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网站|欧美福利小视频|国产亚洲一区二区在线|wwwproncom|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一线天视频

在抗大升起抗日救國精神旗幟

來源:中國教育報 時間:2021-08-20  閱讀:次   |
42.9K

  1938年,在中國人民抗日軍事政治大學(以下簡稱“抗大”)三周年紀念之際,抗大教員何思敬在《抗大動態》發表特約稿《抗大精神》,首次提出“抗大精神”。

  抗大前身為抗日紅軍大學,創辦于1936年6月,1937年初更名。隨著抗日根據地的發展,為使教育更能適應抗戰需要,抗大先后在晉東南、晉察冀、山東、淮北等建立12所分校,培養軍政干部10多萬人,積攢了成功的辦學經驗。與此同時,抗大在形成發展過程中也生發出抗大精神,成為一面光榮的精神旗幟。作為延安精神的原生形態之一,抗大精神處處蘊含和彰顯著延安精神的重要內涵。

  抗大在辦學過程中將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和崇高的理想信念作為根本原則?勾笤谥腥A民族危亡時刻應運而生,與中國革命偉大事業緊密聯系。1938年,毛澤東為抗大規定了“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艱苦奮斗的工作作風、靈活機動的戰略戰術”的教育方針和“團結、緊張、嚴肅、活潑”的校訓。毛澤東特別強調:“首先是學一個政治方向。政治方向可以有許多不同的方向,你們要學一個正確的政治方向,這就是要打日本、怎樣打日本、為什么日本帝國主義一定能打倒的正確的政治方向。”抗大在成立之初就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將抗日救國作為自己的根本責任,在國家與革命的大背景下發揮著自己的重要作用,散發著強大的政治吸引力,成為當時年輕人心中的燈塔?勾髮W員眾多,知識青年占主要,其學員構成中還有來自馬來西亞、新加坡、泰國等東南亞國家的華僑青年以及越南、朝鮮和日本“反戰同盟”的國際友人。這些青年大多被共產黨抗日主張吸引,崇敬延安,追求進步和光明,積極投身抗日洪流,突破重重封鎖線前來延安?勾笫种匾晫娬䞍炐闳瞬诺腻懺,遵循中共中央和中央軍委“學校一切工作都是為了轉變學生的思想”的要求,牢牢將政治教育作為中心一環,在授課中注重培養他們掌握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理論和立場、觀點與方法,了解中國實際,認識中國革命發展規律。由此,抗大不斷地改造人、鍛煉人、提高人,成為一座熔爐,培養堅定的共產主義戰士。

  抗大在辦學過程中形成和發揚了中國共產黨人艱苦奮斗的政治本色?勾蟮膭摿⒓葻o外援又無基礎,困難程度高。毛澤東鼓勵大家:“我們創辦紅大、抗大的時候,要教員,沒有。要房子,沒有。要教材,沒有。要經費,沒有。怎么辦?就是艱苦奮斗。要有這種精神。”抗大辦學缺乏校舍,缺乏相應的辦學硬件設施,條件十分艱苦,但學員們自己動手戰勝困難,這就是抗大的實際行動。抗大學員的課余活動便是挖窯洞、做課桌椅,這也成為其必修課。1937年8月,第3期抗大開學,大量青年奔向延安,學員數量大幅增加,辦學規模擴大,導致校舍缺乏。于是,抗大決定開辟新校舍,歷經半個月,開挖了175孔新式窯洞,并修建了一條3000多米長的盤山路,史稱“抗大公路”?勾髮W生不僅自己動手擴建校舍,也積極投身生產運動。1939年,抗大師生掀起了生產高潮,開荒兩萬畝,人均三畝多,這些知識青年,拿起鋤頭,邁向田間地頭,學知識也開展勞動,真正將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鍛煉了自己的堅強意志。

  抗大之所以能夠在民族危難時刻具有如此凝聚力,吸引全國各地數以萬計的年輕人源源不斷投入其懷抱,是因為自成立以來,抗大就始終強調堅定的政治方向與崇高的理想信念,大力倡導艱苦奮斗、自力更生的品質,這與延安精神的內涵是高度契合的。延安精神永放光芒,滋養著抗大學生的根和魂,也照亮了新時代年輕人勇毅前行的道路。

  (作者劉頓系延安大學教師)


  (正文結束)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