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聚教育力量接續奮斗鄉村振興新征程
匯聚教育力量接續奮斗鄉村振興新征程
青海省教育廳一級巡視員 董林
實現義務教育有保障、阻斷貧困代際傳遞,是教育系統脫貧攻堅的主要職責和歷史使命。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我們黨踐行初心使命、推動共同富裕的重大戰略決策。進入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新發展階段,要深刻認識鞏固拓展教育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重要意義,統籌更多資源、匯聚更大力量,在鄉村振興中作出教育系統更大貢獻。
近日,青海省教育廳會同省發改委、財政廳和鄉村振興局出臺《關于實現鞏固拓展教育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實施方案》,總體目標是:過渡期內嚴格落實“四個不摘”工作要求,堅持總體穩定、有序過渡,統籌部署、協調推進,志智雙扶、育人為本原則,與全省“十四五”教育發展和改革規劃相銜接,分類做好現有教育幫扶政策的延續、優化、調整工作,以鄉村教育振興助力鄉村全面振興,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到2025年,全省教育脫貧攻堅成果鞏固拓展,農牧區教育普及水平穩步提高,教育高質量發展基礎更加夯實,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教育幫扶機制愈加完善,城鄉教育差距進一步縮小,教育服務鄉村振興的能力和水平進一步提升,鄉村教育振興和教育振興鄉村的良性循環基本形成,為全面建設富裕文明和諧美麗新青海貢獻教育力量。
當前,最關鍵的要處理好鞏固、拓展、銜接三者之間的關系,明確“鞏固”的重點,進一步夯實來之不易的成果基礎;強化“拓展”的內容,持續不懈推進教育助力鄉村振興各項工作;落實“銜接”的要求,做好領導體制、政策措施、規劃項目、考核評估等方面無縫對接,讓教育脫貧基礎更加穩固,拓展成效更可持續,振興目標如期實現。
一是鞏固教育脫貧攻堅成果,要堅決防止反彈。“義務教育有保障”是脫貧攻堅的底線要求,也是教育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難中之難。潛在的因病殘、厭學等各種因素輟學的風險依然長期存在,稍有松懈,將前功盡棄。要主動加強與民政、公安、鄉村振興等部門數據比對和信息共享,健全義務教育有保障長效機制,完善聯控聯保責任機制、依法控輟治理機制、辦學條件保障機制,始終保持“動態清零”成果。要進一步優化完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體系,精準對接防止返貧監測和幫扶機制,確保各階段學生資助政策應助盡助、落實到位。
二是鞏固教育脫貧攻堅成果,要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嚴格落實“四個不摘”要求,保持現有教育脫貧攻堅政策總體穩定,從消除貧困“攻堅戰”轉向“持久戰”,把工作重心逐步轉移到防止因學返貧致貧上來。要做好過渡期內政策銜接,優化、調整現有教育幫扶政策,推動行之有效的教育扶貧特殊政策向常規性、普惠性、長期性政策轉變,做到工作不留空檔、政策不留空白。積極推進縣鄉村教育公共服務一體化建設,深化推進義務教育薄弱環節改善與能力提升工作,不斷提高薄弱地區學前教育、高中階段教育普及程度,推動教育公共服務資源在縣域內實現優化配置,確保各項政策和工作有機銜接、平穩過渡,促進振興鄉村教育和教育振興鄉村的良性循環。
三是鞏固教育脫貧攻堅成果,要聚焦重點地區和重點工作。在重點地區上,青海省已確定國家和省級鄉村振興25個重點幫扶縣。在后續推進工作中,要關注這些重點縣,整合資源、精準施策,在項目安排、政策傾斜、工作舉措等方面,加強督促檢查和幫助指導,提升整體發展水平。在重點工作上,要明確主攻方向和目標,聚焦構建鞏固拓展義務教育有保障成果長效機制、全面落實農牧區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教育幫扶機制、扎實推進銜接鄉村振興重點工作、延續完善對口幫扶工作機制等4個方面20條重點任務,從加強組織領導、強化作風建設、完善政策保障、強化考核評估、鼓勵社會參與等4個方面要求,確保各項工作落地落實、取得實效。
四是鞏固教育脫貧攻堅成果,要提升教育服務鄉村振興的能力水平。大力實施推普助力鄉村振興計劃,實施“童語同音”計劃,落實《青海省學前兒童普通話能力提升行動方案》,強化中小幼教師和青壯年勞動力普通話培訓。優化脫貧地區教師資源配置,強化培訓培養,全面提升教師學科素養和教育教學能力水平,提高脫貧地區鄉村教師隊伍整體素質。繼續實施省內高校面向脫貧地區專項招生計劃,加大職業教育、高等教育對鄉村振興的支持力度,加大涉農高校、涉農專業建設力度,加快構建高校支撐鄉村振興的科技創新體系。大力發展面向農業農村的職業教育,開展面向農村的職業技能培訓,培養培訓新型職業農民和農村實用人才,持續鞏固“技能脫貧”成果。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教育系統要堅定信心決心,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一往無前的奮斗姿態,真抓實干、埋頭苦干,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向著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奮勇前進。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