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考試招生改革疏導校外培訓需求
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的校外培訓負擔,是一項系統工程,既要治理供給端,也要疏導需求端。下大氣力規范校外培訓機構,對供給端進行治理至關重要,有利于營造健康的教育生態。同時,抓住考試招生改革這一核心,對需求端加以疏導也必不可少,有利于更好地實現遠近結合、內外兼顧、標本兼治的目標。
疏導校外培訓需求,首先要清晰需求源自何處。在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群體中,少部分學生有校外培訓需求并不難理解,主要包括學有余力和學習困難兩端群體。一些學有余力的學生不滿足于課堂所學內容,希望多學一些、學深一些;還有一些學習困難學生,僅靠課堂學習難以掌握所學內容,希望通過額外補習加以彌補。在減輕校外培訓負擔的政策實施過程中,對這兩端群體的校外培訓需求應當給予關注和重視,并從學校教育中找到適切的化解途徑及辦法。比如,學校為學有余力的學生提供拓展性學習空間和興趣特長培養,利用課余時間為學習困難學生提供有針對性的輔導,這既是學生個性化發展的要求,也是因材施教的應有之義。
總體而言,疏導學有余力和學習困難兩端群體的校外培訓需求相對容易,而兩端群體之外的一大批學生的校外培訓需求也同樣旺盛,這是疏導需求端的難點和關鍵所在。在當前的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群體中,不少學生有校外培訓需求,都希望在學校教育體系之外尋找提升學業機會,明顯折射出家長和社會的教育焦慮。那么,這種大面積校外培訓需求的背后動因是什么?實際已經不是一種簡單的學習需求,而是一種競爭需求。大部分學生的校外培訓都是瞄準升學,對于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生而言,首先面臨的競爭就是中考,更長遠一點兒的競爭則是高考。如果僅僅滿足于學校同步的學習進程,往往不能在升學競爭中脫穎而出,這是家長最實際的想法。
疏導一大批學生的校外培訓需求,轉變家長教育觀念,提升課堂教學質量和效率,根據學生特點探索分層分類教學等舉措都很重要,但僅有這些舉措還不夠,亟須進一步深化考試招生改革。盡管疏導校外培訓需求的主要對象是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但僅僅關注中考改革還不夠,畢竟高考競爭也近在眼前,壓力前移不可避免。
除了少部分學習困難學生,在科學的考試評價體系之下,大部分學生通過課堂學習足以滿足升學考試需求,而校外培訓無助于升學競爭力的提升。只有認識到這一點,校外培訓需求才可能真正得以降低,這勢必對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尤其是考試招生改革提出更高要求。中高考改革是一項綜合改革,涉及考試形式和內容、招生錄取機制等多個方面。但就疏導校外培訓需求而言,需要改變簡單的“按分錄取”,招生錄取結合或參考綜合素質評價,破除分分計較。雖然招生錄取機制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但它對于疏導校外培訓需求的意義和作用不可低估,應當堅持不懈地加以推進。而深化考試招生改革的當務之急,就是要從中高考命題改革入手,讓超標學習、重復練習、機械訓練等方式在考試中難有作為,這是疏導校外培訓需求的重要抓手。
當前,深化中高考命題改革要著力從三個方面入手:一是在對標課程標準上下功夫,嚴禁考試內容超越課程標準,這樣學生也就沒必要對課程標準之外的學習內容投入更多精力,正確的學習導向就會逐步確立。二是在靈活運用所學知識的考查上下功夫,提高試題情境設計水平,引導學生不斷延展知識寬度,避免簡單追求考試難度。三是在高階思維能力的考查上下功夫,弱化考試技巧的作用。中高考命題改革要向家長和學生傳遞這樣的信號,即通過校外培訓得到的各種訓練、獲取的各種考試技巧,不足以應對高階思維能力的考查,也難以在提升考試成績中發揮作用。
如果說治理校外培訓供給端是一項艱巨任務,那么疏導校外培訓需求端無疑難度更大。樹立科學的教育觀念、營造良好的教育生態固然重要,但考試招生等相關改革仍需要不斷深化。也只有這樣,減輕學生校外培訓負擔的政策效應才能持續放大,減負成效才能不斷得到鞏固。
(作者汪明系教育部教育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正文結束)
