信,開辟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經過幾代人的努力,今天,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實現這個目標。學習和弘揚偉大抗戰精神,能夠使我們從中汲取力量和勇氣,擔當起歷史賦予我們的神圣責任,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接續奮斗。

  弘揚偉大抗戰精神,永葆黨的初心。我們黨從誕生之日起就始終堅守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和使命。一切為了人民,緊緊依靠人民,是黨在抗戰時期各項政策的根本出發點。全國人民總動員,改良人民的生活,是黨的抗日救國十大綱領的重要內容。八路軍和新四軍等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人民軍隊,在抗戰中最為勇敢堅決,根本原因在于他們是人民的軍隊,“是徹底地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毛澤東同志指出:“一切從人民的利益出發,而不是從個人或小集團的利益出發;向人民負責和向黨的領導機關負責的一致性;這些就是我們的出發點。”學習和弘揚偉大抗戰精神,能夠使我們把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和熱愛人民統一起來,把自己的個人出彩與國家前途命運緊密結合起來,練好為人民服務的本領。

  弘揚偉大抗戰精神,矢志艱苦奮斗。抗日戰爭時期,國力貧弱、武器裝備落后且嚴重不足,再加上敵人極其野蠻和兇殘,決定了抗日戰爭的極端艱苦性。如毛澤東同志所說,陜甘寧邊區“曾經弄到幾乎沒有衣穿,沒有油吃,沒有紙,沒有菜,戰士沒有鞋襪,工作人員在冬天沒有被蓋”的極端困難境地。中國共產黨團結和帶領人民,不畏千難萬難,戰勝了數不勝數的困難,終于迎來了勝利。艱苦奮斗是我們的傳家寶。學習和弘揚偉大抗戰精神,能夠使我們永遠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勇敢面對前進征途上可能出現的各種困難。

  弘揚偉大抗戰精神,發揚斗爭精神。中國共產黨是在斗爭中誕生、發展和壯大的。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面對的斗爭環境異常艱險且復雜。嚴酷的斗爭不僅來自強大的敵人,還來自國民黨頑固派的反共摩擦,涉及政治、軍事、外交、經濟、文化各個領域。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從容應對,展現了爐火純青的斗爭藝術和智慧,取得了各條戰線上斗爭的重大勝利。可以說,偉大抗戰精神,是中國人民的斗爭精神、斗爭智慧、斗爭藝術的集中體現。學習和弘揚偉大抗戰精神,能夠使我們從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不斷提高斗爭本領,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中贏得新的偉大勝利。

  (作者李佑新系湘潭大學毛澤東思想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正文結束)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