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職業道德角度看工匠精神踐行
大力弘揚工匠精神,可以為中國建設制造業強國“強筋健骨”。習近平總書記在多個場合多次強調發揚工匠精神,培養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國工匠,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有力人才保障。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指出:“弘揚工匠精神,以精工細作提升中國制造品質。”
中國歷來不乏工匠,不乏工匠精神。一線產業工人,如鉗工、撈紙工、研磨工等,他們靠著對職業技能的完美追求,成就中國品牌,推動中國經濟發展進入質量時代。在新時代弘揚工匠精神,建設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大軍,是中國制造品質革命的關節點。
以“執著專注、精益求精、一絲不茍、追求卓越”為內涵的工匠精神,包括價值目標、思想理念、行為實踐三個維度。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價值目標是工匠精神的內核;一絲不茍是愛崗敬業思想理念的職業態度外顯,愛崗敬業的思想理念實質是精益求精、追求卓越價值目標的延伸;執著專注的行為實踐是價值目標、思想理念的外化表現,以持續執著專注、有效執著專注、創新執著專注為主特征,在執著專注的前提下,強調執著專注的持續性、有效性、創新性,從而揭示了工匠精神支撐完美產品得以持續、高光呈現的行為秘訣、實踐秘籍。
在央視系列節目《大國工匠》中,銑工李峰減少一微米變形,能縮小火箭幾公里的軌道誤差;車工裴永斌手指觸摸測量如透視般精準,挑戰數控機床下刀依然完美;焊工張冬偉用超薄鋼板焊槍“繡花”,14公里繁難焊縫無一漏點。他們的工作品質,體現了卓越的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的踐行,往往與職業道德相伴。《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要求,推動踐行以愛崗敬業、誠實守信、辦事公道、熱情服務、奉獻社會為主要內容的職業道德。從職業道德角度對工匠精神培育進行多向度解構分析,有助于在全社會弘揚工匠精神。
職業道德認知向度的分析。職業道德認知是一個獲得新知識、辨析新知識、穩定新知識、形成新職業道德認知的過程,是職業道德知識更新、整合、提升的內在推力。而職業道德認知一旦在從業者的道德體系中成形,從業者基于對認知的道德認同感就會在實踐中不斷強化,促使職業道德認知向職業道德觀躍遷、轉化,進而成為職業具體實踐行為的思想觀念指針。
工匠精神職業道德認知主要由“職—德”關系和職業本質兩方面構成。工匠精神所凸顯、倡導的“職—德”關系是以德求職、以德導職、以德長技、以德馭技,道德由始至終貫穿從業者的職業生涯。工匠精神把職業從“謀生手段”的桎梏中解放出來,為其搭建起邏輯漸進的職業道德鏈條“職業認同—職業使命—職業義務—職業理想”,促進從業者在對職業理想的追逐過程中,把職業自覺地抬升到事業高度,并推動行業文化的凝練、傳播,實現事業與文化的“形神”同傳和共承。
職業道德情感向度的分析。職業道德情感自產生之時起,就對從業者的職業道德行為發揮著潛移默化的導向作用。職業道德情感的正、負向性質直接關聯著職業道德行為的正確與否、具有積極意義與否。工匠精神中愛崗敬業的思想理念是正向優質的職業道德情感的體現,基于崗位、職業升華了的愛與敬的情緒體驗,把從業者的職業道德情感內化為更穩定、更深層次的職業道德情操,直接表現為職業責任感、使命感,促使從業者的職業道德行為在職業投入度、專注度、持續度方面保持較高水平。日本企業家稻盛和夫說:“當你把一個產品完全當作自己的孩子,滿懷愛意、細心觀察時,必然就會獲得如何解決問題、如何提高制成率的啟示。”
工匠精神的價值目標精益求精、追求卓越并不是職業道德情感的直接體驗,但催生了從業者積極愉悅的職業道德情感,并在對極致、完美的職業追求中逐步把情感體驗上升到職業成就感、榮譽感、幸福感,進而強化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職業道德行為,形成高質量的“職業道德情感—職業道德行為”的良性循環。
職業道德信念向度的分析。職業道德信念的核心是深刻而堅定的篤信。篤信的是職業道德準則、職業道德理想追求,篤信的基礎是從業者對職業道德準則、理想的準確性具有深刻的認知,對職業道德準則和理想的正義性具有堅定的感悟。職業道德信念同時也是從業者對職業價值作出的判斷和選擇,并由此產生形成熱烈而活躍的職業道德責任感,并在心理層面產生了踐行的義務性需要。職業道德信念的強弱程度與職業道德責任感正向相關,職業道德信念從根本上支撐著從業者的職業獻身意識、職業奉獻程度。
精益求精、追求卓越是工匠精神的職業價值核心取向,體現了工匠精神自身的職業道德信念的主要內在意蘊。工匠精神的職業道德信念不再只是從業者個體職業心理發展的階段平臺,而是工匠品格的靈魂呈現。各行各業的產業工人都發揚工匠精神,會為一國的產品品格帶來很大變化。19世紀70年代,德國制造的產品假貨多,仿冒橫行。英國規定,從德國進口的商品務必標注“德國制造”,當時的“德國制造”是劣質品的代名詞。德國受此激發開始精工制造,激勵各行業堅持和傳承精益求精的作風,用了100多年時間使“德國制造”成為高品質的代名詞。
當然,工匠精神又不止于產業工人,各行各業的人在自己的工作中都應該發揮工匠精神。中國自古有“哲匠”一詞,既指有高明技術的工匠,也泛指有高超才藝的文人。在廣大人民群眾中發揚工匠精神,能夠匯聚起向上的強大力量,促進中國經濟的高質量發展,也會豐富人民群眾的精神生活,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促進精神文明長足發展。
(作者陳洪源 陳煥紅分別系廣東石油化工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外國語學院,本文系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十三五”規劃2020年度學科共建項目[GD20XJY29]、廣東省教育科學規劃課題[2018GXJK116]成果)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