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网站|欧美福利小视频|国产亚洲一区二区在线|wwwproncom|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一线天视频

羅素的建設性教育之路

來源:中國教育報 時間:2021-09-02  閱讀:次   |
42.9K

  一本近百年前的教育著作,對當下的我們會有怎樣的意義?

  羅素(1872年—1970年),英國哲學家、數學家、邏輯學家、歷史學家、文學家、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建樹卓著、影響深遠。隨著工業革命的發展,全新的教育制度應運而生,而羅素恰逢現代教育發展階段,這位偉大的思想家對現代教育提出了自己的期望。他的教育觀點,即使是現在看,依然具有前瞻性。

  在《教育與美好生活》(伯特蘭·羅素/著譚新木/譯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青豆書坊)一書中,羅素花了很多篇幅來探討“教育的目的”,這是極其必要的。如果不清楚目的地,就貿然開始一段旅程,很難想象能夠抵達。而如果不清楚教育的目的,就陷入教育手段的探討中,必然會引起錯亂。羅素認為,構成理想人格基礎的四項品質是:活力、勇氣、敏銳和智力。活力來自身心健康,勇氣可以克服恐懼,敏銳讓人們富有同情心,而智力代表著獲取知識的能力。只有教育者懷著對孩子的愛,理解這些優秀的品質,才有可能促進孩子的發展,也就是把“愛和知識”結合起來,才能遵循正確的方法。羅素明確指出,在教育中,孩子本身就是目的,而不是實現某種目的的手段。這不就是我們所說的“以人為本”嗎?一百年前,教育更多的是為工業社會培養合格的勞動力,而羅素卻呼吁把教育的重點放在孩子的人格培養上,不得不感嘆,羅素的教育觀超越于時代,哪怕是對于一百年后的今天,也有很現實的指導意義。

  羅素非常重視孩子入學前的成長,認為6歲之前的品質培養和習慣養成,對孩子的未來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他推崇“建設性”的教育方式,認為美德的種子就是從建設帶來的快樂體驗中滋生的。比如,一個低齡孩子可能會破壞花園里的鮮花,最簡單的方式就是禁止孩子進入花園,但這種禁止起不到任何教育的作用。建設性的教育方式是,鼓勵孩子在花園里播種,照顧種子發芽長大,直至開花。在這個過程中孩子體會到,通過辛勤的勞動才能擁有美麗的花朵,那么他就能夠學會珍惜花園里的花朵,尊重他人的勞動成果,這種美德是由內而外自發的。

  與建設性相對的是破壞性,當成年人損害孩子的物品,當著孩子的面斥責他人,傷害動物,就損害了美德培養的土壤,孩子無法學會尊重生命。當父母總是指出孩子做得不好的部分,孩子就認為避免錯誤是最重要的,從而失去了想象力和創造力。當孩子的生活中到處都是“否定性的準則”,到處都是不能觸碰的紅線,就會培養出吹毛求疵、缺乏進取心的人。羅素稱之為“缺乏建設性的教育”。

  破壞總是比建設更加容易。用積木搭起一座高樓很不容易,推倒卻只需要一秒鐘。作為父母,指出孩子的過錯是容易的,而要引導孩子思考問題所在,以及找到改進的方法是困難的;對打架的孩子說出“不要打架”是容易的,而讓孩子學會和平解決沖突的技能是困難的;懲罰孩子是容易的,讓孩子學會承擔責任則是困難的;強迫孩子坐在書桌前是容易的,而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和好奇心則是困難的。只有選擇困難的“建設性方法”,我們才能培養出優秀的人才。

  羅素在整本書中都在談“建設性的教育方法”。當孩子具有恐懼心理時,他認為“逼迫孩子勇敢”是沒有用的,讓孩子學習操作和控制性的技能有助于克服恐懼,比如騎自行車、登山。當孩子說謊時,他認為懲罰只會導致恐懼,增加說謊,可行的方法是父母始終保持誠實,從而獲得孩子的信任。在孩子的性教育上,羅素認為最重要的就是父母如實回答問題,把性知識當成和地球自轉以及蒸汽機運動一樣的問題來回答,閃爍其詞的父母只會傳遞“性是下流的”這樣一種信息。

  在《教育與美好生活》一書中,我們看到羅素近百年前的教育觀依然熠熠生輝,即便在今天,探索“建設性教育之路”也依然是我們努力的方向。

  (作者 蘇菲系家庭教育講師)


  (正文結束)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